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Play或開啟入華真正序幕 手機應用市場迎來噩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騰訊科技 郭曉峰 2月8日報導

回歸中國市場邁出的真正第一步。

昨日有外媒稱,谷歌正在和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網易進行接觸,其可能通過網易在中國經營Play商店。

對此,谷歌和網易均未回應。

事實上,過去幾年,谷歌回歸中國市場的消息一直絡繹不絕,只是一直停留在傳聞並無實質進展。

兩個月前,谷歌時隔五年後第二次在中國舉辦開發者大會,當時谷歌宣布,Google Developers中國網站 正式發布。

網站提供所有 Google 開發者所需要的內容,包括 Android SDK、Android Studio、搜索、地圖、Chrome 等產品的API。

對於尋求海外市場拓展的開發者,谷歌此舉猶如雪中送炭,但並沒有引發業界更廣泛的關注,因為大家深知,谷歌的服務在沒有拿到中國政府的批准之前無法在國內使用。

現在看來,谷歌拉攏開發者更多是為今天的Play商店回歸在做準備。

谷歌董事長施密特此前曾表示,在中國市場,谷歌需要尋找到一個商業夥伴來開展自身的一些業務,尤其是負責和政府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

那麼,無論現在流傳的網易,還是日後其他公司,與谷歌合作成功幾率究竟有多大呢?

據了解,過去兩年,谷歌一直在研髮針對中國大陸的Play商店版本。

該版本應用商店將僅包含中國政府批准的應用和服務,並將安裝在為中國市場生產的、運行谷歌授權安卓系統的新型智慧型手機上。

谷歌能否回歸中國市場最大因素取決於業務是否符合中國的審查以及獲得政府的最後批准,之前谷歌離開中國市場就是因為內容審查不符合規定,這會導致很多非法和違規信息散布傳播,對社會和民眾造成負面影響。

此前,谷歌也曾找過為其代工Nexus智能機的華為在中國推出Play商店,但未談妥,據說是華為不滿谷歌希望去除OEM的標籤要求。

對於網易而言,假如接收谷歌的合作,自然會強化自身移動端的業務能力並掌握更多話語權,甚至有可能挽回在移動社交上的敗局。

但業界共知,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利益博弈過程,不然谷歌回歸之路也不會如此漫長。

不管是誰接手,此番難度都不會小於以往任何時期。

其實,對於中國市場來說,谷歌Play早就入華了,只是之前作為一種試錯的方式進入。

大約一年前,谷歌為其Play商店努力與中國手機廠商洽談,谷歌的條件是,如果手機廠商願意預置谷歌的Play商店,每部手機將補貼1美元。

結果可想而知,因為中國手機廠商正是利用谷歌離開的這幾年空白時間,通過自行獲取、修改並發布定製版本的安卓系統,已賺得盆滿缽滿。

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等更是占據了Android應用分發七成以上市場份額,這也是為何谷歌急於Play商店先回歸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市場研究公司App Annie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應用市場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量增長了15%。

2016年發行商在iOS應用商店和Google Play的收入超過350億美元,年增長率高達40%,而中國一躍成為iOS應用商店收入最高的國家。

有業界人士認為,谷歌在中國市場的缺席是造成其全球收入與iOS差距的原因之一,這使谷歌不得不加速尋路中國的另一重要原因。

手機應用市場的噩夢?

