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中興被美國制裁事件,為什麼我們不能生產自己的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中興通訊而言,這幾天是生死存亡的時刻。

來自美國的貿易制裁正引發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2016年3月7日,美國對中興實行禁運,理由:中興通訊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

2017年3月7日,中興與美方達成協議,中興支付8.9 億美元罰款,希望禁令取消

2017年4月17日,美國拒絕取消禁令,直到2025年

2017年4月18日,76歲創始人侯為貴出山,憑藉他老人家的威望和人脈,希望中興渡過難關。

有人會問,為什麼中興被制裁,華為卻沒事?

這要從晶片說起。

大家都知道,民用領域最常見的晶片就是電腦的CPU晶片,顯卡晶片等。

CPU都是INTEL和AMD在出品,很少有其他的品牌,更別提國產了。

顯卡的還多一些,因為工藝不是太複雜,還可以被模仿和生產。

不要小看這一枚小小的晶片,雖然他的核心不過是塊石頭(矽SI),但是他裡面的集成電路太多了,要設計一套成功的IC集成電路,耗費的人力、財力、時間都是非常大的。

IC設計

不算架構設計,從電路設計開始,到投片,最少要半年時間。

投片送到工廠加工生產,一般要2個月到3個月。

最重要的是一次投片的費用最少也要數十萬元,先進工藝高達一千萬到幾千萬。

如此高的試錯和時間成本對一次成功率的要求極高,不得不把流程拖長,反覆驗證,需要多個工種密切配合,團隊中一個人出錯,3個月後回來的晶片可能就是一塊兒石頭。

修改一輪,又三個月出去了。

與試錯成本高並存的是排錯難度大

硬體電路板上,幾乎任何一根信號線可以拉到示波器上看波形。

而一顆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裡面有上億個電晶體,而最終能在電路板上測量到的信號線卻只有十幾根到幾百根。

如何根據這少得可憐的信息,推理出哪個電晶體設計錯誤,難度不言而喻。

IC專業人員稀缺

試錯周期長需要邏輯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排錯難度大需要一套科學的實驗方法。

而這兩方面,恰恰是國內教育的軟肋。

過分重視知識的記憶,而忽略邏輯和方法。

所以當軟體工程師們靠自己的聰明和勤奮,不斷快速疊代的時候,ICer們卻經常遇到豬隊友的困惑,導致原地打轉。

加班已經不能再多,卻還是一次次的delay,上市時間依然落後。

更有很多bug無法找到原因,反覆投片實驗也無結果,最後只能以項目失敗收場。

專利技術被嚴格使用

高難度的產業背後蘊藏的是巨大的利益和商業價值。

集成電路被譽為電子工業的糧食,除了對國家和行業安全有著巨大的意義,利潤率也隨著技術含量水漲船高。

晶片本身的材料是二氧化矽,成本極低,上面凝聚的技術就決定了利潤。

所以國外的專利技術,是嚴禁出口到國內的。

消費類晶片產品一般毛利率在30%~40%,工業用產品一般能在50%~60%以上,更有甚者,以高性能模擬晶片為主的美國Linear公司,平均毛利率能達到90%!很多我們無法設計的晶片,例如高端交換晶片,毛利率都在99%以上。

一旦中美開戰,即便沒有禁運,美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把自己電子武器的批量成本壓到我們的1/10是分分鐘的事情,細思極恐。

我個人覺得,中興和華為完全走了不同的2條路,中興是合作模式,而華為是研發模式。

而從來科技都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有話語權,而不是低聲下氣去求美國,人家不賣,你還要高價買,或者主動罰款,放棄自由,放棄尊嚴。

通過中興的這個事件,回想100年前的中國,工業還是國之棟樑,技術還是命脈。

不管合作模式多賺錢,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分分鐘就會整倒閉。

支持華為、支持民族企業搞研發!

突然讓我想起了阿里的達摩院,馬雲老師的眼光放的太遠了,佩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都說晶片那麼難搞,看看中興到底做了啥

文/ 李然中興被美國制裁的消息持續刷屏,網際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報導,以及那些所謂公知和噴子們的觀點,中興通訊在4月20日已正式發出聲明了,具體鄙人也不想多說。畢竟,鄙人不是對科技創新一點都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