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新系統將推出,鴻蒙未來真正的技術難點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在去年一次華為的產品發布會上,當時的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就透露了一條消息,華為已經有自己的作業系統,一旦被國外公司斷供,華為就將很快啟動自研作業系統。

果然如眾多網友們的評論:「余承東就是個烏鴉嘴」,在他說完這些話後過去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美國人開始舉起了屠刀向華為頭上砍過來。

一開始美國人的策略非常的簡單就是要求美國國內的一些核心電子半導體配件公司不得想華為出口任何的配件產品,這是去年對付中興公司的老套路。

但是讓川普沒有想到的是華為不是中興,華為公司保險柜里鎖著一堆的備用替代產品方案,一旦發生類似於中興事件的問題,這些可替代的產品很快就將進入華為產品的供應鏈當中。

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美國人的第二招就是切斷軟體供應,谷歌和微軟先後宣布要「遵從」美國政府的號令停止向華為公司提供軟體產品及服務。

如余承東所言,華為的備胎系統很快就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熱點。

上周媒體披露的消息來看,華為新的作業系統被給予了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名字:鴻蒙。

這個源自中國古代最為神秘的一本書《山海經》中的帶有濃郁的神奇色彩的名字一時間讓很多的國人都對它的誕生充滿了期盼。

很多網友在網絡流留言說:「鴻蒙出世,這將預示著中國在作業系統領域的破天而立」,我們也真心希望華為和鴻蒙能夠成為作業系統領域中的「科技盤古」,比較在高科技領域的某些核心軟體供應上,我們國家已經患上了深深的外國依賴症。

作業系統是一個技術難度比較高的科技工程。

美國微軟開發一款新的作業系統基本上都要耗費數十億美元,歷時兩到三年才能完成。

但是就目前的技術成熟度和中國所具備的科技力量來看,搞一個國產版的作業系統並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情,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平板產品。

那為什麼國產作業系統遲遲不見動靜呢?

三星在數年以前增加聯合英特爾聯合搞了一個所謂的「TiZen開源系統」,據說當時投入了數億美元,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最終卻沒有推向市場。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三星害怕什麼,擔心有消費者不喜歡他們的作業系統麼?難道說安卓或者微軟的作業系統就是市場上消費者唯一偏愛的產品麼?

這其中就牽涉到一個所謂的生態系統的問題。

安卓在推向市場的時候,當時有數個作業系統存在,比如微軟的WP系統、蘋果的Ios系統、諾基亞的Meego系統和三星的TiZen系統。

安卓一開始就堅持了不收費的開源策略,通過各種營銷手段拉攏各大手機、平板產商進行合作,並且不余遺力的積極開發各種應用APP。

換而言之,安卓通過建立一個可以滿足消費者衣食住行各方面軟體接入的生態系統,從而牢牢的抓住了很多消費者的心。

三星之所以沒有推出自研的TiZen系統也正是擔憂一旦自己的生態鏈建立比較滯後或者消費者不買帳,很有可能會重蹈微軟WP手機和系統的覆轍。

鴻蒙推出市場其實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是對中國和華為而言已經沒有退路了。

我們必須直面困難,勇敢的用科技積累和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來幫助華為的鴻蒙系統成長壯大,而且相信我們的國人有這樣的情懷和力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