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全面領先?已與約50家運營商夥伴簽訂合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5G商用時間節點臨近,隨之而來的是萬億級的新市場。
據預測,到2020年5G正式商用時,將帶動約 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和 1.2 萬億元的間接產出,到 2030 年 5G 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 6.3萬億和 10.6 萬億元,兩者年均複合增速分別為 29%和 24%。
在5G商用初期,網絡設備投資帶來的收入將讓設備製造商成為最早的受益者,預計2020年,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收入合計約4500億元。
近期,中國5G推進組公布的消息顯示,華為是首個完成基於3GPP R15國際標準的NSA(非獨立組網)測試和SA(獨立組網)功能測試的廠商。
在5G推進組組織的第三階段測試中,華為產品各項性能處於行業領先位置。
2018年是5G試點年,對運營商5G試點建網、5G發牌、頻譜規劃、5G業務、5G手機等行業關注熱點,華為有著怎樣的思考?華為又會攜手運營商,以怎樣的方式使能5G商業?
5G建網萬事俱備,只差牌照
當前5G設備市場發展現狀整個產業進展大家已經基本同步。
2018年6月14日,3GPP 5G R15標準正式封版。
R15標準已完成eMBB面向商用部署的標準的制定,相關的測試工作也在順利進行中。
對於5G另外兩個場景uRLLC和mMTC,在R15也做了定義。
但是這兩個場景還不能面向商用,主要是因為部分標準沒有完成,預計要留到R16甚至R17時才能完成。
在談到試點網絡部署如何開展的問題時,朱慧敏表示,NSA能不能部署,取決於運營商是否有合適的頻譜。
目前全球發布頻譜的國家還不是很多,西班牙已對運營商發放了相關頻譜,英國也基本上已經確定5G頻譜,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會有更多國家發放頻譜。
據了解,2.6GHz、C波段中的3.4~3.6GHz、4.8~5.0GHz這三個頻段將會分配給三大運營商,我國的5G網絡建設只等國家牌照的發布。
有媒體報導,我國5G頻譜的分配在內部基本上都已經確定。
有些國家面向運營商發布的5G頻段在毫米波部分,比如韓國、美國。
但客觀地講,現在5G毫米波的全球產業成熟度還相對落後,完全號稱能夠商用的毫米波設備,在市面上很少,比如美國的毫米波設備也是基於OTSA,並非3GPP這樣一個協議的版本。
5G驅動力現階段仍是eMBB
從5G現階段標準來看,內容幾乎都是面向eMBB。
5G產業在過去幾年一直強調要服務千行萬業。
隨著5G標準確定、產品準備充分,客戶以及運營商更加關心能夠變現的5G業務。
從目前端到端產業鏈來看,5G業務變現,最現實的還是eMBB。
縱觀移動通信發展40年,通信行業只培養了兩大基礎業務,一是移動語音,二是移動視頻。
語音從1G的時候開始,2G的時候發展,3G達到高峰。
移動視頻從3G開始,4G開始大力發展。
華為認為在5G時代,移動視頻會達到一個高峰。
在華為看來,5G建成最初一兩年時間裡,運營商最主要工作是優化5G網絡體驗,比如視頻業務的體驗。
如果速率一直在某段時間裡低於某一個值,導致用戶體驗較差,會對視頻業務產生影響,最終讓以流量經營為主的運營商承受損失。
除了視頻業務之外,華為一直希望在5G時代,能為運營商開拓新業務。
對此,朱慧敏表示,在華為看來,移動AR或者移動VR很有潛力。
目前AR、VR業務只是在固定場景實現,其需求很難規模發展。
在5G時代,AR、VR業務有望能夠培育起來。
垂直行業的需求,是5G業務發展的關鍵部分。
但垂直行業需求探索仍然需要時間,一方面需要跨行業深入合作,另外還需要商業模式的持續探討。
目前比較熱門的5G智能製造、5G智能車聯網、5G智能醫療等商業模式,在R16版本凍結後,才能逐步開始試水。
也就是說,在R16版本凍結之前,eMBB場景的應用依然是5G的主要驅動力。
5G商用成功與否智能終端是關鍵
從5G網絡部署情況來看,不同的運營商有著不同的想法,部署標準不統一。
對於希望快速部署,或是謹慎保護投資的運營商,會選擇NSA。
朱慧敏表示,相比於NSA標準,SA的架構更乾淨一點,與4G的關聯相對少一點。
中國的運營商更偏向於SA標準,因為SA標準能保證中國龐大網絡運營的簡單化。
要知道,維持百萬數量級基站的網絡,網絡管理非常複雜,運營商管理成本也很大,所以SA在中國是主流建網方式;NSA在海外,尤其在歐洲,基本上是運營商建網共識。
5G要取得商用成功,智能終端的成熟度和豐富程度也是一個關鍵點。
在5G智能終端方面,目前市場上有企業宣稱推出初步的5G手機,甚至放出螢幕上方帶有5G信號標識的手機。
據了解,5G手機正真商業將在2019年6月左右,在2019年的巴展上,會有許多廠商發布5G智能終端產品,現在5G手機仍處於實驗階段,更不能做到規模商用。
華為5G全面領先
自從華為在2009年啟動5G相關研究,至今已有十年的積累,華為現階段處於5G行業領先。
首先,在測試結果方面,華為領先所有廠商。
華為在工信部第三階段測試中,遞交的產品形態越來越豐富,從最開始只有一個宏站到現在提供具有商用能力的杆站、小站。
華為是首個完成基於3GPP
R15國際標準的NSA(非獨立組網)測試和SA(獨立組網)功能測試的廠商,在5G第三階段測試中,華為產品各項性能處於行業領先位置。
前段時間華為基於SA架構的First Call都已經打通。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加快R16新技術驗證步伐。
其次,對於5G建網基站增加的問題,華為經過幾年不斷的研究,成功解決了邊緣體驗的問題,通過上下行解耦等技術實現了5G與4G達到共站同覆蓋,同時相對於4G,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提升。
再次,華為與三大運營商共同建設了5G試驗樣板點工程。
華為與中國移動在杭州打造超100站點的規模樣板點。
華為與中國電信電信在深圳建設超70個站點的樣板點(年底會達到100個5G站點)。
華為與中國聯通在北京今年也將部署100個站點。
在海外,華為在多哈、倫敦、首爾等地也都建設了全球樣板點。
最後,在合作夥伴規模方面,華為與約50家運營商夥伴簽訂了5G合同。
華為在5G領域取得的成功,得益於華為在投入上的堅決。
華為在2009年開始啟動5G研究與創新,2012年推出了關鍵技術驗證樣機,2013年投資6億美元用於5G研發,2015年推出系統測試原型機,2015年-2017年參與3GPP R15標準的制定,2018年投入50億元用於5G產品化。
數據顯示,2017年華為的研發投資超過120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六。
未來,華為將持續保持研發的高投入,預計每年的投入規模將在100到200億美元左右。
據了解,目前華為在5G專利的占比大概是在26%左右,專利占比高居榜首。
其實,華為之所以能在5G領域處於領頭羊位置,原因還有多個,在這裡借用朱慧敏的一句話概括:「敢於投入,捨得投入,投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