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司朗副總裁:光學傳感器助力移動技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月28日,2016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的全球終端峰會在上海召開。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副總裁、紅外業務總經理Bodo Ischebeck出席並做「光學傳感器助力移動技術」主題發言。

在演講中,Bodo Ischebeck介紹了光學傳感技術搭載移動終端設備,在生物識別、生物傳感、VR/AR和3D傳感領域的新應用和發展前景。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副總裁&紅外業務總經理Bodo Ischebeck

生物識別系統應用於移動設備的機會與挑戰

Bodo Ischebeck在接受LEDsinde專訪時提到,紅外光搭載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用於虹膜識別及臉部識別成為新趨勢。

去年日本富士通推出了全球首款虹膜掃描解鎖手機,這款手機搭載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生產的紅外發光二極體(IRLED),可以更加安全地解鎖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等高安全等級的應用。

由於每個人的虹膜特徵都有其唯一性,因此虹膜識別技術相較於指紋識別技術的安全防護等級更高,因此成為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解鎖的新方式。

生物識別技術的前景美好,但Bodo Ischebeck同時也提到,目前虹膜識別系統的成本偏高,主要不在於紅外LED器件太貴,而在於相機系統!

由於現有的相機為了避免太多噪聲干擾影響到成像質量,因此會屏蔽掉810nm的紅外光。

因此現有的虹膜識別系統需要另一個能夠獨立感測紅外光的相機。

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系統廠勢必會努力將紅外光感測整合進現有的相機模塊中來降低整體成本,但仍需要一段時間來克服這些技術挑戰。

除了成本偏高之外,Bodo Ischebeck強調打動消費者的應用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特別是對於個人資料保密要求較高的移動支付(Mobile payment),必定是一個殺手級的應用。

但現階段的移動支付似乎還不夠成熟,基礎建設還未完成。

因此需要觀察網絡運營商或是品牌設備廠能否加速推出相關的應用。

目前許多手機廠商已經對於虹膜識別技術躍躍欲試了。

特別是歐司朗觀察到三星的手機已經在印度的政府標案導入搭載虹膜識別的手機。

主要因為公共部門對於機密數據需要有更強的防護措施。

雖然目前已採用虹膜識別手機的數量仍有限,但應用前景樂觀。

虹膜識別技術的原理是透過紅外光照射眼睛,同時設備上的相機將拍攝虹膜劃面,進而識別其特徵。

光學感測技術實現了虛擬現實應用

此外,在備受關注的增強現實、虛擬現實領域,光學感測技術也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在遊戲領域,VR眼鏡及頭戴式顯示器搭載紅外發光二極體和紅外追蹤技術,形成了一套追蹤系統,可以追蹤用戶的眼球運動以及人體運動方向。

與此同時,焦點渲染技術(Foveated Rendering)讓眼球追蹤系統獲得了新的應用,成為VR市場上的最受關注的熱門技術之一。

透過光學傳感器,該渲染技術會針對眼睛關注的焦點目標進行分析,對焦點位置提供較高的解析度,其他部分則用較低解析度進行處理,從而降低了VR移動設備的圖像處理負擔,使得VR設備能夠提供更快速、準確和低延遲的跟蹤渲染。

Bodo Ischebeck也特彆強調,儘管現階段各家VR業者的感測技術原理均不盡相同,但光學傳感器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占VR系統成本比重也相對偏高。

因此未來VR廠商還會針對其系統不斷的優化,包括整合更多的功能以及更進一步降低成本。

而歐司朗是唯一可以提供所有光電解決方案給VR與AR系統的廠商。

從發光組件(Emitter),接受組件(Detector),甚至是IR雷射,通過這些關鍵的組件可以支持定位追蹤(Position Decetion),手勢感測(Gesture Recognition),影像投射(Projection),眼球追蹤(Eye Tracking)等技術。

目前歐司朗已經投入大量的工程與研發人力來支持VR系統廠商,並且能夠提供經調校過,效能優化的光學感測組件給客戶。

VR眼鏡及頭戴式顯示器搭載紅外發光二極體和紅外追蹤技術,形成了一套追蹤系統,可以追蹤用戶的眼球運動以及人體運動方向,為VR用戶帶來了更加自然流暢的遊戲體驗。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積極擴張,追求長期成長動能

「光學傳感器已經廣泛搭載於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上,對於當今的移動設備而言,光學傳感器不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一個必須選項,」Bodo Ischebeck介紹。

「歐司朗光電半導體致力於為這些移動設備提供最合適的組件和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希望未來能夠實現更多先進的應用。

同時為了配合市場需求而持續擴充產能。

同時也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源,包括在中國也招聘了不少研發工程師,營銷與業務人員,針對客戶提供技術支持。

歐司朗是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企業,我們積極尋求成長動能,並且希望能夠永續經營,這也是我們對於客戶做出的長期承諾。

更多LED相關資訊,請點擊LED網或關注微信公眾帳號(cnledw201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