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與食品安全保障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研討會現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城/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1日訊 (記者 王城)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共同主辦的區塊鏈技術與食品安全保障國際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辦。

來自食品安全和區塊鏈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從不同維度就可追溯體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價值、區塊鏈技術在可追溯體系中的應用與前景等課題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區塊鏈技術對於實體經濟和未來社會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於佳寧表示,區塊鏈技術應用將是一次協作體系一次大的調整,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產業的核心變革。

「區塊鏈往往數字化最大的差別提高的是協同效率,降低協同成本,進而可以優化發展環境,使得欺詐和違約成本越來越高,守信成本越來越低。

它建好鏈以後,不是我們自娛自樂自己用,它可以引導以脫虛入實服務實體經濟。

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IBM中國研究院行業與解決方案研究總監任常銳認為,「區塊鏈的特點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可以帶動企業和企業之間合作的生產關係的變化。

在傳統理念下,不太可能出現最優化的情景,在區塊鏈技術支持下是可以發生。

對做食品工業和科研的人而言,區塊鏈是一個相對生疏的領域,但又是一個提升食品安全產業鏈水平,對可追溯不斷完善的信息化技術。

對此孟素荷表示,「對於食品行業來說,對於任何一個食品企業和產品而言,在目前有兩件事能夠讓它瞬間倒台,就是安全和環保。

因此,可追溯體系、區塊鏈技術,可以為食品安全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這是對當下和未來挑戰的重要選擇。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指出,「加快建立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區塊鏈技術是近年來國際和國內熱議的一項新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度,促進消費者的信任。

中國區塊鏈基礎服務聯盟副理事長、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廖逸認為,區塊鏈在食品溯源里的存證應用價值比較明顯。

區塊鏈在從傳感器收集、企業上傳,消費者上傳的信息,會放在區塊鏈上做一個存證和固化,確保信息的不可篡改。

廖逸介紹,藉助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三個重要目的。

第一是數據實時上鏈;第二是可以做簡單的智能合約,比如說每一批食品都是有批次的,哪些批次食品出問題了,哪些批次食品過期了等問題,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智能顯示這些產品的狀態;第三是實現可信數據的存儲。

對於可追溯體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價值,國家食品安全評估中心技術總師、研究員吳永寧指出,首先,食品安全涉及到很多公共安全問題,所以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務,所以政府要解決這個制度。

第二,商業風險的管理,作為企業來說,需要消減風險。

第三,要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就需要去溯源。

吳永寧認為,目前,可追溯性缺乏統一的要求,缺少追溯能力,更缺乏技術。

既要管真偽,還要管食品安全,還要管可追溯性,只有區塊鏈技術能做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嚴志農博士在談到沃爾瑪全球和中國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增加供應鏈透明度方面的嘗試時,他以豬肉供應鏈追溯為例,「沃爾瑪基於區塊鏈的創新食品供應鏈協作模式使農場到門店的追溯過程從26小時減少至10秒,並且調閱文件僅需半分鐘,實現了食品供應體系的全鏈條追溯,使數字產品信息(如原產地信息、工廠加工記錄、檢驗報告、有效期、運輸過程等)都與相應的食品建立數字化關聯。

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大大提高,實現了所有食品供應鏈參與方共享交易記錄,極大地促進食品供應鏈的參與方的彼此互聯、互信與協作。

來自京東大數據與智能供應鏈事業部劉斯漪介紹,目前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台已經開放給500多家的品牌商共同努力實現這個商品的追溯。

目前商品已經超過1.4萬個,消費者的掃碼追溯數量超10億條。

同時公益活動、證券、專用發票等等也都能夠結合到區塊鏈技術平台上。

京東已經對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有了一個深入的研究,並且我們開發出一些像商品防偽追溯的免費平台給我們的合作夥伴去應用,開發了企業級的共享平台讓更多合作應用區塊鏈技術。

孟素荷指出,目前政府已經開始推進區塊鏈的應用研究,但是真正的實踐則是企業主體,是市場之手,從企業間的創新和實踐開始。

企業在這件事情上應該沉下心來,扎紮實實和現有食品安全產業鏈的建設來對接、完善和提升,而不是再造。

沃爾瑪為了保證自己產品的真實性和信任度,一定要建立溯源體系,利用新的技術。

企業一定用技術支持保證產品的真實,這股力量已經形成了由下而上的對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