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阿里系PK騰訊系:在未來十年競爭中誰更占據優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阿里巴巴、騰訊,這兩家世界級的巨無霸公司,在未來十年競爭中誰會更占據優勢?本文選取了站立兩派觀點人士的回答,從各自領域、地位體量、未來發展潛力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整理一下阿里系和騰訊系在競爭領域的主要產品:
阿里系:電商(淘寶)、物流網絡、螞蟻金服(主要是支付寶)、阿里雲、投資的公司(陌陌和微博、餓了麼、滴滴、ofo和哈羅單車)、人工智慧(城市大腦)。
騰訊系:社交(微信、QQ)、娛樂遊戲、微信支付、騰訊雲、投資的公司(京東、美團、滴滴、摩拜)、人工智慧(智能醫療)。
我們先來逐一分析一下雙方主要業務和產品的競爭力,最後我們再定論誰將在未來十年的競爭中更占據優勢:
1、首先,先來看雙方最擅長的領域。
騰訊最擅長的領域是社交,主要產品是微信、QQ,而阿里最擅長的領域是電商,主要產品是淘寶、天貓。
在最擅長的領域上,主要做社交的微信基本已經普及中國大陸,但是主要做電商的淘寶是遠遠談不上普及的。
舉個例子,在很多三四線的城市,基本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微信,人群從 16 周歲到 60 周歲不等,但擁有一個淘寶的人占比可能是非常低的。
但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騰訊社交的國際化擴張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阿里的電商在國內和國際化擴張都具備很大潛力。
2、其次,我們看雙方基於主要業務流量分發和衍生業務領域。
阿里基於電商掌控著菜鳥網絡,騰訊基於微信社交掌控著娛樂遊戲,但是前者有來自順風快遞和京東配送的競爭,後者有來自網易遊戲和盛大網絡的競爭。
因此,在這個領域,鑒於雙方的局限性,基本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
但是,論盈利的能力,騰訊掌控的遊戲盈利能力是完全秒殺菜鳥網絡的。
前段時間有一個有數據說騰訊的王者榮耀日納稅1個億,而阿里日納稅也才 1 個億,雖然這數據略顯誇張,但騰訊遊戲的盈利能力確是毋庸置疑的。
3、第三,騰訊和阿里都旗鼓相當的支付領域。
阿里掌控著螞蟻金服(主要指支付寶),騰訊則掌控著基於 10 億左右用戶的微信支付,說是旗鼓相當,某種程度上,螞蟻金服略占優勢,主要是螞蟻金服市場份額稍大,但微信支付用戶量大也是不容小覷的。
因此,在支付領域上,只要雙方不出現太大的失誤,基本上也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
但是,結合身邊的朋友的反饋,這裡要提一點就是支付寶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最突出的問題的越更新越卡,顯得非常的冗餘,但微信卻仍然非常的克制,用戶體驗極佳。
4、第四,在雙方主要投資的公司上。
阿里和騰訊主要投資的公司的目的都是為了在對方的競爭領域插一腳,限制對方的發展從而達穩定自己的陣營。
(1)阿里的社交和騰訊的電商。
騰訊擁有微信這個社交巨無霸,於是阿里投資的微博和陌陌這兩個在社交領域稍微有點名氣的產品,但目前看來基本沒有機會撼動微信的地位。
