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廠商在智能電視都扮演著什麼角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滾滾歷史長河,淘沙礫金,在網際網路這樣一個行業就曾出現過大大小小的戰事,電商、O2O、支付......包括現如今的AI之戰,然而有一個領域,似乎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智能電視產業。
自貝爾德發明了可以映射圖像的電視裝置之後,1939年,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短短几十年間,就已經跨越到了彩色電視行列。
而我國在1958年3月17日首次引進黑白電視機,之後就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在過往的十年間,老牌電視廠商經歷了一場措手不及的命運洗牌。
網際網路大潮來臨,網際網路巨頭盯上了電視這個戰場。
巨頭跨界顛覆「收整山河」,傳統製造廠商陸續「被包養」。
中國擁有很好的電視消費群體,電視企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將技術發揚光大。
在電視設計、研發、生產、供應等方面形成了強大而完善的體系,唯獨螢幕和晶片兩大核心部件,一直以來是國產電視廠商的「心病」。
目前,在螢幕這塊,依舊是索尼、三星、LG、夏普、飛利浦、奇美、友達等廠商獨霸市場;電視晶片也是台灣的聯發科和開曼晨星占主要市場份額。
國產電視晶片崛起的大環境
首先是晶片,新時代的到來,隨著人們對電視的畫質、便捷性要求越來越高,電視晶片成為了眾多電視廠商爭相競爭的關鍵籌碼,晶片性能對於電視的體驗至關重要。
智能電視需要既能完成傳統電視的解碼顯示功能,又能運行作業系統和眾多應用,因此晶片設計上兩方面均要兼顧,可以說電視晶片是智能電視的「大腦」。
與手機晶片不同的是,電視晶片主要控制電視的畫質、音質、運行速度、解碼功能等。
和其它晶片的發展一樣,大陸早期的電視晶片幾乎全是進口,而這其中,台灣晶片占據了市場主流,晨星、聯發科、聯詠科技、瑞昱半導體四大電視晶片企業壟斷國內市場。
早期我國的晶片設計人才緊缺、企業資金有限,多方面原因造成了電視晶片對進口的依賴。
一方面,台灣企業藉助自身優勢漲價,晶片採購的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國家和企業意識到「電視晶片」的重要性,紛紛下苦功,一時間,國內掀起了一股「晶片」研發狂潮。
依託於彩電市場的用戶基礎,國內巨頭海信在2001年開始自主研發電視晶片,終於在2005年成功研製中國第一顆電視晶片海信「信芯」。
目前國內電視晶片的當紅「炸子雞」當屬華為海思,華為海思的hi3751V600、hi3751V510晶片,正成為多個品牌4K電視的「心臟」,包括夏普、海信、康佳等多個品牌都使用上了海思晶片,目前出貨量超過千萬顆,國內市場份額超過三成。
如今,銳迪科、晶晨半導體等廠商市場份額也在提升。
國內電視晶片崛起的四大原因
一、國家重視電視晶片
中國本身就是生產大國,同時國家在政策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這給電視晶片的發展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海信、海爾均具有國企背景,它們紛紛投入巨資研發「電視晶片」,體現了大力發展的決心。
二、國內晶片企業的奮起直追
國內企業非常給力。
2010年,銳迪科推出了應用於地面數位電視接收的高性能射頻接收晶片RDA5880,這是在國內該領域首顆成功上市的晶片,晶晨半導體在2015年發布了全球首款4K插卡式智能電視處理器解決方案——T866(主晶片)+T101,這一解決方案主要功能是基於Amlogic T866晶片,據悉,Amlogic T866主控晶片成功應用在海爾「魔卡電視」和大麥「分體電視」上。
三、國內電視市場體量大,智能電視是一片藍海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視消費市場,占據一半的市場份額,而智能電視又是未來 的一片藍海,電視晶片的市場前景不可限量。
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智能電視保有量即達到了1.93億台,同比增長31.9%。
四、「漲價潮」給了國內電視晶片更多的機會
近年來,對於電視企業而言,上下游的壓力是很大的,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讓成本控制成為廠家關注的重點。
面板連年上漲,進口的電視晶片也一樣。
由於台灣的晨星被聯發科收購,市場形成了「壟斷」,價格提升很多,很多電視企業舉步維艱。
這給了國內電視晶片企業提供了機遇。
目前國內智能電視晶片主要以單晶片為主,一方面有成本優勢,另一方面降低了智能電視的設計和研發難度,相對於進口關稅等成本,國內企業的優勢明顯。
為什麼說中國晶片產業正進入爆發期
2013年中國晶片進口花費的資金超過石油進口,讓國人開始關注中國晶片業的發展,2014年9月中國成立晶片產業扶持基金1500億進一步炒熱了這個話題,中國大陸晶片產業眼前的目標就是台灣,相對台灣,...
網際網路電視,無所不在晨「芯」:電視晶片霸主如何煉成
選網際網路電視,不能不選「芯」。網際網路電視性能配置單中的Mstar,到底何方神聖?PC時代是英特爾 + Nvidia,移動網際網路是高通 + 博通,TV網際網路時代,看不見的巨人,輪到Msta...
分析|國產電視晶片發展現狀及製造難點
電視產業,歷經40年快速發展,一直是中國支柱產業之一。電視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集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光學、電磁學、材料科學、衛星技術、數位訊號處理、色度學、人類視覺科學等多學科成果於一身,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