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開發者大會看百度領跑人工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楊劍勇

網際網路時代,中國誕生了以BAT為代表的巨頭,成為網際網路大國,然而新一輪的信息革命已開始轉向人工智慧,AI革命來勢洶洶,繼形成中美網際網路格局後,如今AI時代的到來,同樣也是中美對弈局面,吸引了中美眾多企業參與,由於 AI 被視為下一個科技革命,在這一波浪潮下,中國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猛,中國企業異軍突起,與美國同步發展,也與美國其旗鼓相當,也將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產業。

中美人工智慧賽跑

Alphabet(習慣稱呼谷歌)、微軟和IBM等是推動美國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核心力量,其中谷歌以人工智慧為驅動,讓AI無處不在構建生態;而微軟利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作為基礎,在所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使用AI技術,使的這個時代下「雲」無處不在和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藍色巨人IBM,則希望利用沃森(Watson)為主的認知技術平台作為支撐,讓物聯網將越來越智能。

中國科技企業在與美國科技巨頭爭奪人工智慧中,美國權威媒體甚至白宮均發聲指出,在這一個沒有硝煙的「 AI 競賽」中,美國已不再具壟斷優勢,中國以BAT為主要力量正在趕超,但在筆者看來,國內人工智慧以百度領跑,全球四大 AI 巨頭中,百度是唯一來自中國本土的企業。

另外,自騰訊所開發的AI「絕藝」在圍棋比賽中拿到了冠軍後,騰訊在人工智慧布局終於不再平靜點,也作為核心戰略之一,利用「雲」構建生態體系,建一個從雲到端的「智能雲生態」,即大平台、大連接、大生態推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落地。

百度人工智慧大會 推動中國AI發展

人工智慧作為百度核心戰略,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最早布局這一前沿領域,每年投入數以百億至研發資金,李彥宏早前表示,在過去兩年半時間裡,人工智慧方面投入200億元人民幣。

至此,百度打造了中國最具規模的人工智慧大腦「百度大腦」,且眾多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不僅擁有海量數據及高性能計算資源,也擁有國內最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團隊,也是推動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引擎。

如今,百度也是國內第一個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AI開發者大會,成為行業風向標,作為國內第一個全面聚焦AI的網際網路巨頭,把所有技術,數據開放給開發者,這一舉動將改寫中國網際網路BAT格局。

在國內BAT巨頭之爭中,面對人工時代戰略角度來看,百度更勝一籌,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將改寫中國網際網路。

贏得人工智慧是百度戰略核心中的核心,而贏得人工智慧將贏得未來成為業內共識,因為人工智慧將會像水電一樣成為基礎設施,無處不在,為此百度成立Apollo基金和DuerOS基金,推動中國AI的發展。

DuerOS是對話式人工智慧系統,是人工智慧時代的Android,降低使用高新科技的門檻,而Apollo則視為阿波羅計劃,開放給產業鏈的合作夥伴,目前超過50個合作夥伴加入,包括眾多上市企業,超豪華的陣容,真正使人工智慧落地實現。

百度總裁陸奇聲稱Apollo將是汽車工業的新里程碑,而李彥宏搭乘一輛百度和博世一起開發的、基於Apollo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到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並與陸奇連線。

在當前無人駕駛還處在測試的階段,百度已經率先實現行駛在馬路上,假如是你,敢座在這輛自動駕駛汽車上嗎?

人工智慧發展關鍵因素

作為前沿科技技術,要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人才、數據和計算能力等,由於國內AI人才稀缺,為了爭奪相關人才,百度率先在美國設立人工智慧實驗室,包括騰訊、滴滴等科技企業,均向美國滲透,畢竟中國在發展人工智慧這一前沿領域,更多依賴於引進大量的海外人才。

而百度則號稱國內人工智慧黃埔軍校,吸引了眾多 AI大牛,相關人工智慧專家似乎更願意選擇去百度,在AI風口來臨之前,吳恩達當年加盟百度吸引了美國矽谷大批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如今,百度在中國和美國有超過兩千名人工智慧研發技術人才儲備,甚至福布斯發表了一篇20位驅動中國人工智慧改革的科技領導者文章中,百度有7人,如果計算離職的,百度系占據一般,撐起了百度人工智慧發展半邊天。

百度網羅眾多AI 領域的精英人才,是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基石,更是與谷歌、微軟、Facebook並列全球四大人工智慧巨頭,如今,百度朝人工智慧轉型,推動人工智慧商業化的重任交給了陸奇博士,作為在全球科技界享有盛譽的傑出管理人才,百度將由於陸奇的加盟會推上一個新高度。

在陸奇加盟百度之前,人工智慧視為百度核心戰略,如今的轉變,陸奇多次強調,百度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在今天舉行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也首次公布了其AI生態開放戰略,生態將由DuerOS、阿波羅計劃、百度大腦、百度雲等組成,為全行業賦能。

寫到最後:

不可否認,在這一前沿領域,百度處在行業之巔,也面臨眾多考驗,人工智慧這條道路上,儘管AI在某些某些領域優於人類,但依然是理想豐滿,尤其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的無人駕駛車技術,並未能創造巨大收益,人工智慧商業應用是行業內難題,除優化和改善現有眾多產品和服務以外,前瞻性的產品進展緩慢,在通往詩與遠方的人工智慧道路上,如何從泡沫中看到前進的方向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楊劍勇,長期關注物聯網、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產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