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校長李元元院士解讀人工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迎接AI挑戰!校長李元元院士深度中國課堂解讀人工智慧

以人工神經網絡來控制動物的大腦活動

使機器人具備類人的感知和行為能力

虛擬教室、虛擬教師、多場景教學應用

......

這些炫酷的操作和場景

真算得上是妥妥的「黑科技」

而它們的成功實現

都離不開人工智慧

(ArtificialIntelligence,AI)

技術的發展

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

決定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領域有哪些?

在人工智慧時代

HUSTer應如何結合專業進行人生規劃

帶著這些疑問

小科走進了深度中國課堂



5月6日晚6時許,華中科技大學東九教學樓C202教室,座位被坐滿了,臨時增加的椅子被坐滿了,過道上是席地而坐的學生,門邊上站滿了學生,走廊上還有人匆匆趕來。

隨之7時開講的深度中國第三季第十講,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和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志剛強強聯手,共同帶來關於人工智慧的主題講座。

字字珠璣之中,犀利問答之間,3個多小時的時間倏然而過,現場同學們大呼過癮。




對於人工智慧,你有什麼期待?

「提到『人工智慧』這個詞,你想到的是什麼?你有什麼疑問?你又有什麼期待?」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鄒旭怡以「三連問」,帶領同學們進入課程。

一名女生首先舉手。

「我們班拍過一個微電影作業,講的是在未來的一個家庭里,哥哥是機器人,妹妹是人類。

原本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在一場地震中,哥哥為了保護妹妹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們想要表達的,就是人類和超人工智慧在未來和諧相處的願景。

「我認為人工智慧是能夠幫人類去做很多事情的發達科技。

」一名男生接著說。

「似乎女生的情感總是細膩的,男生的想法就直接多了。

」鄒旭怡的評價引來同學們的笑聲。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科技實力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顧歷史,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曾經領先過、也落後過,立足當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人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人工智慧就是解決人的麻煩的」

「剛才那位同學說,人工智慧是能夠幫人類做事情的,似乎有些『真相』了。

」作為第一位主講嘉賓,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曾志剛有些激動。

「今天,我就以『人工智慧的本質、歷史和影響』為主題,和大家一起探討三點:第一,人工智慧是什麼;第二,比較視野下的人工智慧發展史;第三,人工智慧的影響。



曾志剛直言,對於人工智慧是什麼目前尚無統一定義,但符號主義、連接主義和行為主義三個學派長期共存與合作,取長補短,並走向融合和集成,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通過比較分析弱人工智慧與強人工智慧,他提出,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說得通俗一些,人工智慧就是解決人的麻煩的。

在梳理人工智慧發展史時,曾志剛對世界和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產業規模、科研成果等進行了比較,認為經歷幾次繁榮和低谷之後,算法、大數據、計算能力的發展使人工智慧掀起了新一輪高潮,並且將是一路向上的趨勢。

他趣談到:「可能是中國人最先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因為荀子在公元前300多年就說過『知有所合,謂之智;能有所合,謂之能』,就是『智能』。

」視野轉向華中大,曾志剛說,1978年教育部批准當時的華中工學院成立了圖像識別與人工智慧研究所,這是我校人工智慧學科發展的亮點。



曾志剛通過生動的事例和翔實的數據,對人工智慧與生產力的解放、人工智慧在戰爭中的應用、人工智慧與倫理、人工智慧法律法規的制定、人工智慧對社會形態的影響等進行了分析。

他也滿懷信心地說道:「目前我國已將發展人工智慧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我校位居人工智慧學科建設的首批高校梯隊,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將努力在人工智慧發展方向和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確保我國在人工智慧這個重要領域的理論研究走在前面、關鍵核心技術占領制高點。



「把高校建成人工智慧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李元元以「國家發展戰略中的人工智慧及高校在其中的角色定位」為主題,從人工智慧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定位、高校在人工智慧發展中的角色定位、人工智慧時代學生的新使命和新作為三個方面,分享了他對人工智慧的思考及對華中大學子的期許。