阿里擁有淘寶的這個電商巨無霸,於是騰訊投資了京東,並且京東因其特有的自營模式,頗有對飆淘寶的氣勢,當然,藉助於微信的熟人社交關係鏈,如今在三四線城市正如火如荼的拼多多對淘寶來說慢慢的也有了一定的威脅。
因此,目前來看,阿里在騰訊的社交領域基本沒有能夠撼動地位的產品,但騰訊在阿里的電商領域的探索卻不曾止步,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外賣領域。
在外賣領域,騰訊投資的美團外賣與阿里控股的餓了麼和口碑外賣,兩者的市場份額相差不大,但目前來看,還是騰訊的投資的美團外賣略勝一籌。
首先,結合身邊的現象,美團外賣的知名度要比餓了麼和口碑外賣高了好幾個等級;其次,美團外賣的微信入口流量要比餓了麼和口碑的支付寶入口流量高,並且結合目前形勢大好的微信小程序,身邊的人使用美團外賣的頻率基本完虐餓了麼和口碑外賣。
(3)出行領域。
在網約車領域,阿里投資的快的和騰訊投資的滴滴合併後,快的基本目前基本不復存在,形同虛設,目前滴滴是網約車老大,阿里完敗騰訊;在共享單車領域,騰訊扶持摩拜,ofo站隊阿里,阿里在網約車市場前車之鑑的思慮下,另外還投資了一個哈羅單車。
目前情況,在摩拜被美團收購,ofo呈現強弩之末的跡象之時,阿里螞蟻金服投資的哈羅單車強勢崛起,連續融資,頗有共享單車之農村包圍城市的氣勢。
因此,在出行領域上,阿里優勢明顯。
5、第五,最大的變量:今日頭條(字節跳動)。
我們都知道,長視頻領域競爭態勢已經形成,阿里有優酷土豆,騰訊有騰訊視頻,因此短視頻的競爭便顯得尤為重要。
短視頻領域阿里有大魚號,騰訊有企鵝號,在不考慮今日頭條的情況下,騰訊投資快手,扶持微視,略占優勢,但今日頭條究竟會倒向誰,是個很大的變量,目前來看今日頭條基本不會倒向騰訊了,不知道的可以了解下「頭騰大戰」,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並且,今日頭條 CEO「張一鳴」曾說過:他創立公司並不是為了成為騰訊的員工。
因此,倘若今日頭條倒向阿里,那麼阿里略占優勢,否則,今日頭條便是最大的變量。
6、最後,人工智慧領域。
騰訊阿里都在緊急部署人工智慧領域,阿里的城市大腦,騰訊的智能醫療,目前沒有趨勢表明騰訊或者阿里誰更勝一籌,未來十年,只要雙方沒有太大的失誤,相信人工智慧領域也將會是旗鼓相當的競爭範疇。
綜上所述,我認為未來十年騰訊系更占優勢。
當然,萬事沒有決對,阿里雲和騰訊雲可以提供更加精細和強大的數據和雲計算服務,並且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和普及,結合阿里和騰訊各自的決策和管理文化,未來仍然存在很大的變數,目前來看是騰訊系更占優勢的。
現在算上螞蟻金服,阿里系的市值已經超過了騰訊五成,而如果螞蟻金服可以上市,那麼這個差距還會更加明顯。
同時,還要考慮到阿里系在雲服務上面的巨大潛力,從2017年第四季度阿里的財報來看,阿里的雲服務收入35.99億人民幣(合5.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4%!而從其雲服務占到的自身收入的比重來看,不過是剛剛過了4%而已,即便是亞馬遜那樣的巨頭,其雲服務的收入已經達到了50億美元這個量級,並且其增長依然能夠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50%左右,說明了雲服務的巨大的潛力——這也將是阿里系未來收入的重要增長點。
但是騰迅系也在借用既有的平台以快打慢。
微信支付的興起簡直就是打了阿里系一個措手不及,利用微信紅包進行微信支付的推廣簡直就像是降維打擊一樣,誰還能夠記得當年幾乎是一夜之間,微信支付就可以跟支付寶平起平坐了?
