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虧4年,裁員3700人,丟蘋果大單的日本顯示器巨頭JDI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慮到JDI的第一大股東為日本政府背景的INCJ,像夏普一樣被外國企業收購控股權的機率並不大,但以上同行與JDI技術合作層面應該不成問題,也不排除有收購少數股權的可能性。

近日,經營持續惡化的日本顯示器巨頭JDI(日本顯示器公司)公布了重組計劃。

該計劃的重點是裁員約3700人,對虧損體制進行改革以及2017年度內推進包括資本注入在內的與外部企業合作計劃。

早在去年鴻海收購日本另一顯示器巨頭夏普之時,外界就預測同樣連續多年虧損的JDI或步夏普後塵。

此次JDI重組計劃中明確提出將在年內推進資本注入,與此同時包括夏普和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等國內同行都對JDI虎視眈眈。

另外,由於丟掉了占營收50%以上的蘋果這一大客戶,JDI的虧損也將進一步擴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JDI會成為夏普「第二」嗎?

含著金鑰匙出身卻連虧4年

JDI成立於2012年,由日本政府背景的投資基金INCJ(產業革新機構)整合了索尼、東芝和日立三大廠商的 LCD 螢幕部門而成。

目前 INCJ 是 JDI 的第一大股東,擁有其35.6% 的股份。

整合了三大知名廠商的技術和人才,又有日本政府的撐腰,JDI無疑是含著金鑰匙出身。

從過往幾年的經營業績來看,JDI非但沒能利用好以上「優勢」,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劣勢」。

一方面,日本政府為保護國內技術不外流,國外公司收購日本公司時常常會受到非常多阻礙;另一方面,為避免大規模裁員,日本政府也會極力拯救可能破產的大公司。

INCJ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助長了大型老牌日企的這種不思進取的精神。

相比之下,韓國的三星等競爭對手卻不斷加強研發和市場營銷,在市場上占得先機。

日本兩大顯示器巨頭的夏普和JDI均節節敗退,夏普已於去年被鴻海收購,JDI也可能步其後塵。

PitchBook的數據顯示,在截止2017年3月31日的2016財年中,JDI凈虧損約2.8億美元,而之前的2015和2014財年分別虧損2.82億美元和1.02億美元。

另據日經中文網的分析,除工廠的合併與關閉以及裁員外,加上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減損、不良庫存的沖減,2017財年(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需計入1700億日元的特別虧損。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液晶螢幕持續低迷,2017財年的合併財報預計最終虧損2000億日元(約18.2億美元)。

這樣,含著金鑰匙出身的JDI幾乎是交出一份全差評成績單——連續4年虧損。

此外,由於技術跟不上,JDI還丟掉了蘋果這一大客戶。

根據JDI公布的財報資料顯示,蘋果在其2016財年(2016年4月-2017年3月)整體營收中占比高達53.8%,毫不誇張的說,JDI的半條命都是蘋果給的。

然而,由於2017年下半年的iPhone8將搭載OLED螢幕(當前僅韓國三星擁有量產OLED的能力),最新消息更是顯示蘋果2018年預計推出的新款機型都將採用OLED,這對於營收極度依賴蘋果的JDI簡直是雪上加霜。

JDI目前的LCD螢幕在與OLED螢幕的各種技術對比上幾乎也是全落下風。

一份LCD和OLED優缺點全方位對比分析的評測報告顯示,在黑位水平、對比度、視角、色域、顏色均勻性等圖像質量方面的參數上,OLED完勝,LCD僅在功耗和成本上占優。

也是因為成本原因,首先應用OLED的是蘋果和三星或華為等高端機型。

但隨著OLED技術的逐漸成熟,其成本也會下降,OLED不斷占領LCD市場只是時間問題,若JDI不能在OLED技術上迅速跟上節奏,虧損仍會持續。

而最新消息顯示,JDI的OLED量產要等到2019年才能實現。

要想在OLED縮小與三星的差距,加大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連續虧損的JDI自然繼續外部資金的投入,這也是為什麼「資本注入」會是其此次重組計劃的重點之一。

夏普出售案顯示日本政府態度轉變

誠如上文所提及,一直以來,日本政府為保護國內技術不外流,國外公司收購日本公司時常常會受到非常多阻礙,但近來的兩筆日本知名企業出售案以顯示出日本政府在這方面態度的轉變。

2016年4月,鴻海以約35億美元收購夏普66%的股份,為這場一波三折的收購畫上了句號。

早在2015年4月,鴻海就提出收購夏普,但一開始就遭到日本政府的狙擊,理由就是通常的擔心技術與專利外流。

其後,政府背景的INCJ登場,2016年1月,INCJ表示將向夏普注入3000億日元(約25億美元)資金,因其3000億日元足以令夏普終止虧損並實現復興。

雖然鴻海當時(2016年1月)的報價是INCJ的一倍以上(6250億日元),但夏普方面當時仍傾向於接受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救助方案,因為政府救助能夠讓夏普把技術繼續留在日本國內,並能夠與日本企業進行更緊密的協作。

鴻海的收購計劃一度瀕臨流產。

至2016年2月,由於INCJ堅持不提價,夏普已表態稱傾向於接受鴻海收購。

但INCJ對於夏普董事會兩位董事的身份提出了質疑,這兩位董事代表持有夏普股權的一家基金,因此在有關夏普交易的決策中,存在利益衝突問題。

即使在收購的最後一刻,INCJ仍通過製造輿論的方法來試圖阻礙該交易可見日本政府對本國企業的保護主義心態。

雖然日本政府在夏普出售案中做出了以上阻礙動作,但最終鴻海收購成功收購夏普,這或多或少顯示出日本政府的改變。

一方面,若日本政府極力反對該交易,動用法律、政策等都能達到阻止交易的目的,就像美國CFIUS一樣,實在不同意就一紙反對;另一方面,INCJ可動用的資金高達180億美元,但出價卻僅25億美元(3000億日元),若堅決反對,完全可以加價擊退鴻海。

因此,日本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是轉變了以往保護日本企業的態度(至少沒有以往強硬),默許了該交易。

JDI的LCD技術已不算領先技術,而號稱「液晶電視之父」的夏普也已出售,很難想像日本政府會在JDI引入外部資金上製造太大實質性障礙。

目前,鴻海與國內的京東方、天馬微電子均傳出有意入股JDI的消息。

但考慮到JDI的第一大股東為INCJ,像夏普一樣被外國企業收購控股權的機率並不大,但以上同行與JDI技術合作層面應該不成問題,也不排除有收購少數股權的可能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普裁員人心思變 鴻海併購難挽殘局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耗資7000億日元(約408億元人民幣)的跨境收購似乎走得並不太順利。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再次虧損後面臨降低成本的壓力,夏普公司正在考慮實施規模最高達2000人的大裁員。裁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