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20年!華為開闢鴻蒙背後的物聯網「野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的華為發布會格外讓人重視,外部和內部原因都有。

8月9日,華為開發者大會在廣東東莞松山湖召開, 這次大會聚集了產業鏈1500多家合作夥伴、5000餘位開發者, 一時間吸引了各方眼球,連央視都參與進來,進行現場直播。

截圖來源: 新浪微博

在今年5月遭遇美國全面封鎖之後,華為經歷了英特爾、谷歌等多家公司相繼斷供,這是其最大規模的一次發布會, 比蘋果的秋季發布會早了一個月。

這可能是華為最受關注的一次發布會,畢竟,無論是友商還是對手,都想知道華為究竟過得怎麼樣。

「開天闢地」的鴻蒙

端倪已露數月,今日初見真容。

5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申請「華為鴻蒙」。

當時信息顯示,華為鴻蒙可應用於作業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操作軟體等。

時隔3個月後,令谷歌「變臉」的這套基於微內核、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作業系統終於揭開了面紗。

「如果安卓一直不能使用,華為手機可以隨時啟用鴻蒙OS。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開發者大會上如此表示。

早在2012年的時候,鴻蒙其實就已經在華為的規劃當中了,當時就已經拿到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樣算來,一度被當作「備胎」的鴻蒙,到如今也已經有了7年的研發時間,並且可以推測如今的鴻蒙可能已經成熟了,或者說是趨於成熟。

而這次開發者大會,正是將其推出的時機。

那麼,這款備受世人矚目的鴻蒙OS到底強在哪裡呢?

余承東在介紹鴻蒙OS開發初衷時表示: 「隨著全場景智慧時代的到來,華為認為需要進一步提升作業系統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場景、跨多設備和平台的能力,以及應對低時延、高安全性挑戰的能力,因此逐漸形成了鴻蒙OS的雛形。

鴻蒙應未來而生。

在中國的古語裡,鴻蒙又作「鴻濛」,意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成玄英書: 「鴻蒙,元氣也。

」用余承東本人在開發者大會上說的就是,「鴻蒙用中文的意思可能有『開天闢地』的意思,最接近的英語單詞就是 Genesis,開天闢地的意思」,但是考慮到用漢語拼音表達鴻蒙太難發音了, 華為最後為鴻蒙取名為Harmony,「希望給世界帶來更多和平、方便」。

從華為給其自研的新系統起名來看,華為是想做一件「前人」沒做成的一件事,而實際上也正是這樣。

根據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披露的信息來看, 鴻蒙OS是全球第一個基於微內核全場景分布式OS,有分布式架構支撐,提供天生流暢內核級安全生態系統。

從鴻蒙的架構來看,最底層是內核層,上面是基礎服務層、程序框架,然後通過這些去支持其他的應用,比如這次發布會公布的智慧屏,以及智能穿戴設備、音響等各種終端。

而從華為公布的這套鴻蒙OS架構來看,其核心關鍵在於鴻蒙微內核,內核相當於系統的地基,這也是余承東在給鴻蒙定義時所重點強調的, 那麼什麼是微內核呢?

很明顯,同微內核相對的就是宏內核,而自從計算機發明以來,其實用的都是宏內核。

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開發的微內核的典型代表有Windows、iOS。

簡單來說,宏內核就是把很多東西裝進內核,又被稱為單內核,包括文件系統、進程管理、內存管理、音效卡顯卡驅動程序等,做一個類比, 人腦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宏內核, 不僅僅是信息交換中心,同時也是信息處理中心,指揮人體各部分進行行動。

放到整個宏內核之中來看,宏內核本身作為母體中心,各個子程序需要實現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互動,而宏內核就充當了其中的「指揮者」。

與之對比的微內核,其不負責指揮,僅僅是作為信息交換和存儲功能,各部分子程序自行進行反應和行動,具有自主性。

同樣做一個類比, 章魚具有的就是類似於微內核特點的系統, 章魚的觸角具有獨立的神經,可以自己對外界做出應激反應。

不管是宏內核還是微內核,都是Operation system作業系統的一種形式,目的主要是構築硬體設備的底層邏輯框架,指揮硬體設備工作,同時滿足外部軟體的調用需要。

簡要概括宏內核和微內核的區別就是,微內核中,系統包括內核,但是內核不包括系統,而宏內核則是,內核和系統是一體的。

很難去評定到底宏內核和微內核的優劣,重要的是看用於何處。

如果執行比較單一的運算和硬體設備比較固定的情況下,宏內核的程序會有比較高的效率。

但是從華為發布的架構圖來看,其戰略布局是從內核出發到多種應用,所以從這點來說,明顯是微內核更加適合。

但是,為何突出強調微內核的存在呢?