通過QQ、微信培養起來的巨大的用戶群,可以說是騰迅系的法寶,在這種高頻打擊的模式下,阿里系可以說是屢戰屢敗。
不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騰迅系在即時通訊上的發展已經趨於飽和,這種以快打慢的形式對於騰訊而言將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阿里是以實體帶動網絡,紮根基層、發展穩健。
事實上,現在阿里已經深入了農村——那種以村為單位的淘寶小店可以說是遍地開花、成為那裡的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種深深扎入基層的做法可以說保證了阿里發展的穩健性。
對於那些剛剛用上微信的中老年人來說,微信確實是很時髦、很方便的東西,但是沒有了微信他們隨時可以重新回到打電話的日子,或者用另外一個什麼軟體來代替微信。
但是阿里帶給他們的是工作和收入,他們沒有辦法離開這種模式的生活。
而這個也是騰迅系根本模仿不了、也替代不了的。
除非是有另外的、跟淘寶差不多經營模式的電商崛起【即便是京東發展也是暫時威脅不到淘寶的根基】,否則阿里的核心業務將很難被動搖。
綜合上面的說法,阿里系家大業大、增長強勢、核心業務穩健,雖然騰迅系絕對不會有什麼巨大的危機,但是應該會在長久的時間內被阿里系死死地壓住。
與其深入研究阿里系和騰訊系,倒不如來看看,國外對標的兩家公司的現在走勢。
一個是亞馬遜(對標阿里系),一個是Facebook(對標騰訊系)。
截止現在(2018年6月9日),亞馬遜市值為8049.06億美元,Facebook市值為5473.74億美元。
半年前,也就是2017年12月,Facebook平均日活用戶數為14.0億人,超過國內任何一款應用的日活,而月活更是在20億左右,按理,Facebook是面向全球的,「所有國家」的人都可以註冊,其未來是不可限量。
但神奇的是,其市值卻遠遠落後賣書起家的亞馬遜。
我們都認為,Facebook利用其巨大的社交粘性,將在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巨頭中一騎絕塵,遠遠走在前面,因為用戶無論何時換手機,都會再次安裝Facebook軟體,省去軟體安裝推廣費,這是Facebook最大,也是最持久的優勢。
但事實是,Facebook的市值大幅落後於谷歌和亞馬遜,也落後於微軟。
仔細想想,這也是有道理的。
原因如下:
在國外,一家小公司如果推出某款特別吸引人的產品,在其還不是非常強大前,只要Facebook涉足,則這家小公司將很快沒落。
但如果對手就已經是巨頭呢?當Facebook面對亞馬遜、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巨頭時,其競爭優勢就不是絕對的了。
人們是需要聊天,是需要分享,但人們同時也要購物,也要使用搜索,也要使用office三件套辦公。
這些都是硬需求,每一樣都少不了。
而諸如搜索、office三件套等大產品,他們是需要投入數百億美元,持續十幾年進行研發後的產物,Facebook必然是不敢輕易涉足。
這就是說,是可以利用強大的社交產品擊敗一些小公司的產品,但對於研發需要耗資巨大的產品而言,社交並無優勢,在這個地方,拼的還是實力。
阿里系已經是一個生態,在這個地方,再強大的社交產品,對它是有威脅,但不可能是致命威脅。
另外就是,阿里系國際化的步伐走得很順暢,很快,且國人樂見其成,因為這樣可以更方便地把國內貨物賣到其他國家,也可以輕易地從其他國家買到產品。
但騰訊系的國際化步伐卻不是那麼好,這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由於國外的社交產品中有Facebook這座大山。
綜上,未來十年中,阿里系的發展會更好。
不過,誰知道呢,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中的。
所以,本回答只是基於目前事實的分析而已。
在中國網際網路這個大江湖裡,騰訊和阿里,這兩家總體市值正在逼近10000億美金的網際網路宗派,基本上已經一統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的版圖。
現階段阿里跟騰訊持平,未來的10年阿里大於騰訊的機率較高。
阿里陣營中的重要成員包括:螞蟻金服、微博 、蘇寧雲商、菜鳥網絡、陌陌、趣店、恒生電子、阿里影業和阿里健康、寧德時代等。
其中,螞蟻金服估值超過750億美元,阿里系資本對其持股超過75%;微博市值約300億美元,阿里對其持股31%;菜鳥網絡估值近200億美元,阿里持股51%,成為控股股東;蘇寧雲商市值170億美元,阿里持股19.99%;陌陌市值46億美元,阿里持股低於5%;趣店市值38億美元,阿里系資本持股12.5%。
