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工具完全依賴國外產品,國產CPU還安全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鐵流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說到CPU、SOC想必很多人不會陌生,但如果提到EDA工具,可能很多人就從未聽說過了。

其實,EDA工具在晶片設計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EDA工具,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就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麼,什麼是EDA工具?中國在EDA工具上和國外差距有多大?在EDA工具上完全受制於人會存在安全風險麼?

什麼是EDA工具

EDA工具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簡稱,是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的概念發展而來的。

利用EDA工具,工程師將晶片的電路設計、性能分析、設計出IC版圖的整個過程交由計算機自動處理完成。

由於上世紀六十七年代,集成電路的複雜程度相對偏低,這使得工程師可以依靠手工完成集成電路的設計、布線等工作。

但隨著集成電路越來越複雜,完全依賴手工越來越不切實際,工程師們只好開始嘗試將設計過程自動化,在1980年卡弗爾.米德和琳.康維發表的論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導論》提出了通過程式語言來進行晶片設計的新思想,加上集成電路邏輯仿真、功能驗證的工具的日益成熟,使得工程師們可以設計出集成度更高且更加複雜的晶片。

1986年,硬體描述語言Verilog問世,Verilog語言是現在最流行的高級抽象設計語言。

1987年,VHDL在美國國防部的資助下問世。

這些硬體描述語言的問世助推了集成電路設計水平的提升。

隨後,根據這些語言規範產生的各種仿真系統迅速被推出,這使得設計人員可對設計的晶片進行直接仿真。

隨著技術的進步,設計項目可以在構建實際硬體電路之前進行仿真,晶片布線布局對人工設計的要求和出錯率也不斷降低。

時至今日,儘管所用的語言和工具仍然不斷在發展,但是通過程式語言來設計、驗證電路預期行為,利用工具軟體綜合得到低抽象級物理設計的這種途徑,仍然是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礎。

一位從事CPU設計的工程師表示,「在沒有EDA工具之前,搞電路要靠人手工,對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有上億電晶體的設計用手工簡直是不可為的......可以說有了EDA工具,才有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的可能」。

中國EDA工具完全依賴國外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曾表示,「我們要改變以往那種使用先進工藝就代表是先進水平的錯誤認識,Intel用0.13微米工藝能作出2GHz而我們要用45nm才能實現,這就是差距...... 快速提升我們自己的IC基礎設計能力迫在眉睫,這是改變目前中國IC設計業嚴重依賴EDA工具和製造工藝才能實現晶片性能提升的根本途徑,而依賴並濫用IP則導致了中國SoC設計的同質化」。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提到的「依賴並濫用IP則導致了中國SoC設計的同質化」指的是國內眾多IC設計公司大多依賴於ARM的IP授權開發SOC,由於都是購買ARM的Cortex A53、A72、A73等產品,同質化是必然的。

「中國IC設計業嚴重依賴EDA工具和製造工藝才能實現晶片性能提升的根本途徑」指的是很多中國國產SOC/CPU性能的提升嚴重依賴於購買更好的EDA工具和採用更好的製造工藝。

對於依賴更好的製造工藝和嚴重依賴國外IP,因不屬於本文範圍不做討論,重點說下中國在EDA工具上完全依賴國外產品。

EDA軟體方面早已形成了三巨頭——Synopsys、Cadence、Mentor。

Synopsys是EDA三巨頭之首。

國內從事EDA軟體開發的華大九天和這三家現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誠然,華大九天也想在某些點工具上做些突破,但就整體技術實力而言幾乎像蚍蜉撼樹——目前,國內根本沒有深亞微米的EDA成體系的設計平台。

正是因為國內從事EDA工具開發的公司在Synopsys、Cadence、Mentor面前實力過於懸殊,國內IC設計公司幾乎100%採用國外EDA工具。

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看不到縮小和Synopsys、Cadence、Mentor技術差距的可能性。

為何在EDA工具上追趕這麼難

開發出性能優越的EDA工具,一方面要有良好的算法,另一方面需要和工藝相結合。

雖然在算法方面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技術突破,但EDA設計的後端工具要和工藝相結合,但國內自主工藝很少有深亞微米的工藝,大多是180nm和130nm。

雖然中芯國際有40nm,而且宣稱有28nm,但可能沒有量產過,或者量產的都是小晶片。

目前中芯國際最先進的工藝線都是引進的,還簽署一定限制條款。

正如國家要發展必然離不開完善的基礎建設,這是發展的基礎,EDA工具的研發進步就需要國內自主研發的製造工藝做基礎,由於沒有自主研發的先進位造工藝,所以和工藝結合的那部分就根本不可能取得技術突破。

那如果有了自主研發的先進工藝,就能夠開發出良好的EDA工具了麼?事情沒這麼簡單。

即便有了自主研發的先進工藝,撇開工藝結合,光在算法技術上和國外三巨頭的差距也很遠。

而且算法和工藝相結合很難,需要非常高深的數學理論,這是目前國內很難做到的。

另外,技術發展也離不開商業因素,在國外三巨頭占有統治地位的情況下,全球市場早已被國外產品占據,因此,就國產EDA工具而言,目前還看不到趕超西方的可能性。

依賴國外EDA工具是否存在風險

既然如此,完全依賴於國外EDA工具是否存在商業上風險呢?其實,對於這點,國內沒有必要過於憂慮,由於不能明說的原因,對於國內IC設計公司而言,並不怕國外進行制裁。

也許又有人會問:如果Synopsys、Cadence、Mentor在EDA工具里埋地雷,而國內IC設計公司恰恰用這些被埋雷的EDA工具設計晶片,那麼晶片的安全性還有保障麼?對於這個課題,其實有專門針對設計和版圖的安全性的研究,打比方說,如果是DC工具在你的設計里埋個雷,人肉檢查是搞不定的,因此,有專門做硬體木馬檢測技術的研究。

不過,這些研究目前還處在低級階段,只能和目前現存木馬匹配,存在很大限制。

總而言之,就產業發展的現狀而言,國產EDA工具和Synopsys、Cadence、Mentor的產品差距過於懸殊,而且看不到趕超西方的希望,國內IC設計公司基本在使用國外EDA工具。

雖然在商業化上不存在被卡脖子的可能性,但採用國外EDA工具設計國產晶片而產生的安全風險卻是不可不提防的。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片中的專利成本知多少

晶片(chip)就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是集成電路(IC, integrated circuit)的載體,由晶圓分割而成。應用範圍覆蓋了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