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與三星的對比研究——戰略與商業模式系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星電子是聯想電腦的標杆

三星電子是聯想學習的目標之一,公司總裁楊元慶曾在內部網上多次推薦介紹三星電子的文章,號召大家研究學習三星。

但是很遺憾的是似乎從未有人徹底研究過三星,特別是它的發展理念的精髓部分。

三星的確值得聯想研究,一個重要原因是三星也是做貿易起家,後來成功轉型為技術驅動型公司的。

它與許多日本公司從起步就是技術公司還不一樣。

所以如果聯想真想做技術型企業,認真研究三星電子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另外三星這樣的案例在世界企業發展史上也是比較罕見的。

三星集團是20世紀20年代成立的,它在長達50多年的發展中,一直在做貿易,而且是純粹的貿易。

即買東西賣東西,就是一個大銷售公司。

直到現在三星集團下面的三星物產還是繼續做著貿易業務。

當然除了貿易外,它還做房地產、紡織等傳統業務。

三星電子是在1969年年底成立的,迄今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

早期的三星電子主要靠技術引進來發展的。

比如起步時,就與日本NEC、三洋電機分別簽署了資本及技術合作協議,以銷售黑白電視機開始。

72年開始生產20寸黑白電視機,隨後又生產錄音機、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

這段基本上是引進技術、生產線,大規模生產製造。

類似於聯想所說的「工」的階段。

三星與聯想的歷史演進

真正使三星脫胎換骨的是它後來進入了半導體產業,那是80年代中期的事。

那時候,中國有個聯想公司(初期叫計算所公司)誕生了。

此時的三星已經開始進入了「技」的階段,當然真正突破式發展是到了世紀之交時期。

研究三星這段發展歷史是很有意思的。

1974年底,中國還是文革後期,美國INTEL等公司已經從存貯晶片轉型到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領域。

在韓國則發生了一件對三星後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李健熙(現三星電子會長)敏感地認識到進軍半導體領域的必要性,向他父親李秉哲建議收購美國CAMCO公司在韓國的富川工廠,該工廠在做的是基於電晶體技術的小規模集成電路(IC)。

這不僅是三星從未涉獵的領域,也是其他韓國大企業都不敢問津的領域。

老會長李秉哲非常猶豫,不太願意投入。

李健熙對他父親說:父親大人,這件事就算以我個人的名義去做,我也一定要試試。

後來,他果然是以他個人名下的股份收購了富川工廠。

再後來這個工廠成為三星半導體工廠,至少可以生產腕式電子表的IC。

它也被譽為三星半導體的「精神搖籃」。

就是說,這個舉動雖然還沒有真正使三星走上半導體之路,但是它的象徵性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所以,三星走進半導體領域的第一功臣是李健熙,而非其父李秉哲。

也正是為此,李健熙後來被韓國人冠以「半導體之父」的桂冠。

1974年的中國,還是在「文革」期間,在中科院天津「五七幹校」,兩個30多歲的中科院研究人員相識了。

一個叫柳傳志,一個叫倪光南。

兩人分在同一個班組,同一個宿舍。

在一起勞動的痛苦磨難中,兩人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三星真正進入現代半導體領域是在80年代初中期,1982年,全球性的石油危機使世界經濟受到強烈衝擊。

李秉哲會長在訪問美日後,有一點認識對他產生強烈刺激。

他看到,日本雖然不產石油,可是並沒有遭到經濟危機的重創,其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國內尖端技術發達的緣故。

至此老會長強烈意識到:三星未來要大發展,必須開發出自己的尖端技術。

具體來說,就是半導體技術。

1983年2月8日,李秉哲會長發表了「東京宣言」,宣布三星即將進入半導體領域,即要開始DRAM(存儲晶片)的生產。

韓國政府對此很不滿,經濟企劃院的一位高官在一個公開會議上暴跳如雷地說:三星竟然要進入半導體領域,簡直太不象話了!半導體產業前景一片渺茫,能不能賺錢還不知道呢,幹嗎還要去沾它?還不如把眼前的事情搞得更好些!儘管政府不支持,三星還是咬牙進入的半導體領域,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行業確實給三星帶來多次危機,但是在它一次次克服困境後,最終把三星帶到了一片光明前景。

