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慘痛的和解代價背後,核心技術到底有多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興作為中國第二大、全球第四大電信設備製造商在今年4月因美方以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禁令而被制裁,美國商務部明確表示將禁止美國公司7年內與中興開展任何業務,其中軟體、技術、晶片等零部件銷售均在限制範圍之內,直至2025年3月13日。

此消息一出,瞬間引來一陣唏噓。

毫不誇張地說,美國商務部的一紙「7年」出口禁令,著實將中國第二大、全球第四大通訊設備製造商,老牌高新技術公司的中興推向懸崖邊緣,甚至可以說基本斷送了中興所有的未來。

這一舉措導致中興股價大跌,雖經多方斡旋後以10億美元及重組董事會的條件起死回生,但是據最新財報顯示中興各項業務受此影響嚴重,營收跌幅超26%,凈虧損為78.24億元,較去年同期22.93億元的凈利潤減少441.24%。

為什麼美國這一條款對中興影響如此之大?

原來中興電信設備、手機中有大量來自美國公司的元器件和軟體,其中很多都是無替代方案的,而受此禁書影響,中興未來的產品銷售、規劃、開發相應的都會遭受重挫。

更何況目前電信行業發展如此之快,話說7年後的中興還能跟上腳步嗎?七年時間足以拖垮一個像中興這樣的企業。

就在這個10月,繼中興通訊之後,中國存儲業三大希望之一的福建晉華被美國一紙禁令「猝死」了,禁售令發出的時候,還有很多自媒體樂觀地認為,晉華不是中興,不那麼容易倒下。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歐美廠商全面撤離,晉華斥資60億美元的半導體廠房全面停擺。

看似「微乎其微」的晶片禁售會產生如此大的震動?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晶片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

晶片作為當今資訊時代的核心元器件,是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命門」,也是各國占領高科技領域和市場的必爭之地。

數據顯示,中國一年製造11.8億部手機(占全球手機產量的七成)、3.5億台計算機、1.3億台彩電,對IC晶片的需求占據全球市場供貨量的1/3。

但尷尬的是,國產晶片的自給率不足3成,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的7%,市場份額不到10%,中國信息產業和製造業的晶片90%以上依賴進口。

技術差距客觀存在,努力縮小差距是我們唯一的選擇與出路。

在中興事件爆發時,當時網絡上曾流傳任正非2012年的一篇重要講話。

講話中他說道,「我們現在做終端作業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晶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晶片。

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晶片,好好的理解它。

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

任正非

華為是全球通訊業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去年研發投入近900億元人民幣,截止2017年末華為擁有的海外專利近5萬件,其中90%以上是發明型專利。

蘋果手機也離不開華為的技術專利,而華為的極化碼方案已經成為國際標準,以後做5G手機晶片的通訊模塊都必須要得到華為的技術專利許可。

當華為有了如此多的籌碼,美國絕不可能像對待中興一樣把華為一棒子打死,因為華為有足夠強的實力來對抗!

晶片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行業,對資金的需求巨大,對技術領先性也非常敏感。

雖然晶片研發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中興通訊事件上,長期忽視基礎研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忽視技術創新的後果得到了痛苦地驗證。

如果中興可以早一點意識到這個問題,又怎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才是眼前最大的隱患,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是制勝關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不會成為下一個中興!

文/邢海洋中美貿易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晨,加拿大《環球郵報》爆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消息,華為也證實「轉機時,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中國駐加使館發表聲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