李元元從宏觀角度對世界各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戰略與政策環境、科技產出與人才投入、產業發展與市場應用等進行了對比之後,認為當前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正在發展快速增長,我國人工智慧發展雖然起步晚,但發展態勢強勁,有望直道超車。

他信心滿滿地說道:「將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戰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們學校、老師和同學們要同心聚智,搶抓機遇,共迎挑戰。



李元元與大家分享了教育部關於人工智慧在高校發展的三大任務、相關高校人工智慧學科建設的特色、我校人工智慧發展的總體目標和發展規劃,以及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應用。

他明確說道:「當前我們要把握好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態勢,優化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真正地把高校建成人工智慧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承擔起引領全球科技創新、服務國家發展需求、培養高端複合型人才的重任。

所以今年的1月26日,我們成立了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這將是華中大學科發展的一個新高地,要打造成為華中大科學研究的第五顆明珠。



李元元還分析了全球、我國、我校人工智慧人才現狀及培養規劃,給同學們提出了「不同的學習標準」。

他說,人工智慧專業的學生要學好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基礎創新能力,加強跨學科知識交叉融合,成為人工智慧複合型人才,賦能應用與實踐創新;非人工智慧專業學生要充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便利,順應科技發展,自覺轉變學習模式。

李元元也給同學們提出了「共同的希望」。

他希望同學們抓住時代機遇,在歷史潮流中樹立遠大理想,在與祖國同向同行中書寫人生華章,在勇擔民族復興重任中實現人生價值,不辜負人民的期待,不辜負肩負的使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現場互動

學生:「我來自材料學院,想了解一下人工智慧與鍛壓、焊接有怎樣的聯繫。

李元元:「我們都是搞材料的,專業一樣。

人工智慧與材料科學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

第一,材料是人工智慧的物質基礎,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存儲能力等的不斷提升,但現有材料的存儲能力接近極限,下一步希望以材料的突破帶來存儲能力等的成倍提升。

第二,人工智慧也廣泛應用於材料加工等領域,如『材料基因組計劃』,其中數據共享與計算工具開發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希望你將專業知識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地開展學習。




課堂感受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人文學院歐陽康教授:「深度中國課程以幫助同學們『深度地了解中國,了解深度的中國』為宗旨,已經成為高校思政課熱點品牌之一;人工智慧是熱門話題;院士校長和長江傑青熱門人士親臨課堂;可謂『三熱』。

這也燃起了師生們的極大熱情。

曾院長主講人工智慧的歷史、本質與未來,做了很好的專業性介紹與探析。

李校長主講國家發展戰略中的人工智慧與高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在戰略布局、政策導向和學校規劃等,內容非常豐富,講學非常生動,學生提問也非常踴躍!希望當前的人工智慧的新體制和新機制能夠讓學校的人工智慧學科群占領制高點並發揮出更大作用!」

電信學院2015級本科生馬富為:「電信專業與人工智慧有些交叉,我平時接觸的主要是技術應用等具體方向。

聽了院士和院長高屋建瓴的分享,感受到一種實實在在的激勵,讓我覺得我們青年一代在考慮個人發展的時候,也應該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將自身發展融入祖國發展。



這晚的東九教學樓C202教室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許多同學都是「一站到底」;這晚的深度中國是一個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的的課堂,充滿了溫暖的話語。

或許,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一樣,如今歷史的車輪將我們帶到了人工智慧的時代;但其實,每一代人的青春又是一樣的,因為「無奮鬥不青春」。

小科相信

聆聽了講座的HUSTer

將牢記兩位老師的殷切期待

以青春之自我

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消息來源於:華中科大新聞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面對世界科技挑戰:陝西「不缺位」

陝西機器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陝西省3D列印技術創新聯盟、陝西省大數據與雲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陝西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諸多前沿科技創新聯盟,展現著作為科技大省的陝西,在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