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或取消打賞抽成,是突然醒悟還是另有隱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恩,最近有消息稱,力排眾意好不容易才把「打賞」列入到抽成範圍中的蘋果,又要取消這項「福利」了。

據澎湃新聞報導,日前幾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高管透露,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允許用戶向原創作者「打賞」時,不再強制用戶通過蘋果應用商店的「應用內購買」機制進行。

還有遊戲開發者也聽說蘋果可能在近期修改針對打賞的規則。

消息顯示,蘋果試圖在原有的打賞規則下新增一個規定,即App 可以讓個人用戶能夠在不使用 App 內購買的情況下,向另一位個人贈予 P2P

貨幣式禮物,但是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贈予者完全自主的決定是否進行贈予;2、獲贈者收取 100%

的禮物金額;3、禮物沒有對應或包含接收任何數字內容或服務。

這意味著,這場從今年4月開始的「鬧劇」,又要出現新的變數了。

蘋果做過的那些「努力」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蘋果為了把「打賞抽成」收入麾下做出的那些事兒。

最早開始是在今年4月19日,微信通過其官方公眾號微信派發出通知,稱因為蘋果對 iOS 應用的新規定,將關閉微信公眾號在 iOS

上的打賞功能。

但微信提供了二維碼支付,作為代替。

當日夜間,蘋果方面發出回應,稱微信可以選擇使用應用內購買的形式來做打賞功能,且蘋果對所有開發者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蘋果發出回應後不久,微信再次發出通知,取消了微信公眾號在 iOS 上的二維碼讚賞功能。

等於是在 iOS

上,人們無法給公眾號打賞了。

但安卓系統不受任何影響。

事情到這裡,蘋果當然不甘心,因為被蘋果盯上的公司絕不止微信一個。

之後,在蘋果開發者網站上,更新了《AppStore審核指南》,指出如果開發者想在iOS軟體提供用戶訂閱、遊戲內虛擬貨幣、遊戲級別、獲取高端會員內容、或提供完整功能版本等功能,開發者必須使用軟體內購買。

該文件同時指出,iOS軟體可以使用軟體內購買來讓消費者面向數字內容的提供者支付「小費」。

相關軟體不得採用其他按鈕、外部連結或其他方式,讓消費者使用蘋果之外的支付渠道。

接下來,蘋果開始通知幾個中國社交網絡App,稱根據App

Store的規定,要求它們禁用讚賞功能,並認為小費相當於應用內購買,和購買遊戲、音樂、視頻相似,每一筆應用內購買交易蘋果都會抽取30%的分成。

在接到蘋果的通知後,陸續有多家企業做出不同反應。

其中,大部分的直播平台早早就已接受了30%的渠道費,但是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部分將費用轉嫁給用戶,部分自己承擔。

今日頭條、知乎也向蘋果妥協。

蘋果這一系列強勢的舉動下來,被各大媒體紛紛報導解讀,使得消費者對蘋果開始不滿。

其稱蘋果的「吃相」太難看,會考慮換安卓系統的手機。

另有隱情

雖然引起爭議,但隨著蘋果更新《AppStore審核指南》的完成,以及各大企業做出的妥協來看,這件事情原本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

畢竟蘋果得到了「打賞」這塊「肥肉」,用戶也因為該事件的熱度過去,繼續有了新的談資。

然而,蘋果又因何要放棄這隻「煮熟的鴨子」呢?說是蘋果突然醒悟肯定不可能,一定是另有隱情。

對此筆者倒是有幾點猜測,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收取30%抽成的後遺症有點嚴重,這直接表現在蘋果的股價上。

從今年5月蘋果決定收取30%抽成後,其一直呈上升趨勢的股價開始接連下跌。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蘋果公司股票就下跌了5.7%,市值蒸發了455億美元。

直至最近大摩上調其目標價才開始出現上漲趨勢,但現在的150.08美元,離下降前的156.65美元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在這裡筆者要先解釋一下,蘋果之所以收取30%的分成,一方面是因為在中國市場,iPhone不好賣,業績不好看,財報被中國市場拖累。

這樣從軟體服務營收領域掙錢,也能讓財報好看點,讓投資者保持樂觀,讓股價上漲。

另一方面則是蘋果需要對iOS手機作業系統有著絕對的掌控權,還能強制推行自己的蘋果支付產品。

這樣一來,對蘋果來說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

但結果卻事與願違,可能蘋果也沒想到,一方面蘋果股價開始不漲反跌,另一方面用戶也開始嫌棄蘋果的支付功能沒有其它支付好用。

因此,蘋果放棄收取這部分抽成,以保持股價上漲趨勢也有可能。

第二,蘋果硬體出貨量不理想,應用商店打賞的利益或許不值得蘋果再繼續賭下去。

我們知道,蘋果的軟體應用都需要有硬體做支持。

而據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蘋果手機出貨量5160萬台,位於三星之後,排名全球第三的華為一季度出貨量達到3420萬台。

隨著安卓手機技術的崛起,以及因為該舉動讓更多蘋果用戶不滿,還不如放下這部分利益,抓住用戶。

第三,從蘋果收取打賞抽成以來,因為此事的報導一直不少,更是引起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的重視,特地召開「蘋果公司App『打賞』抽成新規熱點法律問題研討會」,就蘋果公司的「打賞」抽成行為進行了法律層面上的討論。

最後討論的結果是,打賞」行為,應該更多被視為一種贈予行為,而不是購買行為。

而且強制將『打賞』行為列入應用類購買,必須用蘋果指定的支付方式行為,已經涉嫌違反不正當競爭法。

因此,蘋果最後選擇取消打賞抽成降低影響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關於打賞問題,微信一直在與蘋果協商,試圖找到新的解決方案,達成替代協議。

雖然目前雙方還沒有最新談判進展,但微信作為9億中國用戶的社交平台,如果微信態度強硬。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蘋果最後取消30%的抽成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最終蘋果會不會真的放棄打賞這塊到嘴的「肥肉」,也還存在疑問。

畢竟,蘋果收取抽成一事不僅自己獲利,其實對消費者本身沒有什麼影響,還能讓打賞正規化、進而促進原創作者製作高質量數字內容。

至於蘋果最後會如何抉擇,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