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當年都沒看上的產品,他做出了2000億市值,如今連索尼都不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01年,這一年網際網路開始了蓬勃發展,而相對應的高新科技公司華為已經首次把研發中心設在了美國。

千禧年的第二年,華為因為擴大了3C經營,手機基帶,加入了電信聯盟,開始跟思科掰手腕。

而在弱電領域,除了有路由器,交換機,還有很多其他的諸如:監控系統,對講機系統,甚至物聯網。

當然華為在2001年是業務擴展年,一年新擴展了60個大小領域。

但是在下個研討會上,一位高管建議華為任正非進去視頻監控領域,但是當時正值華為擴充的一個穩定期,不適宜再擴展新業務。

再加上,在當時的視頻領域是被霍尼韋爾,索尼等占據市場。

所以這個項目就擱置了,這一擱置卻給了另外一家公司,一個大好的機會。

2001年,這家公司成立了,成立之初只有28個工。

但是正是開始做起來了華為都沒有看上的視頻安防。

第一階段:從2002年-2004年,發展快,疊代也快,我們剛發展起來視頻安防,國外立馬開始高頻次的疊代自己的產品,讓我們不得不跟。

這個被動的局面,一直深壓在創始人心裡,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攝像視頻領域,爭的就是一個標準,從CIF到D1的普及,這些每個模式都有幾十個疊代。

而後來還有720P甚至到了現在的4K。

這些標準的制定者,才是幕後的主角,而顯然剛開始,我們只是遊戲的參與者,而不是遊戲規則的圈定者。

2006年到2010年又經歷了5年,直到這一年公司才開始第一次參與到規則標準的制定,1080P的視頻監控傳輸協議,是公司與索尼,還有幾家美國公司制定而成。

公司擁有了制定規範之後,就可以應對高頻次的疊代。

而在一個起跑線上,要想比別人更快,那就需要質量好。

視頻監控設備不像手機電腦,那可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還不能有問題。

在2012年我們的安防總產業已經達到了2000億的規模,而公司的主營產品也從板卡更新為了獨立的視頻監控伺服器,數字化是現在高解析度視頻的標準。

華為當年放棄的這塊領域,在2016年,這家公司已經在全球安防領域,位居第一。

這家公司就是海康威視,創始人龔虹嘉。

2016年海康威視的利潤(74.19億)比第二名大華(14.29億)高出5倍,比三名東方網立(3.2)高出23倍。

截止2018年10月海康威視市值2239.46億,而海康威視最高市值在曾接近4000億,要知道網際網路公司小米的市值在3000億港幣。

海康威視專注於視頻安防領域。

現在在美國全球權威視頻領域排名中,海康威視已經第一,而索尼排名第五。

當然索尼還有其他業務,業務更厲害,但是索尼在安防也是曾經數一數二的。

除了海康威視,還有什麼類似的公司?

兆易創新算是一個,而人工語音的科大訊飛算是一個。

都是因為這些科技公司,跟華為一樣,在2016年到2019年之間,都為5G做過貢獻,而海康威視,也同樣是高新科技公司,筆者認為,我們需要這些真正的科技公司。

而不是遊戲公司,不是只有風口和噱頭卻能夠估值幾千億的公司,那些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讀者朋友,你們認為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浪潮牽手海康威視,意在對抗華為?

眾所周知,華為與浪潮在伺服器和雲業務拓展上是主要的競爭對手關係,在視頻領域與海康威視也是主要的競爭關係。面對安防巨大市場,此舉海康和浪潮強強聯合,其意也可能是共同聯手對抗華為。11月6日,海康威...

國產化速度加快 安防企業踏上「芯」征程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2018年9月5日,為落實《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我國科學技術部計劃啟動實施科技創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慧」項目,從人工智慧、核心關鍵技術與智能晶片三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