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商將迎「星球大戰」:亞馬遜、阿里、騰訊均入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印度電商的歷史性談判正在進行。
最快四周之內,Snapdeal和Fllipkart合併的消息將會公布。
印度電商生態將日月換新顏。
目前,根據成交金額,Flipkart印度排第一,亞馬遜緊隨其後,Snapdeal排第三。
(位於班加羅爾Koramangala的Flikpart總部)
日本軟銀、美國老虎環球基金這樣的國際資本玩家,以及國際電商巨頭eBAY、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包括騰訊,在這齣「寶萊塢」大片里,均有戲碼。
據印度媒體報導,交易將分兩步:第一,軟銀從Snapdeal的其他股東手上購買股份,完成整體收購;第二,軟銀從Flipkart最大股東老虎環球基金購買部分股份後,將兩家公司合併。
在新公司,軟銀將成為大股東。
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控股的印度線上支付公司Paytm,也是Snapdeal的潛在買主。
現在,談判焦點在軟銀對Snapdeal的估值——不足十億美金。
一年前,估值還高達60億美金。
一年內縮水九成,Snapedeal的小股東如Kalaari Capital, Nexus Venture,有點難以接受。
「劍龍出印度記」曾向Snapdeal負責媒介事務的高級副總裁RajinishWahi求證談判進展,他沒有回應。
孫正義的「天元」之手
軟銀孫正義主導了這起合併。
他不再執念Snapdeal。
本周二,印度媒體爭相報導 Snapdeal 前一天舉行的董事會,這筆買賣於是被公之於眾。
而這引發兩位創始人Kuanl Bahl和Rohit Bansal的不滿,認為董事會成員不該透露公司內部信息,Rajinish Wahi甚至還否認存在這一交易。
其實,軟銀與其他股東的矛盾,早已公開化。
在4月初的董事會上,軟銀取消了三年之內給Snapdeal1.5億到2億美金的貸款計劃。
此外,軟銀還準備出售印度支付公司Free Charge, 標價1.5至2億美金。
這家公司由而Snapdeal 收購,當時成本為4.5億美元。
「在Snapdeal 身上投入近十億美金後,軟銀才意識到,這家公司沒有任何前景(thecompany is not going anywhere)。
」Satish Meena向「劍龍出印度記」透露。
他是印度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的資深分析師。
2015至2016年財年,Snapdeal虧損高達1.5億美金,這是前一個財年的兩倍。
即便財報如此難看,兩位創始人的薪水仍高達600萬美金。
面對業績壓力,今年2月,兩人將工資降低到1元錢,同時裁員600人。
但為時已晚,孫正義的戰略忍耐也已耗盡。
今年2月,軟銀對外透露,其對印度最大的兩筆投資,包括Snapdeal和打車平台Ola,估值縮水3.5億美金。
而這距孫正義最近一次訪問印度,僅過去三個月。
彼時,他仍不吝溢美之詞,稱「21世紀屬於印度」,計劃設立高達1000億美金的印度投資基金。
孫在印度的兩筆投資都泥足深陷,遠遠趕不上他在中國所獲,這讓軟銀的「印度夢」似乎越走越遠。
但,孫正義可能就此棄子嗎?
