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講述華為業績的乾貨都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8月3日,華為消費者業務公布了上半年度經營業績。

消費者業務的出貨量超過9500萬台。

余承東講述H1的業績和未來趨勢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場份額躍升至15.8%,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

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表示,華為在該季度的亮眼表現由多項因素驅動,其最新旗艦產品P20系列已分別超過P9和P10系列的首季度出貨記錄,出色的表現推動了華為總體出貨;同時,旗下子品牌榮耀也是華為該季度成功的關鍵原因,榮耀品牌貢獻了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長的三分之二。

IHS Markit 認為,華為在本季度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其持續通過在旗艦機型上搭載最新技術傳導品牌價值,提高品牌認知度的結果。

P20系列打開高端女性市場,Mate10系列持續增長

隨著Mate和P系列的出貨量持續增長,華為在高端市場的份額逐漸增大。

根據2018年6月GfK數據,華為高端智慧型手機(Mate & P)系列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5%,在全球500美元以上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提升至16.4%,去年同期這一數字還是12.8%。

上半年,P20系列的發布成為高端產品增長的重要引擎。

它實現了華為在高端女性用戶群體上的突破。

自3月底發布以來,P20系列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裡全球發貨量已突破了900萬台,其中女性用戶占比接近半數,打破了之前華為旗艦機用戶主要來自中年商務男性的品牌印象,斬獲了高端女性用戶的認可。

同期,Mate10系列也延續了增長的態勢,全球發貨量突破1000萬台。

在新機型實現「徠卡三攝+AI智慧攝影」等世界級創新的同時,華為還時刻關注老用戶的感受,通過軟體升級給老用戶提供更優的智慧型手機使用體驗。

GPU Turbo發布之後,Mate10系列進入首批「吃螃蟹」的名單。

而EMUI8.1的升級,不僅給Mate10等老機型帶來了底層系統的升級,還新增了AI攝影大師和超級慢動作攝影功能,讓老用戶可以嘗鮮華為最新的軟體技術。

nova+榮耀主導中端崛起

2018年上半年,nova系列發貨同比增長60%,全球nova用戶累計超過5000萬,引領華為手機的中端崛起。

華為nova手機品牌誕生於2016年9月1日,迄今已經接近兩年,進入了第三代。

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海外市場,nova在中檔位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且擁有優秀的體驗。

迪信通發布的《2018上半年手機零售指數》報告顯示,在中國市場,華為手機銷量穩居第一,占比達到28.7%。

在華為諸多款機型中,nova系列手機表現最為亮眼。

其中,華為nova2s衝進榜單前三名,華為nova3e更是排名第八位。

在價位段機型排名中,華為 nova3e獲得2000-2499元價位段的銷量第一,nova2s手機也榮登2500-2999元這個價位段的榜首。

由此可知,在2000-3000元價位段,華為nova系列最受歡迎。

nova第一代產品只在國內上市,二代進入了東南亞少數國家,第三代則已經進入全球主力市場。

nova 系列產品的價位命中了目前最為主流的價格區間,該系列產品在國內和海外銷量占比大約為6:4。

從HUAWEI nova 2開始,nova系列就開始主打「高顏值 愛自拍」。

用戶最大的痛點在於自己的自拍照沒有達人們拍的那麼美和自然,華為用大量的自拍達人的高評價自拍照片為AI訓練集,通過不斷學習用戶習慣,形成AI美顏算法。

今年7月發布的nova 3,所拍照片可支持24英寸照片印刷或1.5*2米的巨幅噴繪海報,給用戶帶來單反級相機畫質體驗。

nova 3i則搭載了華為全新一代自研晶片麒麟710,性能和成本都較好地匹配了中檔產品的訴求。

麒麟710是華為首款12nm晶片,定位次旗艦級別,擁有全新升級的ISP圖像處理引擎,相比麒麟600系列性能提升明顯。

中端系列產品里,除了nova之外,華為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榮耀。

華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合力形成了全檔位明星產品矩陣,最終實現了華為公司在全球的規模化發展。