騰訊陣營中的重要成員包括:京東、新美大、每日優鮮、閱文集團、新麗傳媒、B站、搜狗、獵豹移動、蔚來汽車、喜馬拉雅等。
京東估值649億美元,騰訊系資本對其持股超過21.25%;新美大估值約180億美元,騰訊系資本對其持股超過20%;搜狗市值53億美元,騰訊系資本對其持股超過45%。
另外根據長城戰略諮詢、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公布的報告顯示,阿里、騰訊等平台型企業領跑獨角獸布局,其中阿里系獨角獸估值總和達3028.4億美元,騰訊系達1568.2億美元,很顯然阿里巴巴稍勝一籌。
目前阿里騰訊都在各自的領域深根、擴張,阿里系在中國電商領域無人可敵,騰訊系在中國通信社交遊戲領域無人可敵,兩極並存的局面,誰也不可能消滅誰。
雙方也互相嘗試過對方的領域,但是也並沒有太大的起色,現在兩家公司都是大了之後不會主動去做什麼太過超出自己擅長領域的事情,主要會進行一些比較前沿的技術的投資,看好了之後直接收購。
這也是很多大公司的普遍手段吧,走到後期就要靠資本來玩了。
以我個人的眼光,我選擇阿里系,同時,也認為京東將在未來五年內有較大的潛力,或許可能超越騰訊。
我們都知道商業模式本質是追求價值最大及交易成本最低,從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未來商業模式比如新零售-共享經濟的發展形勢分析,孫洪鶴更看好阿里系,也看好京東劉強東。
阿里和騰訊都是生態型的商業平台:以生態系統為核心是具有全球影響的商業平台
比如,騰訊建立了中國規模最大的網絡社交平台,通過平台影響改變網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習慣,跟進嵌入各類增值服務獲取利潤。
比如,阿里巴巴構建了企業生態圈,全面涵蓋了企業間交易、個人零售購物、個人生活服務三大網際網路板塊。
比如,阿里巴巴、淘寶網和阿里媽媽是阿里巴巴生態圈的三大平台。
阿里軟體、支付寶、阿里旺旺等是生態圈中的工具或資源,為搭建信息平台服務。
阿里巴巴企業級綜合平台「旺鋪」等一系列網絡營銷工具陸續加入,促動生態平衡進化,整個阿里體系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萬億。
阿里巴巴把中小企業、自主創業者、消費者是阿里巴巴生態圈中的三大群體,這種商業模式要比以免費-社交化的騰訊模式更具有效應。
1、阿里巴巴更具有全球商業視角,比如從創始人馬雲和馬化騰的對比中,就可以看得出:未來十年一定全球風雲變化的十年,馬雲所領導的創始團隊更具有國際化的融合能力。
2、騰訊的社交化生態平台,正在嚴重的流失,全新的社交化平台的崛起,騰訊是無法堵圍的。
比如,今日頭條的6大平檯布局,就是對騰訊的不小衝擊;比如騰訊想把社交化-商業化的轉化相對複雜,一方面面對社交化人群的流失,另一方面是社交-商業化的轉化環節複雜;
所以,我個人是選擇阿里巴巴,同時看好務實發展的劉強東的新零售發展,也許未來十年就是阿里巴巴、京東,騰訊,重組三巨頭。
曾經國內的網際網路是三大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經過最近幾年,百度已經掉隊,現在形成兩大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
一、阿里巴巴與騰訊的股票對比
騰訊的股票市值,現在是5000多億美金。
阿里巴巴現在的股票市值是4000多億美金。
從現在的股票市值看,騰訊市值超過阿里巴巴市值,說明騰訊已經領先阿里巴巴。
二、未來十年,騰訊系更有優勢
十年之後,也就是在2028年,騰訊系的實力還將繼續超過阿里系,原因如下:
1,不同的基因。
騰訊是社交基因,通過社交積累大量用戶,社交使得用戶粘性很強,再通過其他業務進行變現,比如:廣告、遊戲、電商等業務。
阿里巴巴是電商基因,通過淘寶和天貓,實現商品與商品的連接,電商業務現在進入紅海,競爭非常激烈。
騰訊的社交基因,決定它的競爭力更強,網際網路業務之中,最難做的是社交,如果做好,價值很大。
2,生態系統模式不同。
騰訊的開放式生態系統,使得騰訊系更加包容和強大,騰訊只會入股合作夥伴的20%股權,不需要控股,保持投資項目的獨立發展。
這樣的定位,使得騰訊生態系統的生命力很好,許多優秀的企業都願意加入騰訊的生態系統。
阿里巴巴的封閉式生態系統,阿里巴巴投資參股的企業,都要求控制權或話語權,大部分企業最終都會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
