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小米的十億賭約:董明珠不甘心不服氣,但雷軍已勝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3年12月,雷軍與董明珠在參加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時,後者當著全國人民下的賭注一枚:賭小米5年之內銷售額能不能超過格力電器,賭資為10億!

隨後的五年,這場「天價」賭局便不斷被市場拿來熱議。

很多吃瓜群眾都在關注這個賭約的最後結局。

董明珠和雷軍的那個著名的「十億賭約」,還有不到4個月就水落石出了。

董小姐vs雷布斯:10億賭約的現場

當時,雷軍笑說「董總輸我一塊錢就行」,董明珠回迎「1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

賭局定下不久,董明珠便宣布進軍手機業,推出格力手機;雷軍也不甘寂寞,屢次進軍空調等產業,雙方似乎都想在對方的主業上分得一杯羹。

在賭約所剩無幾的今天,誰更有可能獲勝呢?是騾子是馬,都要拉出來遛遛。

上半年,小米還是比不過格力,但小米要後程發力了

時光荏苒,5年時間也不過白駒過隙。

近日,格力和小米都發布2018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兩者都卯足了勁交出了不錯的年度「期中考答卷」。

8月22日,小米公布上半年財報,小米上半年共計營收796億元,同比大漲75.4%。

8月30日,格力公布上半年財報,格力上半年共計營收920億元,同比增長31.4%。

從絕對數字看,小米比格力相差了124億元。

這是一個大數字——100億規模的企業都堪稱大企業了。

只是比較雙方營收,仿佛勝負已定,董明珠可以綻放青春少女一樣燦爛笑容了,就像她代言的格力手機上的畫面一樣。

可再認真看看,董明珠是坐在盛世危局的火山口上。

這個124億的規模差,小米不是沒有可能追趕上,而是不難,雷軍笑到最後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小米增速快,而且格力的淡季到來了

先來看雙方增速,小米是格力的兩倍以上。

如果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到今年結束,小米營收將超過2000億元,而格力營收只是1900億出頭,小米將反超格力100億元。

再來看看雙方的經營業務。

格力和小米做得都很雜,可以說都在進行多元化經營。

這5年里,以空調業務聞名的格力電器試圖摘掉「空調」的標籤,宣稱自己正在從「中國製造」轉型為「中國創造」,發展包括智能裝備、智慧型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新業務。

董明珠並非沒有意識到單一業務的風險,但多元化的探索卻並非一帆風順。

另一方面,雖然格力在空調市場的龍頭地位依舊穩固,但增長的天花板已觸手可見。

靠著「吃老本」的格力就有些顯得力不從心了。

其實,勝負不用等到年底:董明珠不服,雷軍已勝出

是董明珠輸,雷軍贏;還是雷軍輸,董明珠贏?其實答案已經不重要了。

成立於1991年的格力電器,花了整整21年,才突破了營收千億大關,而2010年誕生的小米只用了8年便達到這個目標。

格力對空調的依賴度仍然高達80%以上,但以手機起家的小米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體系,孵化、投資了超過210家生態鏈公司。

小米稱自己走的是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服務的「鐵人三項」模式。

當然,無論10億賭約的結果如何,無論雙方是否願賭服輸,掏出10億巨資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事實上,雷軍已經贏了,而且是大贏。

2013年,董明珠和雷軍打賭時,小米年營收只有316億,而格力營收已達1200億了,雙方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別上;但現在,小米已經迎頭趕上,與格力不相伯仲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