從最近幾年全球Android智慧型手機發展來看,硬體創新相對較少,但在軟體、應用上還是有創新空間的。

數據顯示,2016年華為消費者雲服務移動用戶超過2億,註冊開發者超過22萬,應用市場全年累計分發應用450億次;小米應用商店截止去年9月累計應用分發量達到650億次;金立軟體商店去年累計用戶達到6800萬戶。

由於軟體應用較低的投入往往帶來比硬體更好的利潤,所以在谷歌Play商店缺失中國市場的這些年,眾多手機廠商通過自己改造系統,構建應用服務,已形成一個收益不菲的生態。

例如小米手機一直宣稱自己不靠硬體賺錢,而是軟體與服務;華為也表示已連續多年在手機軟體上實現盈利。

通常,手機廠商在手機出廠之時,都會預裝自身的應用商店來完善服務生態,目的是賣手機的同時建立一個完善的軟體智能生態。

這部分收入多數來自與開發者的內容分成,目前遊戲收入占據比例較大。

像上述分發量較大的華為、小米,這方面的收入都非常可觀,還有第三方的App。

另外,如果第三方App廠商和手機廠商合作,只要手機內預裝了第三方App,都會獲得一定的費用。

通常每部手機預裝一款軟體可向軟體商收費1-8元不等。

有調查顯示一般手機在出廠都會預裝十餘款日常基本功能軟體。

更有一些廠商為了牟取暴利,預裝很多不合規的第三方App。

網易「搭台」在華運營谷歌Play商店則必然會衝擊手機廠商這部分利益,因為應用商店的入口將不再受廠商隨心所欲的控制。

而事實上,谷歌從去年就開始收緊權限為Play商店鋪路。

來自谷歌方面的消息,Android系統通知中心從7.1版本開始,將全部回歸官方樣式,不再允許廠家自己定製,這意味著以後大家購買到的安卓手機,下拉通知欄幾乎都會是一個模樣。

可以說,谷歌收回通知中心權限只是第一步,後續很有可能收緊系統UI的定製,最終這取決於監管力度、谷歌對硬體的涉足程度和各大安卓廠商的反應。

據一手機廠商負責軟體應用的人士對騰訊科技透露,谷歌去年就威脅中國手機廠商產品出廠預裝Gcore(這是谷歌移動服務GMS的一個核心服務),若不簽署,就不許中國的手機出國運行GMS。

所以,我們常會遇到一些國產手機品牌下載了谷歌服務出國後卻不能正常使用。

「現在谷歌對應用限制非常嚴格,還要求手機廠商必須簽捆綁協議,這種協議叫做「移動應用程式分銷協議(Mobile Application Distribution Agreement,簡稱MADA)」MADA的內容之一是,谷歌要求手機製造商,如果它們希望安裝谷歌應用程式中的一個,就必須安谷歌的所有應用程式。

」上述人士說。

據悉,目前絕大部分手機廠商已被迫預裝了該服務並簽署了協議。

除了應用收入受到影響之外,最直觀的還有應用平台的流量被分流以及受此影響下廣告收入的可能出現的下滑,而這不僅僅影響了手機廠商。

來自BAT的一位負責應用市場的人士稱,面對消費者,谷歌Play商店更容易觸及手機用戶,因為基於Android系統隨時可以監測用戶使用行為,在應用選擇上他可以引導用戶,當用戶下載應用時提示該第三方應用商店並非安全。

此舉對那些專注應用分發的第三方平台,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等必然會造成不小的衝擊。

難道谷歌Play商店的回歸給中國手機應用市場帶來了噩夢?

需要指出的是,谷歌Play商店回歸中國市場後,具體運營規則仍需要工信部的審查批准。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從監管角度而言,工信部這些年並不希望看到上百家的應用商店,因為問題層出不窮,統一平台更便於管理。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16年四季度對46家手機應用商店的APP檢測結果,發現違規軟體34款,涉及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惡意「吸費」、強行捆綁推廣其他無關應用軟體等問題。

其中,小米應用商店、

應用中心、豌豆莢、百度手機助手等知名應用商店均存在不合格App。

從開發者和市場需求來看,也期待谷歌的回歸。

統一平台可節省成本,減少不同平台的繁瑣接口,提升創新效率,最終就看工信部如何權衡各方利弊。

微信紅包春節期間為何能發送460億個?解密微信紅包神跡的在線分享正在熱賣中,微信搜索關注zhikulive,第一時間搶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