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加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

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

「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張友紅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如果胡潤富豪榜提前一個月發布,百富榜里就不會出現王傳福的名字了。

如今,他排名75,資產300億。

9月份之前,王傳福的身價只有不到200億。

就在8月底出爐的2017年比亞迪上半年財報,還讓人捏了把汗:

就2017年中期業績來說,二次充電及光伏業務收入占比8%,同比下滑1%,手機部件及組裝服務收入占比41%,同比上升4%,而汽車業務收入占比51%,同比下滑3%,其中具體收入僅手機部件及組裝服務實現增長,同比增長10.25%。

從2016年10月—2017年9月,該公司港股股價整體還跌了6%。

但就在9月以後的一個月里,股價猛漲,一度突破80港幣,1個月時間裡上漲了75%。

如今,回落到65.8,不過整體也漲了65%以上。

有證券機構開始預測,比亞迪股價年底會突破百元,即將達到它有史以來的最高價。

巴菲特早在2008年就向剛剛成立的比亞迪出資,成為比亞迪的大股東。

沒多少人真正看到比亞迪的爆發。

如今,坐在大洋彼岸的巴菲特,可以做個階段性總結,高興地來一罐可樂了。

1、轉變

王傳福是個技術控,有知識分子的傲慢和倔強。

曾經,2012年—2013年比亞迪汽車出事故的頻率很高,最嚴重的一次,2013年,王傳福不得不帶著所有高管出面,召開新聞發布會。

這被外界解讀為一次「道歉」,但是他並不低聲下氣。

筆者也去了現場。

台上,王傳福的語氣里,帶著一點賭氣。

他說話緊湊,聲音凝重,像砸錘子,即使是「認錯」。

在他激情演講之前,他的副總們已輪流上台講了一項項技術發明,這些發明被冠以同一個標題,「比亞迪領先世界技術解析會」。

他一直坐在台下前排,前傾著身子,胳膊肘架在桌子上。

這個姿勢保持了近倆小時,偶爾動一下。

和他同排坐著的十幾個比亞迪高管們,都沒有他看上去那麼認真。

黑西服,金邊眼鏡,藍領帶,這是他一貫的裝扮,除了一身藍色的工裝。

如果光看他的一張臉,或許還可以聯想出,當年他在大學時叱吒校園「舞林」時,這張白生生的臉一定是秀氣出眾的。

如今,略微發福的他,表情嚴肅,在諸多場合,他的表情都謹慎有餘。

他早早就給自己定了調,「像我這樣一個人,寧願呆在實驗室里和工程師們討論技術問題。

頻繁地面對記者,他必須要忍住心底的各種「不願意」。

他曾對筆者表達,「不太習慣,自己還在適應。

曾經,各種批評像長了翅膀一樣流行,媒體評論員的,汽車同行的,消費者的。

大家質疑比亞迪的品質,把比亞迪說成是靠抄襲造車,從內飾到外形無不拷貝名牌大車。

被比亞迪熱賣的F3就被認為是抄襲豐田花冠EX。

即使電動汽車業務,被認為「全國最好的是比亞迪」,王傳福依然經受著各種質疑。

有業內人士評論,「比亞迪造手機電池行,造電動車是忽悠。

2011年,比亞迪瘋狂大裁員,一千多人失業,在崗工人減薪。

為了應對2010年提出的一年銷售80萬台汽車的計劃,從2009年底到2010年四五月份,比亞迪的人數達到最高峰,經銷商渠道也達到了頂峰,大概1200家。

時隔一年,新招進來的人開始被集體大裁員。

王傳福耳邊的責備和抱怨聲不絕於耳。

2012年5月26日,王傳福又接到電話,一輛比亞迪E6深圳計程車被撞起火,車上三人死亡。

這款車正是之前王傳福引以為豪的一款電動計程車,他多次表示,希望通過電動計程車和電動大巴來打開比亞迪電動車的市場。

他無從辯解,也不擅長辯解。

儘管他信仰技術,相信技術可以帶來變革。

但是,他在實驗室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但是他保持著姿態,解釋,「第一是渠道發展過多,擴張過快,太關注渠道的數量,忽略了渠道的質量。

第二是我們的品牌宣傳做得很欠缺。

2003年開始做汽車,我們稀里糊塗就成功了,但沒有理解品牌的內涵。

第三就是在品質方面沒有做好。

說得如此「赤裸裸」,從內到外未打太極。

這也是他的性格。

如他的話,「很單純」。

比亞迪在做汽車之前是B2B的企業,賣電池、手機零部件的,給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做代工。

「我們只要拿到諾基亞的訂單,這就是本事,只要和諾基亞搞好關係就行了。

其他的不用管那麼多。

這個生意很單純。

我們習慣於這種打法。

在經歷了2012年—2013年連續的危機後,王傳福開始出來見記者。

這是他的轉變。

2、技術控

熟悉他的人知道,這種轉變對他而言,已經是很大的突破。

王傳福一直是一個驕傲的人。

1995年,王傳福下海,從一個年輕的處長當上了老闆。

時機是,在實驗室的他聽說,日本要停止鎳鋰電池的生產了。

日本是這一產品的最大供應國,日本不再生產意味著這個產業將有一個新的世界格局。

他相信時機,更自信自己的技術,於是下海。

王傳福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家裡有5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父母在他讀初中前後就離開了人世,他靠姐姐、哥哥的接濟,艱難地完成了學業。

