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還沒來就被這些手機玩壞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5G的故事很多,公司前途、行業格局、國家利益都摻雜其中,從2016年以來的幾次會議引人關注,聯想甚至里外不是人,但真正被玩壞的是消費者。

這次挑事的還是聯想,接棒的是小米。

多事之秋的聯想8月2日在芝加哥發布了一款新手機moto z3,這也是日薄西山的摩托羅拉的最後貢獻,9月的聯想創新大會上,楊元慶確認這是全球首款5G智慧型手機,晶片也從原來的驍龍835升級為高通首發的855,異形開孔配備高通5G模塊後,被充滿想像力的命名為聯想5G連結,用楊元慶的說法,這個模塊「將於2019年進入市場」。

moto z3的顏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小米隨後跟進,mix3此前已經有各種曝料,10月25日將正式官宣,大機率還是用驍龍845,文案保持了小米風格,「心夠大,事就小了」等等。

之前還懸在雲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5G商用概念一夜之間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聯想和小米聯袂的這波熱炒有兩個實錘。

其一,不管是驍龍845還是855,也不管是855是不是傳說中的8510,高通這代晶片都不支持5G,解決方案就是外掛28nm的X50 5G基帶,完整的高通5G方案必須等待865的誕生,首發機型大機率是三星GALAXY Note 10而非國產手機。

其二,外掛的偽5G雖然只是個概念,仍不失為圈錢利器,moto z3配置平庸,造型奇葩,卻站上4000元門檻,小米mix3還未公布售價,按上代機型的尿性,外界普遍估計在3000多元,是不是偽5G且不說,價格真是隨行就市了。

小米和聯想:汝可識得此陣!

其他友商並沒有急於推出5G手機,聯想和小米為什麼先擼為敬?二者情況又不同。

聯想處境艱難,用概念炒熱點是殊死一搏;mix是小米技術回歸的產物,但除了創造全面屏這個名詞並沒有值得一提的創新,搶5G也是無奈之舉,假如給這些早產兒做個恰當定義,最合適的提法就是無測試、無標準、無頻譜、無牌照的四無產品。

魅族已是國產手機的三流角色,但黃章有個說法很實在:

「5G我們肯定要做,但5G第一代產品可以說就是測試機,第二代是測試機改進版,至少第三代後對普通用戶來說才是嘗鮮版,能否成熟大批投入市場都未必。

普通用戶不用太心急,沒必要買個5G半成品增加不必要的負累。

我希望能比較成熟的時候再推出市場。

移動和電信確實說過明年試商用5G,真的就是說說而已,目前5G頻譜沒有劃分,牌照沒有發放,網絡沒有建成,基礎技術標準和原型機驗證都付闕如,C端產品就出來了,這不是開玩笑嗎?

2013年3月面世的三星GALAXY S4就主打4G LTE,當年12月三大運營商分別拿到牌照,一切如在弦上,所以頗有好事者為此埋單,實際到2014年12月新浪微博組織4G測速活動時,發現即使在一線城市,4G信號的區域差異仍然極大,而4G升5G要比3G變4G複雜得多。

小米和聯想的5G手機用的是高通的soc+X50 5G modem方案,OV早就做過測試,也是5GRelease-15標準誕生之前就有的老物,小米很樂觀,林斌覺得「小米手機已成功打通5G信令和數據鏈路連接,本次連接使用高通驍龍X50 5G數據機及配套射頻方案,並針對手機主板堆疊、射頻/天線設計做了針對性優化,為推出5G手機打下堅實基礎。

小米放出的5G信號測試圖

真相是由於無法集成在處理器之中,外掛模式的成本、功耗和天線都不好解決,連過渡方案都算不上。

小米和聯想都不是參與5G標準和協議制定的企業,此前第二輪5G投票50多家中國廠商的票源讓華為勝出,小米也在其中,但為了搶第一波紅利,實際機型押寶的卻是高通方案,人稱「買基帶送AP」的高通方案其實並不便宜,單模5G手機專利授權費是2.275%,多模5G手機3.25%。

