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道義 只為利益諾基亞對陣蘋果專利大戰透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來,諾基亞與蘋果之間的專利大戰愈演愈烈。

先是蘋果在美國起訴諾基亞與9家專利流氓公司共謀,對蘋果進行專利敲詐;緊接著,諾基亞在德國和美國發起反擊,起訴蘋果32項專利侵權;而一天之後,諾基亞再次宣布擴大戰爭: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等11個國家對蘋果發起40樁專利侵權訴訟。

一家是曾經的全球手機業霸主,另一家是當今熱門的移動新貴。

新老移動勢力之間的專利戰爭,迅速吸引了全球科技媒體的目光。

人們關注的是:他們為何要開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結局又將如何?對全球移動通信產業將產生什麼影響?

蘋果

諾基亞已淪為專利流氓

毫無疑問,蘋果是當今世界移動智能終端業的執牛耳者。

2007年,憑藉劃時代的iPhone手機,蘋果橫空出世,一舉擊敗諾基亞等眾多傳統霸主,成為智慧型手機的弄潮兒。

儘管蘋果目前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市場份額稍遜於三星,但憑藉高質高價,蘋果在高端市場一騎絕塵:每年1600多億美元的營收、400多億美元的利潤,足夠令一眾智慧型手機業者羨慕眼紅。

市場調研機構的報告,經常是蘋果一家占據了智慧型手機總利潤的95%甚至100%,別人是賠本賺吆喝,蘋果是大秤分金,賺錢比印鈔機還快。

然而大紅大紫的蘋果也有煩心的事:在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市場,經常遭到一些所謂專利流氓公司的專利侵權起訴。

這些公司並沒有實體業務,就是靠收購移動技術專利,然後向智慧型手機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

如果不給就起訴侵權,讓人防不勝防、不勝其擾。

就在不久前,蘋果被判專利侵權而賠償740萬美元。

更可氣的是,獲勝的這家公司還要求蘋果支付2011年至今的侵權費利息。

其中有一家名為Acacia的公司,在過去10年間總計起訴蘋果專利侵權達42次。

屢屢吃虧的蘋果當然也不是吃素的,經過調查發現,美國等地市場上有不少專利公司,其背後都有專利大戶諾基亞的身影。

儘管諾基亞在2014年宣布退出手機市場,但多年的研發投入和先發優勢,令其積累了總數量高達數萬件的移動技術專利。

硬體不值錢了,但專利資產卻水漲船高、一路飆升。

北電7000項移動技術專利,2010年拍出了45億美元的高價,平均一件專利價格達到60多萬美元;摩托羅拉6000項移動技術專利2012年賣給谷歌的價格是60億美元,平均一件專利的價格達到100萬美元。

那些以專利授權為業的專利流氓,願意出高價從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這些傳統巨頭手中購買專利,用以向蘋果等眾多智慧型手機企業收取授權費用。

諾基亞移動技術專利「批發」業務,如今已經成為凈利潤的重要來源。

對諾基亞、愛立信等公司來說,這門生意能帶來滾滾財源,何樂而不為?

問題在於,蘋果早在2011年就與諾基亞達成了授權協議,每年向諾基亞支付一筆數額不菲的專利授權費,以換取專利使用權。

蘋果覺得,既然已經向諾基亞交納了專利費,諾基亞就不應該與那些專利流氓同謀,三番五次地利用專利向蘋果索取高價,這等同於敲詐。

因此,蘋果這次將諾基亞與9家專利公司一起起訴,理由是反壟斷、反違背專利和平原則。

蘋果公司有關負責人斥責諾基亞從手機製造商轉變成專利供應商,「已經淪為專利流氓」。

諾基亞:

蘋果給得太少,我還要更多

諾基亞曾經是全球手機市場比蘋果還牛的霸主,鼎盛時期,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0%,比現在的三星、蘋果市場占有率都高。

然而隨著以iPhone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諾基亞錯失了技術變革的機遇,逐步走向衰落,最後被迫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並宣布退出手機市場。

