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作為中國企業家的傑出代表,任正非是如此的懂技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就在昨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總部接受來自國內媒體的集體採訪。

任正非妙語連珠,也十分接地氣,一口氣回答了30個問題。

其中大篇幅涉及5G、人工智慧、晶片、網絡、安全、無人駕駛、終端、物聯網等等,幾乎囊括了華為所有的技術產品線。

沒想到,作為中國企業家的傑出代表,任正非是如此的懂技術。

關於5G,任正非不僅強調了華為自身在5G方面的技術領先性;也從更加「審慎」的角度,指出了5G商用的前景。

華為5G的領先性

任正非:全世界能做5G的廠家很少,華為做得最好;全世界能做微波的廠家也不多,華為做到最先進。

能夠把5G基站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基站的,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就是華為。

將來我們5G基站和微波是融為一體的,基站不需要光纖就可以用微波超寬頻回傳。

有人說過去這隻適用於廣大農村,但5G是超寬頻,微波也是超寬頻,這也適合廣大西方國家。

因為廣大西方國家遍地都是分散的別墅,是要看8K電視、高速的信息消費,那就需要買我們的設備。

當然,它可以不買,那就要付出非常昂貴的成本來建設另外的網絡。

我們在技術上的突破,也為我們的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帶來更多生存支點。

所以,我們沒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麼擔憂。

5G的商用前景

任正非:有個老師辭職說世界很大,她想去看看。

我想說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好多地方我們可做5G的,我們暫時還做不了那麼多。

少數地方的拒絕不能代表我們在大多數地方被拒絕。

而且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誇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

因為我們跑得太快了,我們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一直講啊講,就把事情誇大了。

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

人們現在的需要就是寬頻,而5G的主要內容不是寬頻。

5G有非常非常多的內涵,這些內涵的發生還需要更多需求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時期。

不要把5G想像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

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日本和韓國還是4G,日本、韓國把4G運用到非常好,就足夠滿足使用。

我們的4G沒有用好,打開我的手機只有20~30兆,實際上我們提供的4G是可以到300~400兆,足夠看8K電視。

但是我們的網絡,白天打開就只有二三十兆,只能看4K,沒法看8K電視。

為什麼?網絡結構不好。

網絡結構不好是啥?還是沒有數學家在研究運營商的網絡結構。

所以網絡結構性的問題沒有解決,5G用上來和4G差不多。

就好比我嘴巴很大,但是喉嚨很小,我吃一大塊肉還是一口吞不進去。

因此,不是5G的基站是萬能的,大家別那麼著急。

5G接下來估計還要進入毫米波,毫米波就是只要你多加一倍的錢,帶寬可以加一百倍,就是一秒鐘你可以下載幾十部高清視頻,這個我們已經在實驗室裡面都能完全做出來。

5G現在暫時還沒有充分發揮出用處,太快了。

這次中央台用來在深圳(5G)直播春節聯歡晚會,也只是個演示性作用,這種演示還不足以變成大規模的商業行為。

關於網絡安全,任正非表示未來5年,華為將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做全世界最好的網絡。

並將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作為「永遠」的最高綱領。

做全世界最好的網絡

任正非:關於網絡安全問題,要把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區分開來,現在混淆在一起了。

華為30年來在170多個國家、為30多億人提供了網絡服務,有良好的安全記錄。

但是我們還需要不斷進步。

我們現在要重構軟體架構體系,朝著「網絡架構極簡、網絡交易模式極簡、網絡極安全、隱私保護遵從GDPR」這四個目標的要求。

我們在未來五年大量投入研發費用,做全世界最好的網絡。

五年以後,年銷售收入可能比今年多一倍多。

網絡安全是最高綱領

任正非:過去我們是普通的傳輸和交換時代,任何病毒都進不去,所以最早80年代使用的通信系統沒有網絡安全問題。

後來由於IP的出現,IP繞來繞去,可能會多幾個缺口。

未來時代是雲時代,到處都是缺口,誰把網絡安全做好了,客戶就會買誰的。

我們把網絡安全提升了這樣的高度來認識,是因為我們面臨未來要支撐雲時代。

不是今年,是永遠的。

關於人工智慧,任正非指出,未來20-30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在生產方式上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別害怕人工智慧這個泡沫破滅。

有一場巨大革命

任正非:未來信息社會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在生產方式上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比如,工業生產中使用了人工智慧,大大地提高生產效率。

大家參觀了我們的生產線,那還不能叫人工智慧,只是一部分人工智慧,但是生產線上已經看不到太多的人。

五年以後,這條生產線上可能只需要五、六人,甚至兩、三人,主要是做維修。

當然,我們的生產線上很多人都是博士,不是普通操作工人,特別是光晶片生產中,會動手的博士還特別少。

別害怕人工智慧這個泡沫破滅

任正非:人工智慧有可能是泡沫。

但別害怕這個泡沫破滅,那些失敗的專家工程師,我們招聘,為什麼?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生產結構,改變我們在全世界的服務結構,我們需要這些人。

