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計劃明年量產無人車 李彥宏提速人工智慧商業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彥宏、百度,這兩個名字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界向來都是相得映彰的。

或許是李彥宏的個人魅力,每次他的舉動都使得業界對百度傾予無比的熱情。

在近日召開的2017年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這位中年不油膩的中年男指出,目前,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成熟,預計明年7月,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將實現量產。

李彥宏給出的百度無人車時間表

記得幾個月前,李彥宏乘坐無人車上五環引來監管部門的調查。

此次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在演講中透露,百度確實收到了交管部門的罰單,也已繳納了罰款。

在李彥宏看來,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會對未來的交通產生巨大的變革與影響。

李彥宏稱,現在業內對於無人車開始量產的時間點的預測,基本就是2020年,而百度則希望能夠將無人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提前到2018年。

而在世界大會之前,百度甚至早已制訂了「百度無人車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的計劃並展開了一系列的工作。

據稱,在2018年的7月,百度金龍即將合作推出的L4級巴士「阿波龍」,與江淮汽車、北汽、奇瑞合作的自動駕駛汽車也將相繼推出。

同時他也公布了百度Apollo開放平台的最新進展: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在使用,其中有1700多個合作夥伴加入了阿波羅,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使用Apollo的開放數據。

比無人車更大的野心是,百度在智慧城市方面也有系統計劃,Apollo將聯合雄安新區展開智能交通領域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出行城市。

「百度和保定、蕪湖、重慶兩江新區、北京亦莊開發區、上海汽車城都在做類似合作。

」李彥宏說,「這些進展的背後是百度大腦的支持,它具有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用戶畫像四項基本能力。

據悉,百度已經開放了超過80個核心的AI能力,主要是通過API的形式供開發者使用,已經有37萬多個合作夥伴加入了百度大腦開放平台,每天百度大腦的各種能力被調用多達2188億次。

搶跑無人駕駛力促AI商業化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日益成熟,其應用也向更多領域拓展,無人駕駛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很多國家都將無人駕駛視為人工智慧應用爆發點,紛紛布局於此。

據了解,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於2013年起步,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幾大模塊。

通過車聯網,車與車之間、車與交通設施之間互聯,無人車可以科學判斷信號燈、道路車輛等信息,提高出行效率。

目前已經完成駕駛測試,並在多個城市進行實際路況試點。

今年4月百度公布了「Apollo(阿波羅)計劃」,向全產業鏈開放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能力,打造智能汽車界的「安卓」。

李彥宏認為百度的Apollo計劃加速了無人車的商業化進程。

「如果大家有機會到奧森公園,會看到裡面小的掃地車,也是無人駕駛的,同樣也是Apollo平台孕育的產品。

」除了透露了這個產品之外,李彥宏現場還演示了百度開發的疲勞駕駛監測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駕駛的落地提速只是百度AI商業化提速的一個縮影。

今年人工智慧已經全面滲入了百度的業務。

在世界大會上,百度COO陸奇稱,百度正全方位推動AI的產品化和商業化落地。

在汽車之外,百度的人工智慧還將在更多硬體場景落地。

百度旗下的渡鴉科技當天推出了售價1699元人民幣的智能音箱Raven H,這也是百度首款人工智慧硬體產品。

從搜索到無人車,從愛奇藝到渡鴉的智能硬體——智能音箱發布,百度大會上展示的所有產品都與人工智慧有關。

李彥宏的人工智慧戰略仍面臨挑戰

從無人車到智能硬體,金融、內容生態等更多的產品落地,李彥宏的百度帝國不斷地向外界證明他搶跑AI的野心。

但李彥宏能用AI征服世界嗎? 從現實來看,面臨的挑戰似乎不少。

首先,AI競爭格局日趨激烈。

就在百度披露AI落地路線圖的同一天,騰訊入局智能汽車。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親自發布了騰訊在智能網聯領域的最新合作成果——由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

與百度關注無人駕駛不同,騰訊此次側重於汽車本身的智能化。

在人車交互場景智能方面,iSPACE概念車可智能識別感知多種出行場景,包括通勤、約會、機場接送、購物停車、自駕出遊等,未來還會包含車況場景和汽車周邊場景。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將AI定位新的開放方向之一。

為了在AI領域追趕對手,騰訊還提出一條「基礎研究-場景共建-AI開放」的實施路徑。

阿里在AI上的熱情更是不容忽視,不僅在一個月前成立前沿技術研究機構「達摩院」,還計劃三年投入1000億元,在全球招攬頂尖人才布局基礎科學和顛覆性創新領域,首批方向聚焦量子計算、機器學習等多個產業領域。

其次,百度人工智慧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目前,百度的人工智慧目前應用雖然已經探索了無人車、智能硬體、家電產品,但是營收、盈利規模還沒起來,循環尚未形成。

所以,百度的人工智慧需要行業的合作夥伴,來形成循環。

再次,技術與成本制約量產。

對於無人駕駛汽車而言它有很多的優點,比如安全、高效,但是成本高得嚇人。

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上部署了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視頻等感應器,車頂安裝的極光雷達價值70餘萬元。

已經有不少業內人士提到,成本是無人駕駛車批量生產的制約條件。

最後,無人駕駛汽車不僅面臨技術問題,更面臨法律問題。

今年7月,李彥宏乘坐無人車駛上北京五環,並被指違反了交規,就是明證。

不過,憑藉百度在網際網路領域多年的積累和生態布局,可以說在這一輪AI的比拼中,百度仍非常具有競爭力。

在期待著無人駕駛能儘快走入我們的生活的願景下,我們必須要為儒雅、帥氣的李彥宏先生加油。

(責任編輯:admin)

本文源自通信信息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