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絕望叫「做華為的對手」,任正非幹掉四任愛立信總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月底,愛立信宣布總裁衛翰思卸任,外媒稱這是愛立信被華為任正非幹掉的第四任總裁。

對愛立信而言,世界上有一種絕望叫做「做華為對手」。

任正非

有人這樣形容華為:一個70歲的商業思想家,10多位40齣頭的戰略企業家,幾千位30~40歲的中層管理者,率領著10多萬20~30歲的以中高級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題的知識型勞動大軍,孤獨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每個角落。

實際上華為並不孤獨,自任正非1987年創立華為,從一隻瘦弱獨狼發展到今天的龐大狼群橫掃五洲,華為從來沒有孤獨過,對手也從未讓華為感到過寂寞。

華為以通信起家,發展至今業務主線為三條:數據交換機、通信設備及服務、智慧型手機。

每一條線都做到了世界頂尖水平。

華為三十年,就是一段逐個幹掉國際巨頭的血腥史。

愛立信慘劇,有一種絕望叫做「做華為的對手」

愛立信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1876年成立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全球通信解決方案服務商,在華為之前,無人能撼動它的領先地位,如果不是華為,它可能永遠是世界第一。

愛立信公司

一百年後,任正非用兩萬元在中國深圳成立華為。

後來,他被稱為愛立信的美夢終結者,同時也是愛立信一代代總裁揮之不去的噩夢。

2009年,思文凱走完他6年的總裁生涯,黯然卸任。

在這六年間華為以令愛立信膽寒的速度拍馬而至,面對華為的方天畫戟,愛立信漸失招架之力。

而這,已是愛立信因應對華為無功被幹掉的第三任總裁。

2010年,衛翰思奉命救主,但上台伊始就已註定噩夢仍將繼續,業內權威人士判斷衛翰思必成任正非刀下之鬼。

果不其然,此後數年,華為繼續以高於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愛立信則步履緩慢老態盡顯。

2013年,華為銷售收入2390億元人民幣(約395億美元),超越愛立信約353億美元的營收,凈利潤是其兩倍。

華為正式躍居全球通信設備NO1。

之後華為絕塵而去,愛立信則眼望著華為越行越遠,黯然接受市場份額被華為逐步蠶食的宿命。

衛翰思不是不曾抗爭,只是抗爭的結果是,2015年愛立信全年營收736億瑞典克朗,華為營收3950億元人民幣(1瑞典克朗約等於0.77人民幣)。

愛立信體量不足華為的1/6,為愛立信服務了28年,做了7年CEO的衛翰思再被斬於馬下,於7月25日宣布卸任。

在追趕並超越愛立信的這30年中,被任正非和華為順便幹掉的對手還有,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以及惠普,每一個名字都如雷貫耳,都幾近百年歷史,都曾在通信行業叱吒風雲,而如今,舞台已被華為占據,沒了他們的位置。

「今天華為的通信設備支撐著全球1,500多張網絡的運營,覆蓋了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華為的4G設備在全球被廣泛部署,已進入140多個國家的首都。

」這就是成立三十年的華為打敗百年老店愛立信的成果。

華為思科十六年爭鬥史,崛起與衰落

到今天為止,思科依然占據著全球路由器交換機的頭把交椅。

只是任正非這個名字,已在整個思科公司員工心目中成為「恐懼」代號。

2000年3月27日,思科迎來歷史性的時刻,總市值達到5550億美元,一度超過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思科神話登上巔峰。

這一年,華為剛剛生產出第一台接入伺服器。

行業內,還沒人聽說過華為,即便聽說過也渾不在意這家遠在中國的小廠商。

而思科是全球敬仰的巨人,在他眼裡,華為還不如一隻螞蟻大。

這一年,任正非寫下《華為的冬天》,華為全球銷售額不過區區220億元人民幣,海外收入則只有可憐的1億美元。

十年後的2011年,思科卻廣撒「抵制信」,「信封」上寫著「華為和國家安全」。

在這篇長達7頁的文件中,思科稱,「對華為的恐懼正在全球散播,華為難以脫離其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政府的關係,儘管其公開否認。

」思科的目的路人皆知,鼓動美國企業不要與華為合作,遊說美國政府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因為,一旦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將給思科帶來災難性後果。

早在2002年,華為與思科的交鋒就已展開。

2001年,進入行業不足兩年的華為在俄羅斯、亞洲、非洲等新興市場遍地開花,但美國市場才華為最渴望的大餐,因為在全球數據產品市場中,美國市場占到了30%。

2002年,華為「群狼」喊著任正非發明的口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進軍美國。

而美國,一向是思科獨有美味,怎麼可能輕易相讓。

2002年6月,美國亞特蘭電信設備展上,華為全系列數據通信產品首次亮相。

華為展示的數據產品在性能與思科不相上下,價格卻低了20%~50%。

錢伯斯不事聲張地光顧了華為展台,駐足良久後匆匆離開。

據說,錢伯斯回到公司後迅速成立了「打擊華為」工作小組。

年輕氣盛的華為毫不掩飾對思科市場份額的覬覦,美國媒體上刊登的華為廣告針對性十足:「它們惟一的不同就是價格。

展覽結束後,華為順利進入美國市場,銷售額雖然不大,但增長勢頭非常迅猛。

那一年,相比於華為,思科仍是不可撼動的巨人,但它的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第一次出現了下滑。