這樣做法的好處是執行力強,更好的融合,壞處是生態系統搭建起來很慢。
3,投資的布局。
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在進行全球化的投資布局。
騰訊投資參股了特斯拉,還投資了很多全球著名的企業,阿里巴巴也是在加速全球布局。
從全球化的布局結果看,騰訊的布局更加豐富和綜合。
三、騰訊和阿里巴巴以及人生
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競爭,就是反映全球商業市場的一個規律---雙子星,也就是說每個行業,最終都會形成兩個巨頭,它們是雙子星。
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耐克和阿迪達斯、空客和波音。
人生之中,也是符合雙子星的規律,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之後,很多家庭都把兩個小孩作為標準配置,兩個小孩就是典型的雙子星。
雙子星的好處是,形成良性競爭,避免單獨一個發展的風險。
第一,阿里巴巴創新力在世界前列
從移動支付到網際網路生活服務、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新零售,阿里巴巴都是用自身的創新力主導中國乃是世界網際網路的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的出現,方便了太多太多中國老百姓的生活,革新就是打破傳統,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優化社會傳統行業,讓其變的更加靈活,更具生命力來服務群眾,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盒馬鮮生、新零售的創新足以告訴大家阿里巴巴集團的創新力走在中國乃是世界的前列。
騰訊在創新力上是不足的,它更多是扮演一個利益分享者,在網際網路政策環境中,別人去做了嘗試確認安全沒問題的事,騰訊才回去做,比較保守,這點也大大限制了它的創新力,網際網路生活服務、金融、新零售的創新,騰訊是跟隨者,是大勢所趨。
第二,阿里擁有潛力王牌企業
螞蟻金服全球最大的獨角獸企業,估值1600億美元,發展勢頭迅猛,阿里全球化布局中的核心輸出,阿里雲,阿里巴巴雲計算平台,代表未來的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阿里技術型成員,發展潛力不輸支付寶,菜鳥網絡,盒馬鮮生等都是創新型企業,騰訊系並沒有向阿里這樣的超級王牌,只有騰訊戰略投資的細分領域滴滴出行和美團點評,但是發展前景都不如阿里系,且騰訊只是戰略投資並非全資擁有,在發展方向和資源整合上沒有絕對決定權。
第三,阿里承載中國夢
阿里巴巴壯大的同時也展現出其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的一面,對中國貧困人群的扶持和對社會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且螞蟻金服一直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除對傳統行業的優化變革給人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外,人們也把教育和醫療這兩大民生大項寄託於阿里巴巴,希望能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在世界上阿里巴巴一直是國人的驕傲,它引領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在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商務部髮禁令制裁中興,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出售零部件產品,期限為七年,面對中國晶片產業落後的現在沒有美國晶片的中興舉步維艱,這一歷史事件的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收購中天微開始走向中國晶片之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中國芯」的夢想,這不僅僅只是阿里巴巴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期望的夢想,阿里承載著中國人的夢想踏上征途,我們希望有更多向騰訊這樣大型科技企業也加入「中國芯」的征程,攜同阿里一起實現中國夢。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
