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事件是兩大 「經濟民族主義」的對撞?善待、善治全球化才能避免惡循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龐中英

中興事件是一個最好的關於全球化、全球治理的案例。

這個案例也許值得在全球市場這個「商學院」和世界政治體系這個「國際關係學院」作為教學案例。

到底怎麼看這個案例?我談兩點看法。

如何深度理解全球治理?

可以反對「霸權的全球治理」,但是,不能缺少對其的深刻理解。

美國對中興公司的制裁就是典型的「霸權治理」。

美國從來篤信和實踐霸權的全球治理。

美國監管機構早已認定中興公司等是有問題的「外國企業」,在美國市場存在不「合規」行為,而且抓住了這家公司重大的不可饒恕的問題。

這些被認定是影響了美國在全球的安全、有損美國主導的現存國際秩序的企業行為,就成為美國政府的全球治理的對象。

WTO之類的「規則為基礎」多邊體制進行的「全球貿易治理」,只是解決世界經濟中存在問題(例如貿易和投資爭端)的另一種方法。

對於美國來說,解決世界經濟中的問題,尤其是解決美國市場中存在的外國企業問題,用不著WTO之類的國際制度,或者覺得那樣的制度治理見效慢。

美國倚重的是其國內治理。

美國畢竟是全球第一超級大國,在全球經濟中擁有占據優勢的結構性權力,尤其是擁有其他國家不具有的結構性權力——霸權。

美國總是使用其全球結構性權力,根據其自己的定義的「美國(國家)利益」,對在美的外國企業進行治理。

中興公司以前就受到美國政府的制裁,只是沒有汲取足夠的深刻教訓。

從這一點衡量,該公司距離一家真正的居安思危、危機發生後善於管理的傑出全球企業還有相當距離。

不得不承認,川普政府選取中興公司這樣的外國公司進行的打擊是精準、有效的。

不得不承認,即使是如中興這樣的旗艦企業,不僅可能真的誤解或者膚淺地理解了全球化,而且更是缺少對全球治理的科學研究,無論對於霸權的全球治理,還是制度的全球治理都沒有心存敬畏。

經濟民族主義的失效

不能以我方的經濟民族主義(經濟愛國主義)簡單回應他方的經濟民族主義。

美國政府這次不是一般的對在美國經營的一家外國公司的制裁。

中興公司也非一般的美國市場上的外國公司。

嚴格地,美國這次出手重得足以讓這家公司破產(不僅是財務而且是信譽)。

儘管中興高層前不久豪言壯語,「有十三億人民的支持」。

但是,我真的擔心這家公司遭遇到了真正的滑鐵盧。

利用人民發自內心的樸素的基因的「經濟愛國主義」情緒獲得同情和支持,其有效性要看在什麼情況下。

如今資訊時代,網友很快就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果網友進一步知道事件的真相,可能有越來越多的網友反而會痛心疾首地說,中興的這「十三億」,「對不起,不包括我」:中興在與網友充分分享利益方面怎麼不說「十三億人」?中興怎麼沒有向網友交代到底發生了什麼?也即中興面向公眾的公關到底做的如何?而且,相信美國方面聽到中興如此打其母國的民族主義牌,會堅定其制裁決定的正確性和對抗性。

一家已經「走向全球」的足以代表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全球企業,面對危機,最需要避免的不是訴諸信手拈來的民族主義或者愛國主義,而是坦坦蕩蕩的全球主義。

越是民族主義,就越是與美國對抗,於事無補,更加不「合規」(compliance)了。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中興公司按照中共十九大精神,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支持全球化」的大旗,以全球主義對付川普政府的「經濟民族主義」,錯了就勇於認錯;即使沒錯,也要尊重東道國政府的監管,那麼,情況也許不會惡化到如今的地步。

兩大 「經濟民族主義」的對撞

「經濟民族主義」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在美國再次浮現,是有著極其深刻的根源的。

在美國經營的其他外國企業,據我所知,很多在小心研究和應對川普政府的政策。

諸如中興等中國在美企業,是否真的也如此精心應對?如果認真研究和深思過川普的前戰略顧問斯蒂夫•班農及目前在川普政府任職的經濟民族主義,也許中國企業,即使存在不合規等方面的嚴重問題,仍然會逃過劫難。

美國這次的「經濟民族主義」歇斯底里,確實是特別針對中國的,因為中國不幸被認定為美國遭遇的全球「不公」的主因。

包括中興某些人的世界觀和實踐論,正是刺激美國「經濟民族主義」回來的原因。

在有關中興事件的各種評論中,有一種是典型的中國「經濟民族主義」,或者正確的應該叫中國「經濟愛國主義」:在較為理性的方面,有人高呼要「自主創新」,占領高技術領域的制高點,不再受制於美國;而在較為非理性方面,再次聽到了高分貝的「抵制美貨」,甚至要「撤出美國市場」,與美國經濟「脫鉤」的「反美」聲音。

目前中美關係的局面似乎是,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回擊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而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則毫不留情地打擊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

兩種「經濟民族主義」的持續衝突,將導致極其嚴重的惡性循環,輕則是中美經濟關係持續緊張,重則是經濟全球化大中斷。

根據習近平主席去年在瑞士達沃斯和今年在中國博鰲的講話,中國正在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全球化」。

這些方式包括:鼓勵(在)中國的企業「走出去」;發揮中國政府的作用,推動新的國際倡議(如「一帶一路」)和新的多邊開發銀行(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驅動「新全球化」,以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如開放中國金融業等)。

但是,實際情況是,中國正在成為一些國家(如美國) 「去全球化」政策的主要對象。

繼中興事件之後,應該還有其他在全球經營的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國有企業)受到美國政府的制裁?繼美國政府後,其他國家,尤其是一些歐洲國家和歐盟,以及澳大利亞等美國的盟國的政府,是否會效法或者跟進?原來中國充分參與其中的全球化正在結構上和內容上發生著改變,而且這種改變的最終結果明顯對中國,和對在中國的各種利益攸關方不利。

中興事件後,中國到底怎麼對待全球化?

中國需要真正理解全球化,並真正善待、善治全球化,在有理有節地「回擊」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後,中國更需要儘快回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立場上來,以「支持全球化」,尋求與美國合作形成一個「後全球化」時代的全球經濟秩序。

(作者為著名國際問題研究學者、華夏時報專欄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主編商灝 編輯嚴葭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中興來說是個好消息 在美禁售令再延

【機鋒資訊】6月28日消息,此前美國商務部在其網站發布消息,以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規為由將中興通訊公司等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對中興公司採取限制出口措施。不過在兩周後,美表示暫緩貿易制裁至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