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德寧的棋子與英特爾的防守反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科茲安尼克是歐德寧最後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英特爾的命運或許早在7年前已被歐德寧鎖定。

彥飛

在足球領域,防守反擊並不一定是弱隊的打法,在科技領域亦是如此。

科茲安尼克是歐德寧最後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英特爾的命運或許早在7年前已被歐德寧鎖定。

如果把英特爾比作一支足球隊,那麼最合適的類比,或許是剛剛在歐冠半決賽中7比0橫掃巴薩的拜仁慕尼黑了。

防守反擊,已成為英特爾在「後PC時代」的主要打法。

這家晶片巨頭剛剛任命了新的CEO,內部人士、三十年「老兵」布萊恩·科茲安尼克雀屏中選。

這意味著,英特爾將沿著上一任掌門保羅·歐德寧設定的軌道繼續前進,外界期望的激進變革不會在未來幾年內發生。

歐德寧是一個富有爭議的人。

作為英特爾第五任舵手,他的成就難以與羅伯特·羅伊斯、戈登·摩爾等「創派祖師」相提並論,但在近8年的任期里,他讓英特爾形成了獨特氣質,即在穩固PC晶片市場優勢地位的同時,審慎探索移動、雲計算、客廳及其他市場的機遇。

在過去一年裡,歐德寧經過一系列人事變動,以及多款新產品的推出,將「防守反擊」的戰略思路發揮至極致。

而他自己的隱退,以及科茲安尼克的登基,則為英特爾的全新布局置換了一枚最重要的棋子。

棋子

2012年是歐德寧實際掌控英特爾的最後一年。

是年1月,英特爾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宣布對管理層進行重組。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變化,當屬新設立了COO職位,而擔當重任的正是科茲安尼克。

COO通常是通向CEO的跳板,如今的蘋果CEO蒂姆·庫克正是憑藉在這一職位上的多年管理經驗,得以繼承賈伯斯的衣缽。

從那時起,許多分析人士才將一貫韜光養晦的科茲安尼克列入歐德寧接班人的候選名單。

不過,在英特爾內部,科茲安尼克無論是資歷還是人望,都無法與蘋果的庫克相提並論。

那麼,他靠什麼擊敗了眾多對手,最終成功上位?

客觀上,科茲安尼克的內部競爭對手都不太給力:主管架構業務的浦大衛德高望重,但他更擅長內部協調,不太適合CEO的對外工作;主管軟體業務的詹睿妮缺乏硬體經驗,有些「偏科」;主管中國區業務的馬宏升曾被寄予厚望,但健康狀況不佳;財務長斯泰西·史密斯等人更是不足為慮。

相比之下,科茲安尼克1982年加入英特爾,曾在晶圓廠擔任一線工程師,負責130納米製程工藝的部署和推廣,還管理過封裝測試業務。

升任COO後,他又接管了一部分IT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

與上述潛在人選相比,科茲安尼克用30年的時間從一線技術人員升至公司二號人物,顯得更「接地氣」,更容易獲得英特爾董事會的青睞。

但是,科茲安尼克固然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公司認可,歐德寧的「保駕護航」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去年11月宣布將提前退休後,歐德寧並未不問世事,而是下好了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今年1月,他向媒體透露,希望從公司內部挑選繼任者,且已向董事會做出推薦。

歐德寧的這一公開表態,實際上堵死了英特爾「空降」CEO的可能,也證明摩托羅拉移動CEO桑傑·賈、Nvidia CEO黃仁勛等人不過是外界毫無根據的揣摩罷了。

這枚棋子就是科茲安尼克。

歐德寧看中的不僅是他的個人能力,更是COO的職位特點。

營運長的作用是:聽取、歸納、梳理CEO的思路和構想,挑選出靠譜的,摒棄不靠譜的,並制定出具體方案,交給中層去執行,並確保不走樣、不變形。

一種略顯「陰謀論」的說法是:科茲安尼克或許不懂英特爾,但他必定很懂歐德寧。

或許,正是這一優勢讓歐德寧下定了交班決心。

遺命

科茲安尼克,也許稱得上「歐德寧二世」。

不過,這次略顯曖昧的權力交替並不一定指向「裙帶關係」、「太上皇」等種種暗黑描述,它反映了歐德寧對於公司未來的路線思考,更是英特爾「防守反擊」戰略的集中體現。

2012年,英特爾在產品領域有兩大關鍵舉措:推廣第二代超極本;與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合作,推廣搭載英特爾晶片的智慧型手機。

