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架構,這或給中國芯帶來了新的可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晶片架構,想必大家對於ARM和X86是如雷貫耳了,目前桌面處理器90%以上採用的是英特爾的X86架構,畢竟X86架構是和windows系統捆綁的,也就是wintel聯盟。

而ARM架構主要用於移動處理器,目前90%以上的移動處理器都是採用的ARM架構,華為麒麟、高通、蘋果A系列、三星、聯發科的晶片都是從ARM架構而來的,有實力的公司會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比如高通、蘋果,而華為則是直接拿過來使用。

而目前中國芯中,除了龍芯主要採用自主架構外,其它的大多使用ARM、X86架構,也就是說後續的研發基本上都是按照ARM、X86劃的圈圈走,稱不上算是」自主可控「

但最近這兩年,一個新架構大熱,那就是開源的RISC-V架構,由於是開源的,所以被視作國產芯「自主可控」的發展契機。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300家以上公司在關注RISC-V或以RISC-V指令集進行開發,並且有了一定的成果,有些晶片企業已經做出了RISC-V的物聯網晶片。

並且現在還越來越多的FPGA廠商參與進來了,很多人認為RISC-V+FPGA,可能是中國芯崛起崛起的一種新可能。

一是因為RISC-V架構開源,不會被逼著按別人指定的路來走,可以隨意修改什麼的,也不需要授權。

二是因為通過RSIC-V結合FPGA,這也可能是晶片發展的一個新方向,FPGA未來的一個方向是SoC FPGA,實現軟硬體都可以編程。

而RISC-V處理器和FPGA生態環境非常匹配,在沒有RISC-V之前,FPGA軟核生態主要由各FPGA廠商來維護,相互隔離,沒有打通,形成不了大生態,但隨著RISC-V的開源屬性之後,大家都可以來維護軟硬生態,這樣就能夠形成大的生態了。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畢竟RSIC-V再怎麼開源,目前生態還是欠缺的,況且FPGA和ARM、X86架構的晶片還是不一樣的,但確也不失為一種新的方向和思路,你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芯靠封閉能發展起來嗎?

前不久,著名的龍芯人胡偉武又接受採訪了。筆者看他的訪談已經有10多年了,從龍芯二代的MZD110看到現在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10多年過去,胡偉武從風華正茂到白髮依稀,而筆者也不是當年的熱血少年了。

巨頭入局 國產晶片機遇與挑戰並存

前段時間,高通與貴州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設計、開發並銷售供中國境內使用的先進伺服器晶片組技術;不久後,英特爾也宣布與清華大學、瀾起科技聯手研發融合可重構計算和英特爾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