華為在這個時候強調鴻蒙的微內核,無疑是在向更多的開發者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可以無限外延的系統,我們也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而並不是需要掣肘於國外的安卓, 甚至可以換句話來說,不用各種「英文」來敲代碼,而是「中文」,當然,所謂文字不過是符號。

以Windows為例,同樣是微內核,其系統大概有20億行代碼,實際上真正和晶片直接交互核心代碼也就幾萬行,而這幾萬行恰恰就是微內核。

真正的微內核,是可以不斷延伸、開發,延伸出Windows、iOS等這樣的系統,並且可以實現自由安裝軟體。

更何況,鴻蒙之意,遠非局限於手機生態之中。

關於同樣屬於內核組成的LiteOS作業系統,可以多提一句,在2015年華為網絡大會上,LiteOS正式宣布開源。

華為社區經理林旅強笑稱,華為此前都是自己吃自己的狗糧。

LiteOS作業系統是華為完全自研的,並非通過Linux或其他系統二次開發的。

截至2018年,搭載華為LiteOS的NB-IoT產品出貨量超過2000萬台。

余承東本人就微內核這個問題在開發者大會上表示: 「我們希望整個作業系統未來都使用我們的微內核,這是關於微內核的優勢,我們微內核通過數學方法形式化驗證,保證充分的驗證匹配,形式化驗證,是源頭驗證系統安全的有效手段。

從華為方面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鴻蒙微內核已經投入商用,在Android手機、平板已經投入商用,包括2.0之後,很多華為終端都採用了鴻蒙的微內核,用在可信可執行環境中,用來做人臉支付,高安全級別使用,首次通過了形式化驗證。

有消息說,BAT等網際網路巨頭早已經與華為聯合測試,還傳聞國內幾大手機廠商都派出技術員入駐華為,實測鴻蒙系統,這次發布會也證實了這一點。

這樣來看,具有微內核的鴻蒙,說是「開天闢地」的壯舉,可能並不為過。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總裁王成錄曾說: 「鴻蒙不是替代現有作業系統,而是面向未來趨勢的。

華為的算盤

花大力氣研究內核,單單去年研發成本超千億元,華為究竟打的什麼算盤?

IoT(物聯網)。

摯金資本投資總監辛雙琪向筆者表示,很多人在這次華為發布會之後,還是願意把鴻蒙簡單當作一個作業系統來看,即使華為率先將其應用到智慧屏上,而不是手機上,仍是將其同安卓等進行對比。

「這其實是把鴻蒙說窄了,我認為華為是在做一件很大的事情,試圖通過軟硬體結合,打造一個巨大的生態網絡。

辛雙琪這樣表示。

其實早在之前華為《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上,華為董事長梁華在談及鴻蒙系統時就表示,鴻蒙系統是為物聯網開發的,用於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低時延場景。

梁華表示,華為手機還是把開放的安卓系統和生態作為首選,如果美國不允許華為使用安卓,華為是否會把鴻蒙發展為手機系統還沒有確定。

從這次開發者大會來看,鴻蒙明顯將不會作為手機系統。

余承東表示: 「鴻蒙OS比Andorid有更強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和分布式能力及面向未來的全場景能力,這是面向未來的作業系統,想告訴大家,我們隨時可用,但是考慮到合作夥伴關係,目前用Android生態,減少大家的工作量。

也就是說, 鴻蒙的出現,應該是作為整個華為生態打造的關鍵一環。

作為通訊設備商出身的華為,單單從技術層面來講, 手機的發展也僅僅是鴻蒙中的一環而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而物聯網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它早在1995年就已經出現在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一書當中。

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即「萬物相連的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

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

國內來看,物聯網也並不是一個新名詞,阿里巴巴小米都曾經進行類似的嘗試。

2011年,阿里雲就推出過YunOS,同時發布首款基於YunOS的智慧型手機天語。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5年,阿里向魅族投資5.9億美元。

魅族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近4000萬元,魅族在自己的手機上搭載YunOS系統。

但是,暫且不談系統的穩定性等問題,一個簡單的YunOS系統就將國內只用安卓系統的主流手機華為、vivo等排除在外,註定其無法推廣。

辛雙琪表示,沒有自己的終端產品,阿里是沒有辦法搭建屬於自己的生態的,失敗是正常的。

小米,在辛雙琪看來,其物聯網概念其實是個「偽命題」。

辛雙琪舉了一個例子,小米之前一直在講智能音箱的故事,甚至將之定義為中控,但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的配置來說,都不足以支撐其成為這樣一個角色。