根據賽諾數據,榮耀品牌上半年在國內市場繼續保持網際網路手機銷量和銷售額雙冠的位置。

從全行業來看,銷量排名穩居第五。

6月,榮耀手機單月整體銷量環比增長49%,首次成為全行業第三,其中:線上環比增長109%,位居行業第一;線下環比增長5%,位列第五,小米線下同期則環比下降4%。

榮耀10上市僅兩個月,全球發貨量突破了300萬台。

在618期間,榮耀品牌力壓小米斬獲京東平台6月1日至18日累計銷量冠軍和18日當天的銷量冠軍,累計銷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華為品牌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消費者喜愛與信賴的高端品牌。

榮耀品牌是成為年輕人喜愛與信賴的網際網路品牌。

華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已從2016年的81%提升至2017年的86%,榮耀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則提升至52%。

非手機產品全線突破

手機產品線之外,華為在PC、平板和可穿戴設備等非手機產品市場也獲得了突破。

華為MateBook X Pro掀起了筆記本創新革命,站穩高端PC市場,在中國線上消費市場7000元以上的Windows筆記本中出貨量排名第一。

這款產品在筆記本領域首次引入手機行業的LTPS高清螢幕,功耗降低的同時顯示體驗極佳,將手機技術完美融合到PC產品中。

可穿戴設備同樣增長迅猛,出貨量同比大增147%,躍居全球前四,其中華為手錶和手環在618購物節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奪得雙料冠軍。

華為手環的全球發貨量已達到400萬台,在千元檔位的市場中占據了78%的份額。

今年發布的HUAWEI WATCH 2 Pro以及HUAWEI WATCH 2 2018版內置了多個專業傳感器,可監測心率、GPS軌跡等多項運動指標,支持移動支付、刷公交地鐵卡等日常場景使用需求,也是業內首例既支持「eSIM一號雙終端」(手機手錶同號,共享同一數據語音套餐),也支持開通「eSIM獨立號碼」(手機手錶不同號)的智能手錶。

華為手環 B5作為手機的最佳可穿戴配件,擁有腕上藍牙耳機、健康及運動監測等強大的功能,能幫助用戶提升工作效率與健康質量。

在中高端市場,華為消費級路由器的份額穩居中國第一。

路由器屬於華為智能家居中的重要一環,通過路由器可以兼容其他協議,連接非HiLink標準的設備,從而快速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

海外市場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海外市場的迅猛增長成為華為業績爆發的重要推力。

GfK數據顯示,華為在中國和俄羅斯等8個國家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在阿聯、泰國和馬來西亞等30個國家市場份額排名前二。

公司不斷加大新零售渠道建設,在全球的零售陣地已經超過了53000家,2018年將再建10000家;全球體驗店已建成超過3500家,2018年將再建700家。

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斷實現用戶體驗的提升,是華為孜孜不倦的追求。

目前,華為的全球服務網絡已經覆蓋了110個國家,可以支持60多種語言,服務滿意度超過91%。

服務店超過900家,覆蓋了60多個國家。

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司的全球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全球用戶考慮度已從2016年的37%提升到了2017年的44%。

2017年的海外用戶考慮度同比增長100%,中國消費者考慮度更是提升至了68%。

憑藉84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華為連續第二年進入《福布斯》2018年全球最具品牌價值榜100強,位列79位,成為唯一上榜的中國品牌;以249.22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BrandZ™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的48位;以380.46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Brand Finance「2018年度全球品牌價值500強」榜單第25位。

雲生態初見成效

手機行業進入存量競爭之後,競爭的焦點不僅在於硬體產品的競爭,更在於服務與體驗。

華為在不斷打造智慧終端的同時,也攜手全球合作夥伴,深化用戶體驗,為消費者提供全場景、高品質的數字生活體驗。

華為終端雲服務致力於為全球華為終端用戶提供圍繞數據、應用、出行和娛樂等數字生活體驗,讓終端成為用戶的個人助理以及數字分身,帶給用戶更美好的數字生活。

2018年上半年,華為終端雲服務全球移動用戶數已超過4億,海外用戶數超過4000萬,預計海外用戶數量今年將突破5800萬。

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精準高質的內容和服務,華為攜手全球合作夥伴,打造了開放共贏的生態系統。

