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美國市場願景受阻,華為改變商業策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世界其他地區大肆擴張,華盛頓的障礙卻阻止了它在美國開展業務的計劃。

中國深圳——華為的高管們周二在酒店的一間豪華宴會廳里向人們展現了未來宏圖。

這家中國電子巨頭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為無線時代提供通訊設備的供應商,現在它希望為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其他變革性技術提供數字主幹。

但是,這個未來看起來似乎越來越多地不包括美國。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周,華為解聘了五名美國員工,其中包括威廉·B·普盧默(William B. Plummer),他是負責公司贏得華盛頓好感這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高管。

這些知情人士說,華為也在縮小其在美國的政治攻勢,並可能會結束為消除華盛頓認為其與中國政府有關係的指責而作出的長達十年、但基本上無效的努力。

這一策略上的改變,是隨著華為在美國拓展業務的前景日益黯淡而出台的。

周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已投票通過一項新規定,該規定可能會在實際上扼殺華為在美國已經很少的業務。

儘管擬議的規則並沒有提及華為的名字,但它將阻止那些得到聯邦政府補貼的電信運營商使用那些被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供應商。

與其他無論美國、還是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一樣,隨著川普政府加大了阻止中國高技術野心的努力,華為也被捲入中美交火之中。

中美正在進行一場新型的冷戰,兩國對對方技術的懷疑越來越多,勝者的選擇要看其對國家的忠誠度。

華為的最新舉動表明,它已經接受了自己在美國進行政治鬥爭中無望獲勝的現實。

減少與華盛頓溝通的最近一個例子發生在1月,當時在全世界幾乎所有計算機的微處理器中發現了安全漏洞。

美國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致信華為創始人,詢問該公司對那些漏洞知道些什麼,以及華為如何受這些漏洞的影響。

華為決定不予回應。

「有些事情的方向是不能以我們的意願而轉移的,」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周二在公司與分析師的年度會議上說。

「有些事情,當你放棄時,你實際上會感到更輕鬆。

華為的主要中國競爭對手中興本周也在華盛頓遭遇了新的障礙。

美國商務部表示,將禁止這家規模小得多的公司購買美國零部件。

此前,在一次對可能違反美國制裁的調查中,中興對美國政府做了虛假陳述。

儘管如此,華為的經驗也顯示,在遏制中國在全球其他地方前沿行業的影響力上,美國政府所能做的微乎其微。

在周二與分析師的會議上,華為的高管強調了歐洲和亞洲的增長機遇。

該公司稱,華為由員工、而不是中國政府所有。

高管們還描述了讓華為的業務進一步多元化的野心,他們希望華為能夠幫助各種類型的機構通過雲計算和人工智慧來改變自己,不僅僅是無線運營商,還有包括工廠、政府和警察。

「對華為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更好地為運營商服務,」公司的一名總裁汪濤(David Wang)說。

相反,「我們必須更加努力,以應對所有行業面臨的更廣泛的挑戰,」他說。

華為在美國的麻煩自2012年以來一直不斷增加,當時,一份國會報告警告說,華為的設備可能被用來監視美國人,或讓美國的電信網絡不穩定。

當年,華為在遊說上花了120萬美元;去年,華為在這種努力上花了六萬美元。

2012年起,Verizon和AT&T等美國主要運營商一直迴避華為。

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已經對華為可能違反美國對伊朗和朝鮮制裁的行為發出傳票。

華為想成為主要的智慧型手機品牌的雄心壯志於今年遭受挫折,因為AT&T放棄了銷售其手機的交易。

華為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僅次於三星(Samsung)和蘋果(Apple)。

而且,美國國會還將討論一項阻止政府機構和承包商購買華為產品的法案。

華為已多次表示,其產品不構成任何安全威脅,而且它在任何有業務經營的地方都遵守當地的法律。

儘管如此,上周的解僱似乎是華為在承認,它未能消除圍繞著公司的政治烏雲。

華為負責對外事務的副總裁普盧默在公司工作了近八年。

他是華為對美政策團隊中不是中國公民的最資深成員。

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會有人取代他。

華為在美國的政策活動由最近履新的張瑞軍領導,他於九個月前上任,此前曾在墨西哥和俄羅斯為華為工作。

華為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任何解僱都只是為了更好地讓資源與「商業戰略和目標」相匹配。

「員工規模或結構的任何改變都僅僅反映了標準的商業組織結構,」他說。

華為於30年前成立,去年的營收為930億美元,與谷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相比並不遜色,比其在電信設備方面的兩大主要競爭對手——芬蘭的諾基亞(Nokia)和瑞典的愛立信(Ericsson)——的總和還多。

在下一代移動網際網路或5G方面,華為已在技術開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可能比它們的美國同行更快地部署5G網絡,至少一開始是這樣。

但隨著5G技術在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湧現,諾基亞和愛立信將迎頭趕上,紐約新街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師皮埃爾·費拉古(Pierre Ferragu)說。

儘管如此,華為的電信業務可能會隨著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盟友對本國國家安全風險有所權衡而受到影響。

韓國一家領先的無線運營商的執行長上個月對《韓國先驅報》(The Korea Herald)表示,公司對是否使用華為的5G設備沒有把握。

華為在美國的客戶將會受到擬議中的FCC規定的影響,美國農村地區的小型網際網路公司可能會很快需要尋找新的設備供應商。

這些運營商喜歡華為的設備,農村無線網協會(Rural Wireless Association)的總法律顧問卡麗·班內特(Carri Bennet)說,該協會是擁有不到10萬用戶的美國電信公司的一個行業組織。

「他們就是喜歡,」她說。

「設備好用,客戶服務支持很棒,」而且價格也很誘人,她補充說。

該協會的成員甚至還把華為高管威廉·萊維(William Levy)選進了他們的董事會。

班內特說,華盛頓應該建立一個測試電信設備安全漏洞的機制,而不是將具體的製造商列入黑名單。

「這些依賴這種支持的公司沒有資金來徹底改造它們的整個網絡,」她說。

「公共安全、得到911服務、寬頻——這一切都將開始崩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紐約時報:5G時代大幕將啟,華為瞄準領袖地位

過去,頂尖科技人士坐下來制定支撐當今手機網絡的全球標準時,中國基本上處於旁觀的位置。過去,西方公司擁有這個領域的許多關鍵技術,也很繁榮。現在,世界正在為新一代移動網際網路做準備——它可以讓你在短...

大突破!華為一舉拿下印度

文 | T教授美國人借「安全問題」抹黑著華為,華為卻用「實際安全」打著美國人的臉!上周五(2.23)印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Bharti Airtel(相當於中國的中移動)聲稱,他們聯合華為在德里附...

傳言終坐實,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

在經過之前的傳言以後,今天諾基亞終於正式宣布以 16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法國網絡設備商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也由此成為一個可以抗衡愛立信的網絡設備供應商,合併後的公司在全球無線設備市場的份額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