要進入現代半導體產業,三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為了掌握半導體生產技術,1983年年中,三星派出了一個7人小組,赴美向Micron Technology公司學習。

但是該公司並沒有誠心要傳授技術的意思,只是想拉他們入伙抵禦日本人。

7人小組仍然堅持低姿態虛心請教,至少把半導體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大概搞明白了。

與此同時,三星在美國大舉物色半導體專業人才,像加州大學的李任星博士、ZILOG公司技術中心總部部長李尚俊博士,都紛紛加盟三星,成為了三星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棟樑之材。

1983年9月,三星準備建第一個半導體工廠。

開工儀式上,李秉哲會長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須半年內完工。

這在當時最已開發國家也要一年時間,對三星這個初生牛犢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三星人在拚命朝著目標努力,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

1983年12月1日,三星召集國內外媒體,對外宣稱:三星已開發出64K DRAM。

使得國內外媒體大為震驚,因為從李會長宣布要搞半導體,到真正做出產品,只用了10個月時間。

而此前日本同行曾經斷言:到86年底,三星能做出64K DRAM就很不錯了。

1985年1月,三星再次對外宣布:開發出256K DRAM,使整個世界又一次驚嘆!

三星的半導體產業也非一帆風順。

85年後半導體供給過剩,價格狂跌。

幾乎葬送了三星的半導體產業。

但是它不但咬牙撐住,還加大了設備投資的力度。

87年後,半導體價格回升,使三星緩過氣來。

但是緊接著TI公司起訴日韓公司的專利侵權案,又使三星捲入官司,最後是付了大筆專利費了事。

92年,又有美國反傾銷案又一次讓三星半導體經歷了生死劫。

不管怎樣,三星半導體還是挺過來了,現今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存儲晶片供應商,而且在非存儲晶片領域(SOC晶片等)也成為世界頂級廠商之一。

與此對應,1994年,聯想公司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關於要不要做晶片設計的大爭論。

爭論的雙方是聯想兩個重量級人物,一方是公司掌門人柳傳志,另一方是公司的技術權威倪光南。

爭論的結果自然是柳傳志勝利了,但應該不是說服另一方得到的勝利。

那次事件使柳倪這對曾經的親密戰友徹底翻臉了,後面的事情越鬧越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現在來看,柳傳志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聯想還沒有足夠的積累,還不足以具備進入核心技術領域所需要的條件。

這點對照三星來看,至少缺了60年做貿工的積累。

但是歷史不一定簡單重複,這裡面還有一個歷史機遇問題。

當時,中國的「巨大中華」幾乎同時在那時開始進入通信領域。

聯想也是想進入此領域的廠商之一。

那幾家在前面都沒有幾十年的貿工積累,也是憑著拚命精神和政府的支持,最後也闖出了1家中國通信業巨頭——華為(現在已同時成為中國新科IT巨頭)。

這就引出一個頗具挑戰的問題——聯想當時進入晶片領域就一定不成嗎?當然歷史無法倒回去重演,聯想就是聯想,從此改「技工貿」為「貿工技」,走上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三星電子成功經驗與聯想電腦受挫教訓

截止到2002年,三星電子在全球業界已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使得任何國際一流企業都不能小視。

包括它的最大競爭對手索尼,也非常尊敬三星電子。

索尼的總裁曾說過:「我每周都會看關於三星動向的報告」,可見其重視的程度。

這一年三星電子的營業額338億美元,盈利59億美元。

它的DRAM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快閃記憶體全球第二,手機全球第三,LCD顯示器全球第一。

