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產品在印度仍供不應求 將開設第三家工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印度媒體ET Telecom3月27日報導,自從小米公司與富士康於2015年在印度安得拉邦合作設立生產線以來,小米印度的發展日益壯大,目前的產能已達到每秒1部,而且印度95%的小米手機都已實現「印度製造」。

2016年,小米在印度的營業收入達10億美元,印度市場為小米手機的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有消息稱,小米全球營業收入今年年底有望達到150億美元。

小米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雷軍表示,他們打算在進軍美國之前,先在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烏克蘭和越南等國複製印度市場的成功。

不過,他也強調這條路上還存在許多挑戰,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生產和供應問題。

「小米在印度的發展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IDC數據顯示,我們在線上市場銷量排行第一,每銷售3部手機就有1部是我們的產品。

」雷軍在一次獨家專訪中對《經濟時報》的記者說道。

「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生產和供應問題。

在最新的紅米4A銷售中,我們每4分鐘就能售出25萬部手機……這也意味著,許多想要購買我們產品的顧客沒能買到,體驗很糟糕。

」他表示供需不平衡是小米提升產能、新建第二家工廠的關鍵原因。

去年,小米銷量超過400萬部。

今年3月,小米在亞馬遜上創下4分鐘售出25萬部紅米4A的成績,而開售前預訂的顧客已超過100萬。

小米公司與富士康早在2015年就在印度安得拉邦合作設立了生產線。

近來,小米的產能已提升至每秒1部,印度95%的小米手機都已實現「印度製造」。

「即使有了新工廠,我們的產品仍供不應求。

」為了提高產能,雷軍表示小米很期待在印度建立第三個工廠。

小米計劃繼續在印度擴大生產規模,以應對其在當地市場供遠小於求的問題。

小米甚至還計劃從印度出口手機。

「有這個可能。

不過目前我們的產品在印度供不應求,因此我們首先會滿足印度消費者的需求,其次再考慮出口。

」雷軍解釋道。

他表示,與中國市場一樣,隨著公司越來越關注線上市場,其線下市場的發展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另外他還指出,提高線下市場份額也是一個挑戰。

「縱觀整個市場,我們會發現線上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

我們的商業模式與效能息息相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網絡用戶的數量。

在中國,當我們規模足夠大時,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線上搬到線下。

在印度,當我們的線上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線下也做出如此的成績。

雖然線下零售店成本很高,但小米依然決定線上和線下統一售價,同時雷軍正在積極計劃將小米之家帶到印度。

印度是小米的第一大國外市場。

據IDC數據顯示,小米印度已成為線上市場第一大暢銷智慧型手機品牌,占29.3%的線上市場份額。

截至2016年12日,小米以10.7%的市場份額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排名第二。

小米印度的負責人Manu Jain稱,印度公司將投資設立更多的倉庫,不斷擴大服務中心。

「我們正準備在首都轄區德里設立第三個倉庫,預計在今年年中將服務中心的數量由250家增加到500家。

雷軍表示,在未來幾年內,線上和線下市場的銷量在小米總銷量中將逐漸持平,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市場的情況也會如此。

小米印度的短期目標是取得線上市場的50%份額,目前已達到30%以上。

雷軍熱切地希望能將更多的小米生態鏈產品帶到印度,他也同樣渴望通過順為資本和小米印度給印度的創業公司投資。

去年,小米在中國的網絡服務收入超過10億美元,而生態鏈商業收入超過了150億元人民幣。

小米在2014年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智慧型手機生產商,同年以超過450億美元的市場估值成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科技創業公司。

對於市場估值下降的傳聞,雷軍回應純屬猜測。

「經歷了過去幾年裡的一些挫折,我們故意放緩腳步,想要把根基打得更牢一些。

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歲月,就像去年,我們也能有所增長。

」他表示小米目前現金充足,並沒有新的融資需求。

(實習編譯:朱學清 審稿:李宗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IDC: 小米第二季度出貨量同比下跌38%

DoNews8月16日消息 (編輯 費倩文)16日,IDC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小米Q2以1050萬部手機的出貨量不敵華為,銷量較去年同期的1710萬部銳減38%。在IDC公布完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