這兩家無疑是非常優秀的公司。
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研究的公司。
1.在產品布局上。
阿里有天貓。
淘寶。
支付寶。
釘釘。
餓了麼。
高德。
網易。
阿里雲。
陌陌。
滴滴。
蝦米。
優酷。
阿里影業等等。
還有很多就不列舉了。
可謂是全覆蓋各種行業。
騰訊也是一樣。
騰訊布局的產品有。
qq。
微信。
微信支付。
微視頻。
滴滴。
京東。
唯品會。
人人貸。
星創互聯。
小紅書。
同程旅遊。
樂居。
58同城。
萬達。
虎牙。
鬥魚。
等等。
還有很多就不列舉了。
2.從內容上看。
雙方的重點都是從電商。
社交。
支付。
影視娛樂出行。
等等展開重點布局的。
3.電商方面。
阿里的優勢是明顯高於騰訊的。
差距很大。
所以騰訊放棄了qq商城。
直接投資給京東和唯品。
4.社交上面。
騰訊的qq和微信毫無疑問是行業老大。
這也就是阿里所想做但做不好的一塊短板。
所以阿里投資了陌陌以及一些社交內容軟體。
但隨著抖音的出現。
以及小米的米聊。
未來微信的地位也並不是不可撼動的。
5.支付方面。
阿里的支付寶可謂是行業老大。
遠超微信支付。
無論是應用場景還是用戶活躍數。
支付寶都遙遙領先。
關鍵是支付寶還沒上市。
螞蟻金融下面覆蓋了金融里所有業務。
這也就是2017獨角獸公司被支付寶摘得貴冠。
6.出行方面。
滴滴是由阿里和騰訊合併出來的。
雙方持股差不多。
騰訊多一點。
所以這個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7.遊戲領域。
騰訊的營收上。
遊戲帶來了很大一部分營收利潤。
但隨著國家的發展以及遊戲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
未來。
騰訊的遊戲營收肯定是會收縮的。
7.在計算方面。
阿里雲當之無愧是行業老大。
在阿里強大的背後就是數據。
如何處理好這些數據。
以及運用這些數據,阿里很早就開始了大數據的口號。
隨著發展。
阿里的雲計算也被國家運用到天眼系統。
再次證明了阿里雲的強大。
以上是兩大公司的最大業務板塊。
對於他們分別投資的其他公司就不做分析了。
從兩大公司的主營業務就不難看出。
未來。
就是阿里的天下。
騰訊
雖然我不喜歡騰訊,也不喜歡阿里,但我必須說是騰訊。
不管網上怎麼黑騰訊,你怎麼不喜歡騰訊。
但你每一天都離不開騰訊的產品。
社交平台轉移成本非常高,騰訊的產品至少現階段是無可取代的。
這是大家一直說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
有了入口,後面的事自然好辦。
不管購物,打車,外賣,同城服務等,一個二級入口就能成就一家獨角獸公司。
現在騰訊選擇開放,與更多的公司合作完善它整個生態,形成完美的閉合。
讓你能用一個APP就能搞定所有的事。
騰訊公司文化自下而上的,比如微信的誕生就是由小團隊完成的,還有王者榮耀,等產品都是由一個個自由的小團隊完成的。
當然產品失敗的也很多,但它有更多的機會試錯。
有更多機會在下一次浪潮來的時候還壓中寶。
阿里大,非常大,這是無可置疑的。
但阿里真的很強嗎?可能是的。
等阿里很慌,這些年一直在建護城河。
收購優酷,微博,UC,高德地圖,還有眾多媒體,甚至高價收購和入股線下商場,還有最近收的餓了麼等。
都是在做兩件事,一、尋找流量入口,二、擴大支付場景。
是為淘寶(天貓)和支付寶建護城河。
淘寶和支付寶完全是可以被取代的。
購物選擇有京東,唯品會,甚至拼多多等。
支付有微信支付等。
之所以淘寶和支付寶沒被取代是因為它大非常大,非常全。
從而帶來很大的便利。
並不是它的產品無可取代。
另外說說當年為了流量扶持了好多導購網站,蘑菇街,美麗說等,但導購網站做大了,嚴重影響了阿里的直通車等廣告收入,回頭就是一個封殺。
這說明阿里流量之痛由來已久。
回頭看看阿里收來的公司發展都不怎麼樣。
曾經第一的UC瀏覽器,最多給網友留下一個「UC震驚部」,第一的優酷也被愛奇藝超越,微博也就那樣了,等。
阿里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的,一切講戰略。
一切講布局。
阿里鐵軍執行力非常了得。
馬雲指哪打哪,全力以赴。
阿里雲,支付,物流等做得很好。
講戰略沒有錯。
但在這瞬息萬變的發展中難免會看走眼的時候。
綜上所述我選騰訊。
關於這個問題的的分析,我覺得需要從下面幾點著手。
