三星半導體超越技術極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日報·國際教科·科技前沿】

半導體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技產業,最新的半導體技術已經發展到以納米為單位(1納米相當於1米的十億分之一)。

以現在的20納米工藝為例,如果在作為半導體原料的直徑為30cm的晶圓上畫出一條線,然後把這張晶圓放大到地球大小的尺寸,那麼20納米的線的粗細大概相當於85cm左右。

如今的半導體技術,可以看成是一種把地球看作帆布、用85cm粗的毛筆進行繪畫的技術。

但是,即便如此微細的技術也無法滿足未來半導體製造的要求。

生產半導體就像平常照相成像的原理一樣。

未來使用的半導體晶片必須有極為微細化的電路,而使用一般的光源會產生波長干涉,無法準確將電路投射到晶圓上,因此必須使用EUV這種波長極短的光源。

然而EUV設備至今為止也沒有完全實現商用化。

作為試用品的EUV設備,每台的價格大約1億美金。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存晶片的技術競爭主要集中在容量上。

誰更快生產出容量更大的半導體,誰就能在市場上取勝。

當時,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主要由美國和日本兩國主導。

比起其他技術上落後的企業,美日兩國的企業會通過率先開發新一代大容量的產品而獲利,而當其他企業在技術上漸漸追趕上來時,又開始大幅降價,使得後進企業很難獲利。

然而,產業結構的變化伴隨著市場的拐點出現了。

80年代末,只有研究所和企業才使用的電腦逐漸出現在了普通消費者的家中,這標誌著「個人電腦時代」的到來。

而當電腦成為個人消費品後,半導體市場則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準確預測這一變化的有兩家公司,那就是英特爾和三星電子。

英特爾為了避開多家公司參與的競爭日益激烈的內存晶片市場,決定集中精力做CPU市場。

三星雖然進入市場較晚,但是卻研發出了許多領先的技術。

1992年兩家公司同時在綜合半導體和DRAM半導體領域取得第一的業績後,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現在。

截至2010年,中國生產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占據全球生產量的9%。

但中國計劃到十二五計劃結束的2015年,將產量增加到15%,并力爭成為占世界半導體產品消費量50%的電子產業大國。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截至2015年,中國計劃培育1至2個年銷售額達到32億美金以上的半導體製造企業,2至3個年銷售額達到11億美金的半導體製造企業。

另外,在半導體設計領域,培育5至10個年銷售額達到3億美金的企業。

綜合各種數據判斷,這個目標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2012年,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的年銷售額達到了16.8億美元,如果每年保持18%的增長率,到2015年即可實現翻一番的32億美元的銷售額。

同時,三星電子西安半導體工廠今年5月已經投產,這個工廠採用了最新技術3D V-NAND,因此西安成為了全球矚目的半導體生產新基地。

V-NAND是三星電子自主研發的NAND快閃記憶體的名稱,將現有半導體晶片的平面設計模式創新性的改為3D立體堆疊式設計,產品性能和容量都將得到提高。

韓國雖然較晚進入半導體產業,但很快在技術開發上追上了先進企業,並最終成為半導體技術的領軍企業。

在三星電子的西安半導體工廠中投產的產品,是由三星去年成功開發的最新快閃記憶體晶片。

新型的晶片將目前為止以平面為主的晶片設計,旋轉90度,用立體堆疊的方式擴大存儲容量,是一項完全嶄新的技術。

過去,韓國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半導體市場迅速發展,得益於傳統電腦向個人普及的機遇。

另外,隨著模擬終端轉向數字終端,手機市場得到蓬勃發展,而三星也把握時機,在DRAM之外積極開拓快閃記憶體市場,不僅為自身的發展增添了新動力,也使得三星開始在電視和手機市場嶄露頭角。

企業是市場的生物,適者生存。

為了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的要求,市場每分每秒都在變化。

然而,變化中總蘊藏著機會。

只有時刻為變化做好準備,不斷努力,才能在變化中尋求商機。

而為了隨機應變地適應市場變動,正是三星啟動西安半導體工廠的意義所在。

(光明日報記者 李盛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業內首先量產3bit 3D V-NAND快閃記憶體

全球先進半導體技術領軍品牌三星電子今天宣布已經開始量產用於固態硬碟的業內首個3bit MLC 3D V-NAND快閃記憶體。三星電子存儲晶片營銷部門負責人韓宰洙高級副總裁表示:「通過推出一條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