截至目前,這兩項業務的數據並不出色,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第三方數據顯示,超極本去年的出貨量為1300萬台,僅占全球PC總出貨量的3%,占筆記本電腦的6.4%;英特爾手機晶片的表現更加糟糕,在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不及1%。

不過,難看的數據並不能成為歐德寧的「罪證」。

相反,英特爾董事會給予了足夠的試錯空間,再加上傳統的PC和伺服器晶片業務的豐厚積累,讓歐德寧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小步快跑,厚積薄發。

歐德寧是處理器晶片「Tick-Tock」進化模式的倡導者,這也讓他形成了一絲不苟、循序漸進的發展邏輯。

他的規劃是:在PC端,經過兩代產品的進化,超極本今年有望在Windows 8和新一代Haswell平台的加持下實現突破;在移動端,今年英特爾會將Atom系列晶片的製程從32納米提升到22納米,並可能採用3D三柵極電晶體技術,拉近與高通的差距,具備與ARM陣營爭奪市場份額的實力。

2014年或2015年,隨著14納米製程的採用及架構的更新,英特爾將具備與高通比肩的實力。

但它的前景並非一片光明。

PC市場整體萎縮,ARM陣營如日中天,讓英特爾承受著來自股東和評論家的巨大壓力。

歐德寧顯然不願意「人走茶涼」;於是,他選擇了一手提拔的科茲安尼克,繼續沿著自己鋪設的軌道前進,以完成遺命。

歐德寧的意見固然重要,但英特爾作為PC晶片行業龍頭的深厚實力,則是「歐德寧二世」順利上位的根本保障。

防守反擊

去年11月,當歐德寧宣布提前退休時,外界紛紛評論稱他是由於在移動領域動作緩慢「黯然下台」。

不過,英特爾官方給予了歐德寧很高的評價,稱他「成功帶領公司經受住了各種困難和行業變遷的挑戰」。

儘管有刻意誇讚的因素,但可以推斷,如果董事會並不認可歐德寧的工作,就不會接納他的建議,把他的嫡系科茲安尼克推上「掌門」之位。

從財務數據來看,英特爾在歐德寧主政的幾年間,運營現金流達到1070億美元,累計派息235億美元,季度派息從0.08美元增值0.225美元,漲幅達181%。

這讓投資者和華爾街感到安心。

更關鍵的是,這一成績是在PC產業停滯不前,甚至加速下滑的大趨勢下取得的。

在歐德寧時代,英特爾的中流砥柱依然是PC和伺服器業務。

上一財季,英特爾PC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63%,伺服器業務占21%,兩者共計84%,帶來了36億美元的運營利潤;另一方面,包括手機晶片在內的其他業務僅占總營收的3%,可謂微不足道。

可見,歐德寧的戰略思想是立足防守,保住傳統晶片業務的優勢地位;移動晶片則屬於探路階段,無論成敗,都不會影響大局。

「防守反擊」,仍將是英特爾在科茲安尼克時代的主流策略。

在防守方面,歐德寧的英特爾已做得足夠好:市場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本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第一季度英特爾占據全球PC晶片出貨量的85.2%,創下11年來的新高。

現在的問題是,科茲安尼克如何率領笨重龐大的英特爾,發起輕靈飄逸的反戈一擊。

PC市場大局已定,英特爾的反擊只能發生在移動晶片市場。

面對高端市場的高通和低端市場的聯發科,英特爾缺乏渠道和積累,很難通過市場手段獲勝。

它的最大優勢,依然是強勁的現金流,以及數十年積累的晶片設計水平和製造水準。

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英特爾才會選擇工程師出身的科茲安尼克,希望複製PC領域的成功模式,再度用技術取得領先。

在足球領域,防守反擊並不一定是弱隊的打法,在科技領域亦是如此。

科茲安尼克是歐德寧最後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英特爾的命運或許早在7年前已被歐德寧鎖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英特爾或正受困中國市場和雲計算業務

訊 1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對於許多科技公司來說,中國龐大的市場和雲計算業務一直是他們實現增長的樂觀所在,但是英特爾當地時間周四作出的季度財績預期卻引發出投資者對該公司在中國市場及雲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