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米磊博士:「硬科技」就是當代蒸汽機,被巴菲特與孫正義納入投資布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8世紀人類進入了工業革命,通過蒸汽機、電的發現將人類社會推動到了新的境界。
而當今時代的「蒸汽機」是什麼呢?哪些領域能作為新技術發展的基礎,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整個世界的進步呢?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中科創星創始人米磊博士的眼裡,答案就是——硬科技,「這是一項比高科技還高的技術」。
根據國內媒體報導,米磊博士是提出「硬科技」概念的中國第一人。
他將「硬科技」定義為以人工智慧、以航空航天、以新材料、以光電晶片一系列這種前沿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
在最近的一場公開演講中,他向大家仔細闡述了這個概念。
在米磊博士眼中,「硬科技」的發展是未來國家實力的決定因素。
「從歐洲、美國的崛起歷程來看,只有把握住創新能力,才能使發展可持續化」。
「過去30年中國靠的是人口紅利,未來30年中國只能靠創新紅利。
」米磊博士相信,只有良性的創新生態才能讓「硬科技」得到發展,同時只有通過「硬科技」的發展才能讓中國得到長足的進步。
米磊博士的演講全文如下:
從歷史上看,地球上有兩次重大的革命,就是重大的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是生命的誕生,生命的誕生是從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然後從此從單細胞生物一直進化到今天,我們的人類都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所改變的,也就是說我們適應環境不斷的進化成今天我們現在的這個樣子。
第二個轉折點就是整個人類的誕生,人類從猿人,然後通過掌握技術,通過掌握人工轉火人工取火很多的這種新的技術,然後開始人類可以去改變這個世界,因為我們人類的但只有是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是可以改變環境的,我們今天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了,變化,所以說整個人類是誕生之後,對世界是整個地球是一個巨大的拐點,人類掌握了核心技術。
然後是怎麼回事呢?就是有了人工取火以後,人就可以去把我們的肉煮熟了去吃,所以說人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然後人的大腦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那人為什麼能從非洲走出來,是因為在狩獵時代,在幾萬年前我們就發明了骨針,有了這個骨頭做的針,我們就可以像孫悟空一樣可以自己縫一個虎皮裙。
縫個衣服穿了身上,上面講的叫衣和裳就是這麼來的,那有了這衣服,非洲人就能從熱帶全球走向歐洲和亞洲,因為歐洲和亞洲那時候遠遠要比非洲要寒冷很多,所以說因為發明了我們這個發明了針,可以把獸皮做成衣服,所以人就可以走向了才能走出非洲,所以這就是技術對人類帶來的重大的這種變革。
因為有了技術,我們才可以從非洲上那一個小小的地方走到了走遍了全球,而且技術能夠推動整個人類的人口的增長,在不斷的在加速。
那人類經過這麼多年是一步步走到了全球。
我們可以看一下從農業時代我們的技術進步和人口的發展相對來說是比較緩慢的,但是進入工業革命之後,整個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拐點,可以看到這個進入工業爆發之後整個的人口呈現的爆炸式的增長。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很多地區叫高科技高技術園區,這個怎麼來的是對於技術我們叫國外,就相當於傳統技術,我們是高技術。
那有了這個高技術,進入中國幾十年之後,現在這個詞已經貶值了,現在做APP的都是做高科技的,所以我們做高科技的只能做更高的技術叫硬科技。
總理在去年聽了我的匯報的時候,他雖然沒有看這個圖,但他一下就理解到了這個關鍵點,他說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還高的技術。
現在的硬科技其實就是以人工智慧、以航空航天、以新材料、以光電晶片一系列這種前沿技術為代表的核心技術,而這些技術都是像過去的蒸汽機一樣的,像電氣化時代一樣,它們能使新技術、誕生,能夠不斷推動整個世界的進步,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能夠讓我們的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
中國在過去幾千年,其實我們的硬科技已經引領全球的。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的四大發明實際上是整個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中國的印刷術傳到美國傳到歐洲之後,由於印刷術印刷了大量的書籍,這些大量的書籍誕生之後,歐洲人開始看書了。
由於大家都知道看書會帶來一個後果,就是都像我們今天一樣,每個人戴上眼鏡了,因為眼鏡的誕生,才讓歐洲人有了磨鏡片的水平。
因為磨鏡片的誕生之後。
產生了大量的這種光學鏡片,然後有人就會閒著沒事幹,然後伽利略就把兩個鏡片放到一起,然後就發明瞭望遠鏡,然後他又沒事幹,然後對著月球望了一下,然後又發現了原來這個地球不是人類的宇宙的中心,然後從此推動了整個的科學革命,那還有人又閒著沒事幹,然後把幾個鏡片又翻過來放到一起,又發明了顯微鏡,然後胡克又發現了原來由細菌、細胞,有很多這種新的這種人類的這種生命的科學大家都知道。
在工業革命前夕,科學革命前20個重大發明有14項都是跟光學這個顯微鏡和望遠鏡相關的,所以說這都是中國的印刷術到了歐洲,然後產生了變化。
所以說歐洲在1500年的時候其實跟中國還是有巨大的差距的。