2002年秋,在巴西舉行的數據產品招標會中,華為再次脫穎而出,拿到了400萬美元的訂單。

第二天,思科負責招標的經理即被開除。

被矽谷譽為神的錢伯斯不再淡定,迅速制定了通過訴訟遏制華為的策略。

2003年1月24日,是中國公司在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思科送給了華為「一個意外的春節禮物」(任正非語)。

思科在美國將華為告上法庭,訴華為產品多達23項侵權。

華為新聞發言人傅軍說:「那天大家在會議室待了一夜。

華為在春節期間展開反擊。

通過法庭和傳媒,集中攻擊思科「利用私有協議壟斷市場並阻止競爭」。

華為在媒體聲明中稱:「思科的行為除了遏制競爭之外別無它圖。

」在長達一年多的交鋒中,華為成功轉化了媒體和法庭的偏見,並最終與思科達成和解。

思科並沒有通過這場官司達到在市場上阻擊華為的目的。

「恰恰相反,官司給華為產品在全球做了一次免費廣告。

」錢伯斯傷感直言,「訴訟讓華為獲得了更多商業機會。

此後,錢伯斯在任何場合都不忘提及思科最可怕的競爭對手就是華為。

這十多年的時間裡,錢伯斯做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想各種辦法打擊華為,任何能夠阻止華為的事思科都願意傾盡全力去做。

只是一切阻力都只能更好的成就華為。

十六年來,此消彼長,華為與思科已從當初的螻蟻對巨人,變成平起平坐甚至仰視變為俯視。

截至2015年底,華為員工17萬人,且仍在全球發布招聘廣告;截至2016年4月末,思科全球員工7.31萬人,並在持續宣布裁員消息。

思科2015財年營收492億美元,2014年為471億美元,同比增長4.3%;華為3950億元人民幣(約608億美元),較2014年的2882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37%。

市場占有率方面,華為比思科更為國際化。

思科營收的60%來自美國市場,而華為70%的營收來自海外。

相較而言,華為才是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2014年專利申請華為領先全球雄踞第一,排行第二的高通只有華為的2/3,而思科已被擠出前十名。

2015年,66歲錢伯斯終究熬不住宣布卸任,而彼時,72歲的任正非還在華為總部的食堂里排隊打飯,像個精力十足的小員工。

三星的心患不是蘋果是華為

這是在蘇丹路旁,三星的廣告牌宣傳文案:What is next ?而旁邊是華為的廣告牌,文案:Next is here!

韓國媒體報導說,「三星電子未來最大的競爭者既不是蘋果也不是谷歌,很有可能會是中國的華為。

」華為每進入一個領域,都會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

因為他增長的勢頭總是遠超人們的預測。

2011年,華為才算正式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

正如當初初生牛犢就敢於挑戰巨頭思科一樣,華為手機生來的目標瞄準的就是三星和蘋果。

兩年後的2013年第三季度,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1270萬部,以4.8%的市場份額躋身全球第三。

儘管與瓜分將近90%市場的三星和蘋果相比,仍不足為慮。

但全球都清楚華為狼群的戰鬥力,彼時三星已將華為作為最大潛在對手,並在全球市場展開全線遏制華為戰略。

但僅兩年之後,在中國市場,華為占有率已全面超越三星和蘋果,占據冠軍位置。

韓國媒體所擔心的事已觸手可及。

2016年前兩季,華為優勢更進一步。

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中國市場占有率達17.2%,排名第一,其後依次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

曾經占據中國手機市場50%以上的三星已被擠出前五名。

2016年上半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6056萬部,同比增長25%,而銷售收入達7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這意味華為手機的平均出貨單價在提升。

從全球數據看,根據IDC2015年統計數據,全球毎賣出五部手機就有一台三星。

雖然仍保有市場份額第一寶座,但三星市場占有率一直在下滑,與此同時,位居第三的華為年出貨量已經突破1億大關。

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7%,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增速放緩,三星以出貨8560萬台,增長14%的不錯成績繼續占據第一位置。

iPhone則創下自2007年面市以來的最低紀錄,第四季度出貨7477.9萬部,同比增長率僅為0.4%。

令三星最擔心的華為再次成為全球增長率冠軍,第四季度及全年出貨量分別躍升37%和44%,達到3240萬台和1.066億台,市場份額增至8.1%。

而至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市場占有率已達11.4%,與三星19%的市場差距進一步縮短。

從市場趨勢看,三星手機步愛立信後塵成為華為刀下之鬼並不遙遠了。

「華為」已被書寫過太多,每一篇文章字裡行間總會自覺不自覺的瀰漫著民族驕傲情緒。

但這怪不得書寫者,因為華為是中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沒有之一。

無論以後的華為功過成敗,它三十年來赤手空拳擊敗一個又一個巨頭的故事必將流傳下去,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企業家敢於向世界發出挑戰!

更多資訊請關注老虎財富公眾號:laohucaif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