也是這一年聯想與三星電子對比,全部營業額加起來還不到三星電子利潤的一半。

它的市場業績排名在全球領域是微不足道的,最好的台式PC在全球排在第10位。

2003年,三星電子在兩大業務方向上繼續發力,手機已超過老牌對手摩托羅拉,上升到第二位;在液晶顯示技術領域繼續保持其領跑勢頭,已決定斥180億美元巨資投產第七代LCD生產線,如果此舉成功,三星電子將以無可爭議的優勢執世界LCD市場的牛耳。

在這方面,三星的老對頭索尼都不得不低下頭來與它合作,合資打造LCD世界巨頭。

此時,聯想集團開始正式研究是否要進入電視領域。

這項工作由企劃部、策略投資部、消費IT群組共同推進,歷時近一年,經過了至少4輪論證,中間還包括了與麥肯錫一起論證。

最終的結論是想做,但是在怎麼做的方面仍然沒有跳出老套路,還是OEM。

其實想都不用想,聯想的高層只能做出這種決策,他們最關心的是用最小代價把這個業務做起來,最好能支撐一塊公司的營業額。

至於這塊業務能否培養出核心能力,能否具有競爭力,甚至能否贏利就無法顧及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聯想這種拓展新業務的套路已不是新鮮事了,其結果也是有目共睹了。

其他不說,手機業務的經營結果已經說明了問題。

在此我也不妨再次大膽假設:聯想的電視業務如果按照既定模式走下去,其結果不會比手機業務更好。

經過對比,我們看到兩家公司在拓展新業務方面的巨大差距,一方的做法是不做則已,要做就從根上做;另一方的做法是不管什麼業務,只考慮從貼牌做起,表面上看似乎是很穩妥的做法,實際上業務不成功是最大的風險。

研究三星電子,有一個問題非常關鍵:到底三星的核心技術給它的發展帶來了什麼?三星電子在成功掌握存儲、非存儲晶片技術後,又陸續掌握了TFT-LCD、PDP、有機發光顯示(OLED)、移動晶片、快閃記憶體晶片等核心技術。

這裡面可以看到一個規律:這些技術其實從根上都是半導體技術,這些半導體晶片技術其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前面對存儲晶片技術的深度掌握,再拓展到其他晶片技術應該是容易多了。

這點對於技術導向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不斷創新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這些核心技術的支撐下,三星電子的四大支柱業務——行動網路(mobile network)、家庭網絡(home network)、企業網絡(office network)、核心部件開展得蓬蓬勃勃。

它自主開發的移動CPU,通信專用晶片、小屏LCD直接支持它的移動通信業務;它的TFT-LCD、PDP、SOC等技術支持著高端電視,數位電視等業務;它的SOC、快閃記憶體等技術支持著數位相機、MP3等數碼產品;甚至它利用技術組合開發出一款移動電腦,同時具備行動電話和MP3功能;另一款Smartphone(智慧型手機)融合了PDA功能。

我們注意到,當三星掌握了各種相關核心技術以後,不光是有效降低了它的產品成本,使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另一點似乎更重要,就是在對技術深入掌控之上的深度產品創新。

這種創新完全屬於一種遊刃有餘的創新,它是那些不掌握技術的企業所遠遠達不到的一種境界。

這種創新境界我們可以在美國CES(世界消費電子展)上面明顯感覺到。

在2003年CES展會上,三星的展台從位置、展檯布置、產品線齊全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品等各個方面占據了明顯優勢。

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它的每一件產品都是精品,折射出對技術和用戶需求的深入理解,也反映出它的技術實力,這種實力顯然是模仿不出來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打擂容易守擂難 三星能否穩坐晶片寶座?

三星今年第二季度晶片銷售將達到151億美元,而英特爾在144億美元。從全年來看,三星電子晶片銷售額預計為636億美元,而英特爾預計為605億美元。這意味三星晶片業務最快將於第二季度超越英特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