大學時,他選擇的是冶金物理化學專業。

他的大學生活很清苦,自從考上大學之後,哥哥便從安徽老家來到長沙,做小生意資助王傳福的學業。

1987年,他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由於成績優異,得到院方的認可而留院工作,並主持「鹼性鎳鉻鎳氫二次充電電池」課題的研究。

這為他後來進入電池行業大展宏圖奠定了基礎。

王傳福是個技術天才,其論文曾被英國雜誌轉載。

由於業績冒尖,他26歲就被提拔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處級幹部。

在實驗室,看到商機後,王傳福準備拿自己的技術賭一把。

在日本,生產鎳鋰電池實行自動化流水作業。

一條線上僅需要幾個工人。

這些流水線動輒上億美元。

王傳福沒有這麼多錢。

技術出身的他拆解了流水線上的所有工序,把每一道工序分成模塊,全部由人工手動完成。

於是,曾有參觀者看到,在比亞迪的車間裡,一條條六七十米長的流水線上,密密麻麻地坐著四五十名工人。

他們每個人手邊都有一種夾具,幫助他們準確地完成點焊、檢測、貼標籤等工作,替代流水自動作業。

十幾條生產線組成的車間因為擁擠而顯得有些雜亂。

靠技術拆解和再造,到2003年,王傳福把比亞迪做成了國內第一、全球第二大手機電池製造商,成為「電池大王」。

有一個形象的說法,世界上每三個手機,就有一塊手機電池是比亞迪生產的。

比亞迪做IT代工的名氣在世界上和郭台銘的富士康不相上下。

他從1995年生產大哥大使用的鎳鎘電池開始,到成為了電池行業的領導者,只用了三年的時間。

當然,這期間還要感謝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電池價格暴跌帶來的商機。

因為這使得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飛利浦、松下等都轉向比亞迪採購電池。

他甚至不把郭台銘放在眼裡。

初期,富士康曾經以各種理由起訴比亞迪「模版抄襲」,「偷習商業機密」,為此,比亞迪建立了一個專門應對專利侵權等案件的百人法律小組。

他認為,所謂專利技術,大都來自書案資料,只是加了一小部分自己的設計而已,所以,沒有什麼學不到、琢磨不透的技術。

技術人才掌權後,經常是絕對的專制。

反映在王傳福身上,便是絕對的強勢。

他承認,「我搞技術出身,一般都喜歡用邏輯關係思考,我所有的管理都符合我的邏輯,不符合的話就不可以,這樣就顯得武斷一點」。

2003年1月,王傳福以2.7億元收購秦川汽車77%的股權,高調進入汽車業。

外界看來,他自信到狂傲。

即便是他身邊最親近的高管,也一直在勸他不要做汽車。

2003年3月,當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得知比亞迪決定造汽車後,異常驚訝,一時間各種質問的電話幾乎把王傳福的手機打爆,有時是聲嘶力竭的抗議:「我們要拋你的股票,拋死為止!」

隨後的短短几天之內,比亞迪的市值蒸發掉30多億元。

王傳福一一回應,「我幹這件事是堅定不移的。

那幾年,的確是個時機。

汽車界產生了兩個「狂人」。

一個是比亞迪的王傳福,一個是吉利的李書福。

這兩個「福」將,可以說是中國汽車界最有野心的兩個「狂人」。

一個說,「一輛上百萬的車,在我看來不過是一堆鋼鐵」,另一個說,「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一個誓言要在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另一個則早在2001年就預言通用、福特可能在十年內遇上破產危機。

當時,兩個人都只是汽車界的新人,小嘍囉。

那幾年,汽車行情暴漲,王傳福的比亞迪也膨脹式發展。

但在經歷了時代紅利後,行業發展速度放緩,比亞迪超速發展的頑疾也逐步顯現出來:銷售渠道膨脹,內部管理混亂,品質跟不上,靠經銷商大量存庫提升銷量……這是做代工時沒有遇到的問題。

王傳福的煩惱幾乎都來自於汽車。

他反問自己,「我們勤奮,努力,聰明。

做IT代工能做到世界前三名,為什麼汽車不能?」

他感覺到了自己對產品和技術的驕傲在受到挑戰。

「別人看不起我們,有身份的人不願意用我們的比亞迪汽車,覺得我們的車掉價,品質不好,沒面子。

但他不服氣,自信的他召集全國近200家媒體,現場解析比亞迪的汽車技術,「我們的技術都是領先世界的,這些技術都是市場需要的,我就納悶,這些活,為什麼一定要留給比亞迪去做。