諾基亞始終認為,殺死諾基亞手機的就是蘋果。

不僅諾基亞的高管這樣看,甚至芬蘭政界一些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因此諾基亞對蘋果向無好感。

儘管在2011年通過起訴蘋果專利侵權,逼迫蘋果每年向自己交納專利授權費。

但諾基亞認為,比起財大氣粗的蘋果,這點授權費實在是太少了。

諾基亞與蘋果達成的是部分移動技術專利的授權協議,而不是全部。

蘋果在其產品中,還使用了諾基亞大量的專利技術,但這部分並沒有交納授權費。

根據雙方此前達成的授權協議,其有效期將在今年年底到期,諾基亞顯然希望與蘋果達成更高金額的專利授權協議。

現在既然蘋果首先撕破臉,還說自己是專利流氓,那就索性擼起袖子正式迎戰,打一場規模空前的專利大戰,以實現要求蘋果交納更多專利授權費的目的。

此外,諾基亞正在試圖重返手機市場,其已經發布了首款安卓系統的功能手機。

據悉,2017年的世界移動大會上,諾基亞還有新款手機發布。

起訴蘋果是否也有為自己重返手機市場造勢的考慮,藉此刷一下「存在感」,也未可知。

三星:

蘋果不要忘記曾經做過什麼

諾基亞與蘋果的專利大戰全面打響,作為當今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最高的三星,當然會暗自竊喜,「坐山觀虎鬥」總是輕鬆的,尤其老對手蘋果這次被諾基亞死磕上了。

三星更不會忘記,2011年蘋果在美國發起的對三星移動技術專利侵權的世紀訴訟。

2011年,蘋果為打壓三星,在美國市場起訴三星智慧型手機專利侵權,最後美國法院判決三星敗訴,總賠償金高達9.5億美元。

儘管三星後來不斷上訴,索賠金額也一減再減,到今年已經縮水到2.5億美元,但三星也不願支付,還在向美國最高法院上訴。

蘋果與三星之間的專利大戰,從結局看,蘋果是獲勝者,三星是失敗者。

不管最後的金額是多少,至少蘋果在輿論上贏得了加分。

而今年9月三星Note 7發熱起火事件,首先在美國發酵,最後導致全球停產和召回,對三星高端智慧型手機打擊巨大,蘋果藉機一舉占據了美國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

蘋果起訴三星專利侵權的時候,是以技術創新者權利受到侵害的面目出現的。

而在與諾基亞開戰的時候,則指責對方是「專利流氓」。

同樣一件事情,蘋果的說法可以隨意變換,相信三星不會同意這樣的邏輯。

專利大戰無關道義,只為利益

現在預測諾基亞與蘋果專利大戰的結局顯然為時過早,但參照三星與蘋果之間的案例,耗時肯定很長。

儘管蘋果在與三星、HTC的專利大戰中贏得了主動,但對陣諾基亞這家手握數萬專利武器的老牌巨頭,蘋果的勝算並不高。

「春秋無義戰」。

移動巨頭之間爆發的專利大戰,無關乎道義,只關乎利益。

蘋果起訴HTC專利侵權,導致HTC退出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愛立信起訴小米專利侵權,導致小米部分型號手機在印度禁售;高通起訴魅族專利侵權,索賠5.2億元,魅族不得不妥協求和。

對於實力不強的新生代,專利大戰能夠置對手於死地,至少傷筋動骨;而巨頭之間的戰爭,誰也沒有徹底打垮對手的把握,無非就是爭取市場競爭的優勢,或者謀求更高的經濟利益,僅此而已。

在專利戰已經發展成為移動市場「核」戰爭的情況下,停戰只是一廂情願。

對於亟待創新、實現萬物互聯新時代早日來臨的移動市場,人們希望的是,企業之間多一些開放合作、共享共贏,用專利技術構築圍牆和城堡的思路和做法,已經與時代大潮背道而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產手機再次獲勝,三星、蘋果都懵了

不久前,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了一份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出貨量及市場份額報告,這份報告的重點則在於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重新回到了全球第五名,但三星和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