按單部手機2000元的價格計算,中國手機廠商一年向高通繳納的專利費就有350億元之巨,當然小米和聯想這波也不虧,低端晶片控制了成本,信號差、兼容差都不重要,只要有人願意為根本用不上的概念埋單,這事就有價值,周瑜打黃蓋而已。

腦子是好東西,別為概念充值。

5G這麼熱與它對用戶體驗的革命性改善有關,20gbps的傳輸速度從根本上解決了雲端計算和大數據處理問題,1ms的E2E低時延會讓遊戲中互動響應更快,100萬/km2連接數密度將以更低的成本接入更多的物聯設備。

但這是指未來的5G,對現時的5G手機只有三句話。

1、不能買

小米喜歡講技術,mix3如果用了驍龍845,不過是發布了1年的低端貨,就算已經變成雷兔兔的安兔兔也沒法撐場,除了遠遜於7nm的10nm技術和軟體AI,高通最後一代4G基帶X20的網絡支持也一直是弱項。

小米的拍照一直是短板,今年3月發布mix2S之後雷軍才意識到這一點,2018年5月成立單獨的相機部門,小米一直強調全面屏概念的歸屬權,但在大部分手機都強攻屏占比的今天,這個詞本身已經沒有任何溢出價值。

2、不好用。

國產手機搶話語權是本能,5G聽起來很誘人,但消費者真沒必要為一個不存在或者說幾年內根本用不上的功能埋單。

按現在規劃的路線圖,5G普及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基礎技術標準牽扯多方利益,需要經過主要玩家的反覆討論,國家要給運營商發牌照,運營商拿到頻譜才能走設備招標流程,小範圍組網至少有1年的測試期,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樂觀估計也要五年左右。

所謂5G手機已經不是好不好用的問題,而是根本沒用。

3、趕緊換。

已經被信仰充值了怎麼辦?趕緊割肉,因為經濟下行和手機同質化的雙重影響,中國人的平均換機周期已經從18月延長到22個月,即使如此,你的手機也等不到5G真正普及就過氣了,所以找到另一個被信仰充值的下家很重要。

手機何時才能與5G一起食用?

各種吊炸天的介紹很多了,但5G在產業、技術和標準層面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身為消費者,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備,很容易墜入某些品牌的惡意炒作。

1、5G基礎設施還沒有完全建立。

華為9月30日剛剛推出基於非獨立組網(NSA)的全套5G商用網絡解決方案,明年3月才會有基於獨立組網(SA)的5G商用系統,5G技術標準要到明年12月才會最終確定,而且由於頻段遠多於4G,基站數量可能多出3-4倍,完成組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5G變成觸手可及的消費品依賴三個前提條件:

(1)商用5G網絡,這是一切的基礎;

(2)運營商的5G網絡商用通道,這是運營的載體;

(3)支持5G網絡的晶片基帶,比如華為的麒麟980+巴龍5000調節器,或許未必是最終方案,但狙擊偽5G手機足夠了。

2、提前銷售未經測試的半成品有點不負責任。

任何新技術在商用前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小範圍測試,入網手機更需要一系列的安全和質量評估,5G現在沒有公認的標準,好處是無法驗證,可以隨便吹牛,壞處是沒有保障,處罰也沒有依據。

3、真正的5G手機3年後才會出現。

搶票5G是國產手機的大趨勢,小米和聯想之外,OPPO也說自己是「首家量產5G手機的廠商」。

純粹從技術上說,4G足夠滿足一般需要了,5G的快只是表象,真正的優勢在於高密度連接支持了萬物互聯,這涉及很多因素,如果不為了炫富,真沒必要當小白鼠。

​5G是好東西,但目前只是故事,聽聽各方吹牛無妨,但管好錢包比什麼都重要,腦殘粉願意為信仰充值的例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MWCS 2018:5G手機那些事

集微網綜合報導,在本屆MWCS 2018上,我們雖然沒有見到有所謂的5G手機展出,但是從國內運營商、移動晶片廠商、手機廠商三個方面的表現看,我們不難得出距離5G手機登場的日期越來越近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