3、夢想家的苦惱

王傳福這樣定位企業家——「有夢想的人」。

在他辦公室的牆上,寫著比亞迪的英文名,「Build Your Dreams 」。

王傳福造車之初,就形容了自己對車的夢想,「就是要把長江三峽大壩的水都變成油,讓中國每一個城市的天空都像西藏一樣藍。

有人說,王傳福其實一直在做一件事,「生產電池,把電池裝進不同的盒子裡。

」之前只有手機,現在多了個汽車。

他堅信自己是個夢想家加實幹家的結合體,他也不屑於和投機者同台競爭。

2008年新能源汽車颳了一陣旋風,幾乎所有汽車公司都開始生產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

談到電動車競爭,他曾經在媒體面前甚至露出了孩子一樣的不屑,撲哧一笑。

巴菲特的老搭檔、伯克希爾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芒格,曾經向媒體這樣描述他眼中的王傳福:「這傢伙簡直就是愛迪生和韋爾奇的混合體,可以像愛迪生那樣解決技術問題,同時又可以像韋爾奇那樣解決企業管理上的問題。

」「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兒。

2008年,股神巴菲特注資比亞迪。

沒人再拿他搞汽車的事稱他「瘋子」了。

靠著做電池的優勢,恰逢新能源汽車迎來春天,當年,比亞迪股票翻了幾倍,王傳福被評為當年的福布斯中國首富。

身家350個億。

王傳福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國家政策不明朗,比亞迪研究新能源汽車花費了很大人力和財力,是不是一時間難以消化?考慮過市場開發麼?」

每當此時,王傳福就算數字,講夢想。

他堅信做好一切準備,「信息只有在不完全對等的時候,才會有一小撥人賺到錢。

」他在等這個時機。

曾經有記者問王傳福,「公司一個人說了算,你擔心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嗎?」

王傳福反問,「廠里還有誰比我懂呢?」

可惜,目前,電動汽車還是一個政策行業,和市場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決策。

電動汽車要發展,必須要有政策的扶持,在價格上給予補貼,在配套上給予完善。

王傳福最苦惱的還不是市場競爭。

「地方政府更願意購買當地企業的車子作為城市大巴或者出租。

比亞迪怎麼解決地方保護主義,獲得政府採購的訂單?」

在外界想來,王傳福一定是、也必須是一個善於處理政府關係的人。

但是,王傳福身邊的人,並不覺得他是個善於處理政府關係的人。

有一次某省長到比亞迪參觀考察,王傳福做解說。

參觀完後,王傳福對身邊的副總說,「你陪領導吃個飯。

」而後徑直走開了。

不得不承認的是,新能源交通的發展,必然是依賴於政策的落實的。

一個方向,就可能為比亞迪帶來上百億的訂單。

沒有政策,則是零。

4、逢時

比亞迪的股票從9月開始急速攀升,直接原因來自中國宣布計劃禁止生產和銷售燃油車。

由於比亞迪是電池的領先製造商和供應商,對比亞迪的投資很有意義。

但是讓機構接下來持續看好的,是比亞迪這一年開始發力,目前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10月6日,比亞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舉行了工廠擴建竣工儀式,新建成的電動大巴工廠占地約4.1萬平方米,是美國首家中國獨資大巴工廠,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電動大巴工廠。

「目前比亞迪已經在全球布局了六大海外工廠,分別是美國蘭卡斯特、巴西坎皮納斯、法國韋博、匈牙利科馬羅姆、日本館林和印度金奈。

其中,美國、法國和匈牙利工廠是專業的電動大巴工廠,向歐美當地市場生產銷售純電動大巴。

比亞迪這種布局的速度正在明顯加快。

數據顯示,比亞迪去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10萬輛,加上商用車,去年全球總銷量約11.4萬輛,同比增長約70%,居全球首位。

2016年10月,比亞迪的首條」雲軌"項目在深圳坪山新區正式通車,車速可達80公里,開放總里程4.4公里,與此同時,比亞迪和汕頭市簽署5年期建設250公里軌道交通項目的戰略性合作協議。

兩個月後,汕頭市比亞迪"雲軌"全長20.3公里項目啟動建設。

現在,正是比亞迪風向最好的時候。

雲軌和新能源大巴不僅在國內市場表現出了驚人的發展速度,在國外市場同樣頗受歡迎。

截至目前,比亞迪已經在北美、南美、歐洲建立了5座新能源大巴工廠,新能源車的足跡已經遍布了全球5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8月22日,菲律賓伊洛伊洛市宣布建設20公里的雲軌路線,並計劃於2019年正式通車,這是比亞迪「雲軌項目」在海外市場獲得的第一單,也是「雲軌」進入海外市場的開端。

平安證券認為,2017年雲軌業務將為比亞迪帶來50—60億左右的收入,18 年收入有望達到300億元。

而申萬宏源則認為,17 年比亞迪將實現雲軌業務收入50 億元,18 年為100 億元。

即使預測的數據有所差距,但整體幾百億元的營收,對比亞迪的業績貢獻也是很大了。

對這樣一個人,專業,技術控,不油滑,甚至處理事情的方式有點直白的企業家,做著一個有技術含量的朝陽行業,讓他在商人堆里更接近陽光,更像矽穀人,巴菲特喜歡的那種。

他的好時光徹底來了麼?至少,現在看,東風正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