中國在1420年所建的鄭和寶船的航海技術造船技術導航技術是遠遠要領先於1500一年時的歐洲。
歐洲抓住了大航海時代的機會。
然後從東方掠奪了大量的財富。
但是從歷史上看,這種快速致富叫easy come easy go快速掙錢,他去得也快,所以說這些沒有真正把錢投到製造業投到科技上的國家又迅速的衰落了,就像今天的西班牙葡萄牙,所以說歐洲只有英國真正把他們從貿易的財富投入到科技投入到工業革命上,所以說歐洲最後真正崛起的是英國。
第二次美國的崛起是抓住了把歐洲的技術,然後在美國進行了批量的這種產業化和複製,抓住了這次機會,所以讓美國的崛起,但是真正讓美國能夠領跑了是是因為美國在20世紀成為了全球的科學中心,美國在二戰之後把德國的科學家全部搶到了美國,然後去研發原子彈,然後去研發計算機,研發半導體,包括雷射的誕生這些整個今天我們網際網路整個信息革命的所有的基礎,正是因為這些科學的技術在美國的誕生,才讓美國成為全球信息科技的領導者。
那再從矽谷回頭看一下。
矽谷的崛起實際上也來源於硬科技,矽谷的矽就是來自於集成電路所用的材料。
所以說有了這個集成電路的誕生才有了個人電腦,有了個人電腦,才有了PC的微軟的這種網際網路的這種軟體的誕生,然後當個人電腦達到了一定的數量之後,就會有了把電腦聯網的需求。
所以說當時90年代美國開始建設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從這個北電網絡、思科當時都是幾千億美金的公司,所以當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之後,也就說基礎設施建成之後才有了谷歌才有了BAT,這些他們充分利用了整個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設施的紅利。
移動網際網路的誕生也來源於智慧型手機這個基礎設施的誕生。
我們今天這麼多的每個人手上拿到智能手主機,到是iPhone是07年產生,到09年的時候智慧型手機達到1億部,這時候移動網際網路的公司誕生才成為可能性,所以說全球過百億美金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全部是09年10年成立的,發展到今天,移動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浪潮基本上已經過去了,下一步是人工智慧的時代、萬物互聯的時代。
所以說,美國的這些科技巨頭現在已經全面在布局,以人工智慧、以晶片、物聯網、生命科學這些為硬科技為代表的下一代的前沿技術。
全球兩個最大的投資大佬,一個是巴菲特,號稱從來不投硬科技,然後前兩年開始從IBM開始投了英特爾,然後去年花了300美元,投了一個航空航天的一個公司。
另一個是孫正義,他更是在網際網路投資,應該說全球投的最好的人,他在去年為了投硬科技賣掉了100億美金的阿里巴巴的股票,花了310億美金去收購ARM公司,未來在人工智慧到來時代最核心的晶片,然後所以說它一千億的基金全部要投向硬科技。
所以1000億的基金這個體量是過去美國風險投資兩年半的總和,也就是說未來硬科技的公司的估值可能遠遠要超過未來的網際網路公司。
那對於中國來說,現在是中國的關鍵時刻,過去30年中國靠的是人口紅利,未來30年中國只能靠創新紅利,只能靠8000萬的科研人員,所以這是中國未來的機遇,而中國也將從過去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這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我們西安畢業的張維迎,最近一直在強調的觀點,他說中國過去30年都是套利型的企業家,我們都是全球的這種套利的機會,但是未來30年中國需要的是創新型的企業家。
所以說我總結了一下,一個國家的發展往往從一開始都是從1到N,先是從市場驅動做貿易起家,或者是做山寨起家,就像歐洲崛起的時候都是抄英國,然後美國崛起的時候是抄歐洲,然後日本崛起的時候是抄,抄美國、抄歐洲,中國崛起的時候我們過去30年,我們是全球抄,我們從小抄作業長大了,抄全球,已經抄遍全球無敵一首,現在美國人很害怕,現在不讓我們抄,所以說現在最近也對中興也進行了禁運,那我們下一步怎麼辦?現在全球都防著我們,不讓我們抄,我們只能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我們只能自己做創新了,我們要從跟跑,要到領跑,所以說一個國家的發展,像美國和所有的已開發國家都是從這種山寨開始起步,然後後最後突破了創新驅動發展的瓶頸,然後躍升到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
而拉美國家之所以沒有突破,就是因為它一直是在做貿易驅動,沒有突破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檻,而這個檻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要把所有的資源投到科技創新上,所以這是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一個未來,是關鍵的十年。
所以說中國的經濟也在過去兩年進入到新常態,在15、16年我們的GDP都達不到7%,所以這已經證明進入到一個拐點。
所以說,國家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包括到2016年召開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就是要吹響了中國未來30年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號角。
所以我們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硬科技的理念。
我們是希望中國能夠從過去的掙快錢到,因為正做網際網路做模式創新,我們是掙快錢,但是掙的是短錢,其實從長遠來看,真的是小錢,真正做硬科技,雖然我們前期掙的是慢錢,但我們掙的是長錢,最終掙的是大錢,就像內家功夫的郭靖一樣的,頭十年永遠打不過楊康,但是十年之後楊康永遠打不過郭靖,大家都知道,就像華為和聯想華為一直是在做科技創新,包括小米和董明珠的打賭,我相信大家看到這種做模式創新非常快,那實際上時間長了以後,它很容易到瓶頸的。