一是分析清楚阿里系跟騰訊系各自所擅長的領域。
二是兩者現在的地位體量。
三是兩者所在的領域發展潛力對公司的影響。
四是兩者不同的領袖基因對公司的影響。
下面我們展開分析。
關於第一點分析比較簡單,相信大家也能得到共識。
就是阿里系主打電商。
騰訊系主打社交。
雖然兩者都是體量龐大涉獵廣泛,但根基一個是電商,一個是社交。
關於第一點,得到這個結論就夠了。
關於第二點,兩者現在都是世界級的巨無霸公司,騰訊系市值現在略高一點。
但略高這點,對後十年的競爭影響不大,我們可以看做他們是體量相當的。
那麼關於第一跟第二點的分析結論就是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且體量相當。
因此決定他們在後十年競爭態勢的就是第三點跟第四點的分析結論了。
我們接著往下分析。
第三點,領域的發展趨勢對一個公司的發展前景至關重要。
關於這一點,雷軍有個精闢的論述「只要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
這個論述我是很贊同的。
孫子兵法對勢也有專門描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之於人」。
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趨勢的重要性實在是凌駕於人之上的啊。
大家想想現在已經灰飛煙滅的柯達膠捲就會明白了。
那麼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來推斷下電商跟社交在未來十年的趨勢如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電商跟社交在未來十年都不會消失。
那就要比較下兩者的發展勢頭如何。
電商的發展勢頭在現在看來就已經呈現出了放緩的趨勢。
電商人士的大量逃離以及阿里積極往銷售下層實體探索就已經表明了這一點。
再看社交在我看來不光沒有顯示放緩或者說是頹勢,而是呈現出了更加強勢的發展態勢。
還有另外關鍵的一點,對我們個人來說,電商不是必選的。
但社交呢,我們無法拒絕。
不光無法拒絕,我們會越來越依賴於社交軟體。
因此,分析下來,社交的發展趨勢要好於電商。
我們再來看看第四點,一個公司的領袖以及靈魂人物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文化基因。
而文化基因會決定一個公司走多遠。
那麼我們來分析下馬雲跟馬化騰本身。
馬雲是英語老師出身,對中國文化儒釋道都有所涉獵了解。
我們知道阿里的真正崛起來自於淘寶。
而淘寶由免費策略而興起的過程頗有點老子「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味道。
另外馬雲的平常行事也帶有些許道家風格。
馬化騰理工科出身,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多少我們難以知曉。
不過他的行事風格利益為先,是一個典型的商人,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中國傳統文化。
對於他們兩人,我個人更喜歡馬雲一些。
但商業的發展及成敗不是以我們的喜好為標準的。
我們接著來看看,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對公司發展影響如何。
馬雲這種主要由道家文化浸潤來的豁達風格,好處是往往能脫離眼前利益的誘惑而能選擇站在更高的位置,能把眼光投在更遠的地方。
但這種性格特點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在兩強相遇時,往往缺乏狹路相逢刺刀見紅的狠勁,也容易缺乏咬定不放誓不撒口的韌勁。
而馬化騰內斂深沉,長於邏輯分析。
另外他利益為先,身上看不出太多的社會責任感。
他這種建立在嚴密邏輯計算上的行事風格,雖然有時候步伐走的會慢些,但更穩。
另外這種風格不帶過多的感情色彩,更容易殺伐決斷。
因此馬化騰的這種性格特點在兩人的競爭中更具有發展性。
分析到這裡我們已經明白,馬化騰個人性格特點會比馬雲更利於公司發展。
通過上面的總體分析,我們已經得出結論,就是未來十年騰訊系會更占據優勢。
但過去的歷史也告訴我們,社會的發展往往具有或然性。
我們不排除還有其他的可能對公司的影響,比如公司主要人物的突然離去,再比如未來突然來一個科技大爆發等等,這些就不是我們現在能考慮到的了。
(來源:悟空問答 文/stormzhang 編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