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連印度手機都能威脅華為小米OV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月,韓國總統與印度總理莫迪參加了三星電子在印度工廠的擴建儀式。

據說,三星這次擴建花了48.4億人民幣,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工廠。

建成後,三星手機的產能將翻倍,達到1.4億多部。

而在國內,三星關閉了最後一家電子通信公司,遣散約320人,略顯蕭瑟。

除了三星,還有不少企業轉向越南、印度等地,如為新一代iPhone代工的緯創,今年1月與印度政府簽署土地租賃協議,用於建設新廠;

2016年,富士康在印度投資50億美元建廠,並計劃在印度孟買建設一家200英畝的工廠,提供4萬個就業崗位;

國產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跑去印度建廠,像OV、小米和金立等等,其中小米已經有兩座工廠,今年4月準備建第三家工廠。

不僅是手機,聯發科表達了對印度市場的期待,表示系統整合晶片的主戰場已轉移到印度、東南亞等地。

從這些信號看出,印度在未來幾年的手機生產與組裝、研發能力都得到強化,增強產業鏈的競爭力。

相反,中國手機製造業的競爭力慢慢被削弱。

印度到底有哪些方面吸引著外企?這要分三個方面來看:

一、人口紅利

都知道印度人多,如今有13億人口,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才30%,缺口龐大。

根據CS的一項研究:2016年印度有3.59億部智慧型手機,到了2021年將有7.8億部,需求十分旺盛。

另一方面,印度移動用戶數的增長速度並不比中國的增長慢。

據印度電信局的數據顯示,至2018年3月底,印度電信用戶數量約12億,用戶滲透率達到92.84%。

在人均GDP僅為中國五分之一的條件下,印度就實現了和中國相當的電信普及率,成績斐然。

二、政策支持

早在2014年,印度政府就提出「印度製造」的口號,試圖取代中國,打造世界製造中心。

為吸引廠商在印度的本地化,印度將智慧型手機的基本關稅從10%上升到15%,今年又上升至20%。

4月份對電子元件徵收10%的關稅,這項政策促使手機的電子元件和整機都要在印度本地生產。

印度總理這招不可謂不精,畢竟是從中國過去的手機產業鏈集群獲取經驗,如以富士康代工廠為首的供應鏈集群。

三、成本低廉

在印度,無論是租金、工資還是設備成本,都十分低廉,吸引外資企業來建廠。

相比之下,國內不少一二線的房價高昂,不少企業的經營成本高居,就連華為都搬離深圳了,可想而知。

如果對比兩國過去20年的GDP數據,你會發現中印的差距在不斷擴大:

2017年印度的GDP總量相當於中國2006年的水平,差距在10年左右,但如今印度相對中國的比例在緩慢上升,差距並不遙遠。

如果印度偷師中國的產業發展經驗,在經濟活力上得到釋放,形成全產業鏈的生產製造能力,未來將進一步拉進和中國的差距。

如今美國大喊製造業回流,是因為製造業一直是美國經濟強有力的支柱,擁有技術研發以及產業鏈話語權,才能開拓國外市場、展開全球競爭。

但中國不像美國那樣,在製造業土壤、技術水平上尚處於發展初期,如今資本、勞動力和人才更是加速遠離製造業,流向房地產與網際網路行業、因為來錢快。

當下中國的年輕人也不願意流入製造業,只因國內製造業一直被污名化,給人廉價、低端的血汗工廠印象,而製造業恰恰是一國之根。

即使小米手機在印度的銷量再高,但是國內的手機廠商一天沒有核心競爭力,一天就處於劣勢。

不要小看了印度的追趕能力,更不要高估了國產手機的抗風險能力,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居安思危,大力追趕才是正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繼華為小米vivo後,OPPO在印度22億建廠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印度媒體NDTV網12月11日報導,中國手機廠商OPPO正式獲得了在印度建廠的「許可證」,這也是自vivo、小米、華為之後第四家投資印度製造業的手機廠商。OPPO設廠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