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硬科技和模式創新的這麼一個曲線的總結。
硬科技前面可能比較慢,回報比較低,但是一旦過了拐點,回報會非常快,然後模式創新,前面是回報來錢特別快,但是一旦過了拐點,這個回報就開始下降了,就像英特爾一般花了153億收購的這家公司一樣,雖然他這家公司1999年成立,然後到07年才做出第一款產品,八年時間估值沒有增長,但是到07年到17年十年時間,公司的估值直接增長到了150億美金,這就是硬科技的魅力,所以說我們提出了科技創業是中國未來30年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中國前面改革開放經歷了三次創業浪潮,那第一次是這種像很多都是小學文化,這個80年代的時候都像什麼魯冠球這種人(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然後到90年代出現一些體制內下海創業了,到2000年是以網際網路這種模式創新為代表的。
但是到了今天這個年代,中國的這種創業的浪潮已經進入到了這種科技創業、硬科技的創業浪潮,更多的是這種科技創業者,所以說這種硬科技的創業浪潮已經到來,就看我們誰能夠抓住這次機遇。
而且所有的浪潮它基本上都是大概需要100年,前面30年是積累期,到了這個個後面的60年是發展期,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的革命從1969年發展到今天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像剛剛好有60年左右,剛剛2016年摩爾隨著摩爾定律的失效,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到一個瓶頸,那下一波就是以生命科學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這種新的技術浪潮,整個從人類的工業革命來看,也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械化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化,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智能化未來,是萬物智能的時代。
在萬物智能到達之後,那時候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實際上在資訊時代從70年代也是美國先開始做的是晶片,做的是資訊時代的硬科技的基礎設施,然後有了晶片,然後才有了軟體公司,然後到90年代又開始做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做了通信用技術網絡,然後到2000年才有了網際網路。
今天當人工智慧時代到來的時候,我認為首先還是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未來十年的關鍵的布局點,萬物互聯的時代,這個都不多說了,未來是萬物智能,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無數的晶片,那終端在雲端就是我們所有的人工智慧的運算,就是以為未來不是雲計算中心,而是人工智慧運算中心,所以說我們可以看一下孫正義的布局跟我看法的分析完全一致。
孫正義把所有的一千億美金全部要投入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他現在已經投入的就是從這個ARM的晶片是從終端;從網絡方面就是人工智慧的信息網絡,他收購了美國第三大的運營商;然後也投了這種衛星網際網路公司衛星物聯網的這種設施公司。
我認為這個2016年3月是一個拐點,發生了兩件事,一個是摩爾定律失效,一個是AlphaGo戰勝了李世石,所以說代表著人工智慧的這個時代即將到來,所以未來是一切的東西都要晶片化,光機電算過去60年,我們把集成電路晶片化了,未來100年我們要把光學晶片化、把機械晶片化,把算法變的更加的智能化,所以我們認為人工智慧的趨勢應該是從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開始布,從端網云云從傳終端的傳感器,晶片到整個計算的這個晶片到整個的光通信的基礎設施的不局,有了這個才能去布你的人工智慧的基礎設計算的能力,然後有了這個計算能力的提升以後,算法的提升,然後才有了整個行業的應用。
所以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我們也布局了。
從終端的布局從視覺從傳感器的晶片就是大量的這種傳感器的這種晶片的獲取數據,因為人工智慧的核心的晶片和傳感器的數據是占到未來大數據的,所有的核心,現在大數據已經被BAT掌握了,但是現在50%以上的大數據的增長都來自於傳感器。
從傳輸的終端我們也布局了。
幾十家公司比如說從衛星通信網到整個的光通信的基礎設施其實都在布局,從這個雲端我們也布局了從包括腦科學的研究能力包括了九五衛星做衛星物聯網和最衛星網際網路的包括了人工智慧的終端的加速,那在行業應用,我們最看好的是無人駕駛領域,我們在這裡面布局了現在國內領先的駕駛公司和馭勢科技,包括整個的無人駕駛的整個的產業鏈,從毫米波雷達的晶片到毫米雷達到雷射雷達了晶片到雷射雷達,整個的智能汽車的產業我們也都在布局,所以我們現在我們中國創新是圍繞這個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我們打造了一個硬科技的生態,就像史丹福大學和矽谷的關係一樣,我們是以研究所加基金加孵化器加創業培訓這麼一個生態,能夠更好的幫助未來的硬科技的企業發展。
同時,我們打造了以創新生態到創業生態到產業生態這麼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有這個生態體系,才能推動未來形成硬科技的產業集群,所以這是我們的使命。
我們相信中國只有通過硬科技的發展才能夠實現中國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