HiLink智能家居生態將建成「打破藩籬、專注特長、共建生態」的開放體系,聯合開發者、硬體廠商、服務提供商打造智能家居美好體驗。

截止2018年6月,華為HiLink生態已經加入150餘個品牌,500餘款產品,連接超過4億用戶。

HiHealth則以手機和智能穿戴為核心構建運動健康生態圈,通過智能設備匯聚更多的健康數據(包括運動、睡眠、壓力、體重、慢病等數據),經AI數據分析給用戶提供豐富服務,以改善用戶的健康狀況,是華為消費者業務IoT戰略的重要一環。

上半年,華為運動健康註冊用戶已經超過1億。

2018年上半年,華為全球註冊開發者數量達到45萬、業務覆蓋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部署了15個數據中心。

而隨著華為用戶規模的擴大,合作夥伴的收益也日漸增長。

2017年,華為終端雲服務合作夥伴獲得的收益上升了60%,預計2018年合作夥伴獲得的受益將增長100%。

公司推出了多種計劃,加大對全球合作夥伴的扶持力度。

對於泛IoT硬體開發者,華為推出了「方舟」計劃,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的多品類場景聯動,端雲整合應用與服務的全場景開發環境。

對於應用開發者,華為則推出了「耀星計劃」,投入10億資金為合作夥伴提供更多開發、創新和營銷方面的支持與服務,真正賦能合作夥伴,並在全球設置5大DigiX創新工作室——遊戲應用創新工作室、教育應用創新工作室、兒童應用創新工作室、金融創新工作室、安全創新工作室,使能全場景數字服務創新。

科技創新是業績增長的背後動力

正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說,2018年將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真正走向崛起的元年。

華為終端從落後者,到追趕者,再努力成為超越者,這幾年一直在艱辛的長跑過程中構築基礎能力。

通過不斷推出世界級的顛覆式技術和創新產品,華為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實現了上半年業績的爆髮式增長。

早在2017年,華為就發布了世界首款人工智慧處理器——麒麟970。

而搭載該晶片的Mate 10系列,也成為智慧型手機向智慧手機時代演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

2018年,華為所有的手機產品都將打上AI的標籤,藉助公司「芯-端-雲」協同助力,打造「最懂我」終端,引領智慧時代。

2018年,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徠卡三攝手機。

通過引入4000萬像素徠卡三攝+AI智慧拍攝,華為讓手機攝影又提升了一個等級,特別是在低光環境下拍攝,其成像效果遠超其它主打拍照手機。

這其中既有徠卡注入的百年影像技術,從成像和光學方面完善了手機拍照性能,但更多的是華為自行研發的AI和強大的後期調校,讓消費者即使不懂攝影也能拍出媲美大師的照片。

通過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創新,華為實現了革命性的GPU Turbo圖形處理加速技術,打通了EMUI作業系統以及GPU和CPU之間的處理瓶頸,不僅使得GPU圖形運算整體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同時實現了能耗下降,打破了性能與能耗的蹺蹺板,提升了用戶體驗。

目前,已有超過20款機型升級了GPU Turbo技術,惠及全球近1億老用戶。

這些世界級科技創新的背後,離不開華為持續聚焦消費者體驗和對研發的大力投入。

2017年,公司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占總人數的45%;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6億元,約占總收入的14.9%。

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2017年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全球第六,領先蘋果等一眾公司。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是華為增長的基石,也讓公司拉開了與其他廠商的差距。

近十年,華為公司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位列全球第三。

累計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市場份額將逐漸向TOP3玩家集中。

華為未來將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芯—端—雲的三層能力創新,構築全場景的無縫智能生活體驗。

消費者BG也將持續打造「很嚇人的技術」,不斷給消費者帶來創新的產品和服務。

事實上,這次超越蘋果僅僅是一個開始,華為和蘋果的競爭其實才剛剛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余承東吹過的牛,竟然都一一實現了!

回顧下,我們的余大嘴曾經吹過的牛!1.「未來,我們的主要對手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未來三到五年多數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將消失,我們將成為市場領軍者。」來看這些年消失的智慧型手機廠商,這就包括...

華為消費者業務發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

持續穩健增長,全球高端市場再突破[中國,深圳,2017年7月27日] 華為消費者業務今日正式對外公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消費者業務繼續保持穩健增長,2017年上半年銷售收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