單單從其出貨量來說,都是失敗的。

在辛雙琪看來,所謂智能,一定是更好服務於人,滿族人變「懶」的需求,而不是需要人去迎合。

「隔著幾米的距離,對著音箱喊,請幫我打開空調,那不如用遙控器直接打開好了,何必多此一舉? 」

而華為則是通信設備商起家,技術實力過硬,從技術切入市場,而非小米那樣從市場切入技術,華為是具有天生優勢的。

余承東本人也表示: 「他們做不起來,是因為沒有強大的終端能力。

華為每年有超過3億台終端,手機占了2億多台,我們更容易打造生態。

根據華為公布的鴻蒙OS的演進路徑,華為將在2020年推出鴻蒙OS 2.0,應用於創新國產PC、手錶/手環、車機上; 2021年將推出鴻蒙OS 3.0,應用於音箱、耳環上; 2022年將應用在VR眼鏡等更多終端設備上。

余承東在大會上還表示, 華為同時打造服務和硬體兩個生態平台,結構化產品1+8+N, 即1是智慧型手機,8包括PC、平板、車機、穿戴、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響等,這8個領域是華為參與的自研產品,N是大量的IoT設備,非常廣泛的設備,為消費者衣食住行全場景提供智能智慧服務。

彌補軟體方面優勢短板,擴大市場規模,試圖布局多終端生態,華為這盤已經布局20餘年的棋終於開始嶄露頭角。

謀事在天,成事在人

戰略布局雖大,實操卻難。

如果單談格局,華為這次發布會所袒露的雄心,可能會是國內目前這些相關領域巨頭中最大的一家,但是大格局並不能掩蓋所有問題。

以這次華為發布的搭載著鴻蒙系統的智慧屏為例,相關行業人員向筆者表示,其實在螢幕技術上,華為這次發布的產品並沒有「革命性」的創新,多是一些「邊角」的改變。

當然,對此榮耀總裁趙明也承認,智慧屏搭載鴻蒙,正好也是產品趕上了而已。

在談到鴻蒙目前面臨困境這個問題上, 辛雙琪 認為,華為應當進一步堅持開放的力度, 以iOS和安卓為例,基本都是做了10多年,全世界的開發人員加入了進來,共同貢獻,從而加速了其生態的形成。

現階段,華為由於受到不同程度的外界影響,比如美國的「封鎖」,這其實是不利於國外開發者加入進來的,華為可能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努力。

另外,辛雙琪認為,華為對於參與到整個開發中的其他合作夥伴,應該採取更加包容和開放的態度,給予優厚的待遇,把機會給到更多其他利益相關方,而不是自己大包大攬。

「我從華為內部的朋友中了解到,華為已經開始注意到對自己供應商的保護、扶持和培養,華為需要把握好這個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辛雙琪這樣表述。

在開發者大會上,王成錄稱,華為和主要的合作夥伴在討論中國開源基金會,最快一兩個月,基金會將正式運營起來,這是完全公益的、非營利的、開放的; 鴻蒙開源有很多架構,考慮給基金會運作,華為在裡面沒有控制權和主導權。

路遙知馬力,對於華為的布局來說,這只是剛剛開始。

余承東在大會上表示,過去8年時間裡, 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量增長68倍, 2018年手機出貨量2.06億台。

截止到2019年6月,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達到了35%,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17.6%。

即便是遭受到了美國的制裁, 2019年上半年手機出貨量也依舊有24%的增長,達到了1.18億台,PC方面則有300%的增長,可穿戴設備有200%的增長。

同時,余承東表示,未來 5-10 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長期戰略是全場景智慧生活。

全場景戰略是我們未來 5-10 年長期戰略,有一個核心,全場景全連接智慧生活、全場景智慧化用戶體驗,核心一點就是 AI 人工智慧。

接下來的路,華為如何去走、走得如何,唯有靜觀其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作業系統鴻蒙來了 將向全球開發者開源

8月9日,在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公司正式發布了其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作業系統——鴻蒙。鴻蒙作業系統將先應用在智能手錶、智慧屏、車載設備、智能音箱等智能終端上。8月10日將發布的榮...

華為鴻蒙系統問世!這套系統到底牛在哪裡?

都市快報 首席記者 梁應傑 部分內容綜合央視新聞、環球網小時候聽過盤古開天地故事的人,可能還記得開篇的一句話:「鴻蒙初開,天地混沌」,短短8個字交代了盤古出生時的環境。古人認為天地開闢之前,世界...

對話余承東:鴻蒙、大漏洞和華為的生態攻堅戰

「以後全世界都需要至少2套底層系統,信任一旦失去,幾乎不可能再建。美國高科技企業在底層系統平台上失去壟斷性優勢的開始。」在觀看完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後,一位開發者在社交媒體上寫上了這句話,而在這一...

關於鴻蒙OS,你應該了解的10個問題

用萬眾矚目來形容剛剛過去的華為開發者大會(HDC2019),絲毫不為過。在這場擁有5000多人規模,聲勢浩大的大會上,華為大張旗鼓地秀出了自己的肌肉:制裁風波後依然高速增長的業績表現,子品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