為什麼我要失敗的人呢?失敗的人就是理想太大,平台太小。

但是我的平台很大,能夠容納你跳舞。

為什麼人工智慧會出現泡沫化?就是同一個東西,這個世界實際上只需要一家公司,比如說辦公系統,誰還能取代微軟?真正的機器人出來後,90%的機器人公司就困難了。

因此,我很難解釋人工智慧是不是有泡沫。

我們公司在工程上,比如新疆高山上的基站,是京東快遞小哥騎著摩托上了山,把設備按照我們的說明裝好以後,我們人在西安調測,調測通過就驗收了,報告、發票就出來了,錢就付給你了。

如果我們不是採用人工智慧的方法提升生產效率,我們公司就不可能實現低成本,不可能獲得高利潤,也不可能加大對未來的戰略投入。

關於晶片,任正非表示,不進入基礎研究,就有可能落後於時代。

不領導這個時代,就能賺超額的錢,我們就不可能有超額的投資,那我們就變成一個代工廠了。

進入基礎研究

任正非:我們為什麼要走在前面?新技術進入時代的周期變短了。

過去是等到科學家做方程,經過五、六十年,終於發現這些方程有用。

從電磁理論,又經過五、六十年,發現電磁理論可以用於無線電;又經過了幾十年……。

今天已經不可能了,這個過程縮短非常厲害,即使不能叫毫秒級,也是極短級。

如果我們還是等著產業分工,不進入基礎研究,就有可能落後於時代。

但是如果公司不做,我們就不能領導或領先這個時代,那我們就不能賺超額的錢,我們就不可能有超額的投資,那我們就變成一個代工廠了。

我們為什麼能胸有成竹一路領先?在電子上我們已經做出最先進的晶片ARM CPU、AI晶片,在光子的交換上,我們也是世界最領先的。

在量子方面,我們在跟隨,至少在研究別人的量子計算機出來後,我們怎麼用。

我們在電子、光子、量子這三者之中,有兩者是走在人類社會前面的,在量子計算是跟在後面的。

所以開展基礎研究,才可能有超額利潤,才有錢做戰略投入,才能領導社會前進。

外面的科學家歡迎我們,因為我們就是把他們當作燈塔,我們不侵犯他們的任何利益。

美國有一個拜杜法案,賦予大學和非盈利研究機構對於聯邦政府資助的發明創造可以享有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從而產生了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強大動力。

我們也按照拜杜法案,我們沒有什麼私心,但我們不是和學校合作,主要是和教授合作,必須有這個領軍人物我才跟你合作。

時不我待

任正非:這次總理去比利時參觀了IMEC的一個設計平台,總理看到這個平台能把人類電子帶寬提高到3納米和1納米。

如果到了極限,還滿足不了人類的需求,石墨烯這時也還不能替代矽,怎麼辦?我們就把晶片疊起來,但最大的問題是要把這兩個晶片中間的熱量散出來,這也是尖端技術。

所以說,熱學將是電子工業中最尖端的科學,這方面我們的研究也是領先的,就是太抽象了。

所以,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來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關於無人駕駛,任正非指出,現在無人駕駛等都是時延問題。

無人駕駛的時延

任正非:現在無人駕駛等都是時延問題。

前段時間,我太太和我小女兒在歐洲乘坐德國無人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狂奔了兩個多小時,歐洲已經在進入L3階段的無人駕駛。

大家也看到我們和奧迪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合作,也是L3階段。

無人駕駛最高是L5階段,達到L5階段5G開始起作用,但是還有時延問題。

所以,現在真正無人區的探索就是降低時延,任何電路都一定有電容、電阻,一定會產生時延,人類社會要求無時延的時代是不存在的。

時代發展進入飽和曲線階段,我們剛好在這個曲線的平頂上,新公司很容易追上我們。

這就是我們認為未來的風險。

你們看,現在做一個電子產品多簡單,買幾個晶片一搭就出來了。

我們的優勢慢慢也不再是優勢,這個領域裡,我們擔憂也跑不動了。

關於智能,任正非指出,世界會變成一個智能社會,智能社會的感知需要終端。

未來終端的路很寬廣,包括物聯網等,手機只是終端的一個領域。

智能社會

任正非:大家知道,世界會變成一個智能社會,智能社會怎麼感知呢?必須要靠終端,終端的感知要靠傳感器、顯示器。

所以,未來終端的路很寬廣,包括物聯網……,手機只是終端的一個領域。

其實我們做的就是「管道」,給信息流提供一種機會。

我們做的伺服器存儲不就是「管道」中的一個「水池」嗎?終端不就是「水龍頭」嗎?所有這些技術都是一脈相通的。

為什麼華為終端的技術進步那麼快?是因為我們在管道技術上的戰略儲備很多,我們用不完,就把這些部門劃給終端,科學家都為它們服務,所以很快就躍上來了。

因此,跨界這個問題,我們是永遠都是不會做的。

前天西方記者也問我「你們會不會造汽車?」我說,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

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

決不會造車的。

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