去年7月,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孫正義表示:我在下日本圍棋(Go)的時候,總是會預想七步之後的局面再落子。
Snapdeal和Flikpart合併,顯然,是孫深思熟慮後才出手,而且是他印度棋盤上的一手天元。
一方面,再造後的Flipkart數據靚麗,估值肯定飆升,可以彌補之前Snapdeal留下的財務窟窿。
另一方面,最新一輪10億美金融資,Flikpart已獲得eBAY、騰訊、微軟的聯合注資,軟銀把自己和這些巨頭捆在一起,「他才有機會打贏和亞馬遜的爭奪戰。
」 Satish Meena說。
而對Flikpart來說,Snapdeal這個爛攤子,即便合併進來,也很難一加一大於二,但Flikpart更看重的,則是軟銀的背書。
對決亞馬遜
這筆交易的另一端,便是亞馬遜。
這位共同的敵人,讓Snapdeal和Flipkart這兩位昔日敵手走到一起。
3月17日,在新德里,「劍龍出印度記」參加了一場有好幾位印度網際網路精英參與的討論會。
Paytm創始人Vijay Shekhar Sharma、Flipkart聯合創始人Sachin Bansal均坐在台上。
(在新德里,印度網際網路精英在討論內憂外患)
嘉賓們有些焦慮。
這也反映當下印度網際網路和創業圈的一絲集體情緒:印度網際網路起步時就已落後於美國和中國,因此,印度的本土創業企業在嬰兒期時,就不得不去和肌肉發達的「成年男子」競爭,比如亞馬遜,技術成熟、資金雄厚、人才儲備豐富。
而現在又加入不缺錢的阿里和騰訊,印度會不會成為國際巨頭的競技場,本土企業只能作壁上觀?
尤其是電商市場,更讓印度本土玩家壓力山大。
eMarketer數據顯示,印度電商暫時只占其萬億美元零售市場的2.5%,年銷售額大約為233億美元。
但到 2020年,這個數字可以達到 800 億美元,是現在的 3 倍。
「失去了中國機會後的亞馬遜,將想盡一切辦法,在印度保持優勢。
」 Satish Meena分析。
2016年6月,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在印度承諾,將向亞馬遜印度投資30億美元。
大筆燒錢,加上技術實力,換來不斷飆升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竺道的數據,2016年,亞馬遜在印度市場份額由14%攀至21%,成為唯一正增長的企業。
(Flipkart的市場份額由2015年3月的43%跌至2016年3月的37%,Snapdeal的市場份額也由19%跌至14-15%。
)
亞馬遜的表現蠶食著Snapdeal的信心。
2016年底,Snapdeal的兩位創始人,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印度是時候檢討電商政策了,應該借鑑中國的做法,採取適當保護,以免本土企業的生存空間遭國際巨頭碾壓。
兩位說得很直白,像亞馬遜,只能投錢給印度企業,而不該在印度運營。
不過,亞馬遜毫髮無損,倒是打民族主義牌的Snapdeal已先倒下。
「等著瞧」阿里
儘管印度媒體熱衷傳播這樣的猜測:Paytm是Snapdeal的潛在買家。
迄今,Paytm還未透露任何消息。
「劍龍出印度記」在向Flipkart負責公關的副總Raj Senjam求詢時,他同樣沒有回應。
但是,早在上月,當騰訊參與Flipkart新一輪10億美金的融資;加上阿里曾注資Snapdeal。
國內就有媒體同行斷言:從印度電商的背後可以看到中資的身影,更甚的是,這更像一場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廝殺」。
饒是如此,排名第二的亞馬遜印度在哪呢?
這種臆想要麼來自對印度電商市場的無知,要麼是被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這幾年的高光表現燒得腦子不清,以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攻城掠地,見神殺神,遇鬼殺鬼。
且不說騰訊、阿里在Flipkart、Snapdeal 持股比例極小。
出海經驗豐富的阿里也僅僅今年3月才開始真正涉足印度電商市場。
當時, Paytm獲得2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1.77億,賽富資本跟投2300萬。
這被視為阿里進軍印度電商市場的開端。
一位印度業內人士透露,「阿里期望在印度複製他在中國的模式,和Paytm建設類似天貓這樣的Paytm Mall,來進入印度線上零售市場。
」
這一計劃進展得順風順水。
Paytm副總裁President KunalAbhishek 近日向班加羅爾本土媒體透露,到2017年底,將招募2000人,在全國建立Paytm的生態圈。
而印度媒體人也不惜渲染,孫正義可能在整合Flipkart後,轉手賣給Paytm。
總之,未來印度電商市場,將是馬老師將對決貝索斯的星球大戰。
醒醒吧,這樣的大片,現在連片花都沒影呢。
至於何時才能上演,借我另一印度記者朋友的話,「Watch and See」(等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