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物聯網作業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業系統是物聯網時代的戰略制高點,PC和手機時代的作業系統霸主未必能在物聯網時代延續霸業

文/《財經》特約作者 周源 編輯/謝麗容

在個人電腦走向千家萬戶時,微軟抓住了機會,成為電腦作業系統霸主。

在智慧型手機成為隨身必備之物時,谷歌和蘋果抓住了機會,成為手機作業系統市場雙雄。

作業系統產業的規律是,當壟斷已經形成,後來者就很難顛覆,只有等待下一次產業浪潮。

如今,一個全新的、充滿想像空間的作業系統市場機會正在開啟。

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0年,聯網設備將達到250億部。

這些海量設備不僅是聯網,還很可能要裝上作業系統,跑上應用,成為物聯網世界裡的一個個智慧終端。

如此關鍵的產業環節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ARM、谷歌、微軟、華為、阿里等國內外公司紛紛推出物聯網作業系統,整個產業呈現出群雄逐鹿的壯觀景象。

作業系統的特點是不管最初再怎麼百花齊放,最終還是要較出個你死我活,只剩少數幾家成為主流平台,這一殘酷規律不會因為物聯網而改變。

作業系統在產業鏈里的特殊作用與位置亦決定了這絕不只是一場技術與技術的對抗,而是一出企業間綜合實力的較量。

國際巨頭長線布局

回溯物聯網OS的發展歷史,2014年是個關鍵時間節點。

正是從這一年開始,ARM、谷歌、微軟等國際巨頭陸續登場,形形色色物聯網作業系統(以下簡稱「物聯網OS」)進入人們視野。

領先的晶片智慧財產權廠商ARM在2014年10月推出mbed物聯網設備平台和作業系統mbed OS。

ARM「插手」物聯網OS再順理成章不過了。

數據顯示,2015年,ARM架構晶片的出貨量約為150億顆。

日本軟銀集團收購ARM之後,CEO孫正義預測:「未來20年內,全球ARM架構晶片的年出貨量將達到1萬億顆。

」ARM在物聯網時代的前景可見一斑。

兩年來,ARM十分關注打磨產品本身。

從發布到現在,ARM mbed OS疊代迅速,目前已經升級到5.3版本。

有觀點認為,以ARM mbed OS為代表的輕量級物聯網OS很小,技術含量不太高。

但ARM亞太區物聯網部門市場總監潘劭齊不認同這種看法。

他對筆者說:「一個好的物聯網OS需要具備易開發、低功耗和安全三個特性,考慮到物聯網OS要面向如此多的設備和應用,想要同時滿足那三個特性並不容易,需要深厚技術積累。

「ARM面向的是全球市場,他們確實需要綜合考慮,會更加注重作業系統架構的通用性和安全性。

」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嵌入式系統分會副理事長何小慶向筆者表示。

另一家晶片巨頭英特爾運營著一個開源物聯網OS項目Ostro。

但風河系統公司(Wind River)顯然才是英特爾用來「卡位」物聯網的關鍵棋子。

成立於1981年的風河在全球嵌入式軟體行業較有影響力,其產品廣泛用於航天航空、醫療、工業控制等多個領域。

2009年,風河被英特爾收入旗下。

2014年風河推出7.0版本的VxWorks,並宣布VxWorks 7已全面升級為物聯網實時作業系統。

風河公開宣稱目前超過10億的智能設備跑著VxWorks。

雖然不能證實其中有多少份額屬於VxWorks 7,不過,風河在嵌入式行業多年的客戶與經驗積累必將是英特爾征戰物聯網最強有力的「武器」。

晶片巨頭都已經出馬,谷歌、蘋果、微軟三大作業系統巨頭怎會缺位?

蘋果針對智能手錶開發了WatchOS,但蘋果總體思路是以iOS為主導,用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整合硬體廠商。

谷歌則更進一步,推出專有物聯網OS Brillo(現已經更名為Android Things)和IoT通信協議 Weave。

谷歌和蘋果的做法其實代表著一種物聯網OS技術路線,就是把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裁剪為適合物聯網終端的作業系統,它的優點是可獲得原手機生態的強大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8月,谷歌爆出正在基於Magenta kernel(一個實時作業系統)研發名為「Fuchsia」的物聯網OS。

關於Fuchsia,谷歌言之甚少,僅僅聲明「這是一個與安卓或Chrome OS完全無關的全新開源項目」。

由於谷歌已有Android Things,此刻再推新的OS平台迅速引發業界猜測。

有人猜測,谷歌此舉是為了深入拓展工業物聯網市場。

也有人認為,谷歌意在構建橫跨多種終端平台的融合型物聯網OS,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物聯網白皮書(2016)》里就持此觀點。

不過,他們都認為,谷歌是以創新為使命的技術型公司,將來完全有可能會推出一個顛覆性的物聯網OS,就如當年推出安卓系統一樣。

Gartner2016年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統計數據顯示,微軟手機作業系統市場份額降至0.6%,可以說,謀劃手機作業系統市場數年的微軟終究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切換到物聯網時代,微軟看上去已經抓了一手「好牌」。

2015年7月,微軟發布Windows 10的同時推出了面向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Windows 10 IoT Core。

官方資料表明,Windows 10 IoT Core基於Windows 10裁剪而來,有共用的開發環境與API接口。

微軟中國一位從業人士透露,微軟出個物聯網OS沒什麼特別,特別之處在於今天微軟的作業系統家族是個融合的體系,解決了跨平台開發的痛苦。

該匿名人士說,應用開發商在開發應用時,如果底層作業系統不同,就得提供不同的版本,如今又多了物聯網作業系統,更增負擔。

微軟從雲到端提供的是Windows家族作業系統,而且微軟支持高通和英特爾兩種晶片。

這相當於微軟把雲和端、把ARM和非ARM等原來需要方案廠商自己去打通的東西都打通了,直接開發應用就好。

微軟與GE、西門子等製造業巨頭達成雲端合作,更好地服務物聯網用戶。

例如,微軟與GE結盟後,微軟AzureIoT Suite將與GEPredix平台深度整合,這意味著微軟的客戶可利用Predix來分析其設備產生的數據,優化企業的生產。

同樣,GE的客戶可以利用微軟的雲服務。

不過,微軟目前也有短板。

一是微軟物聯網OS並不免費;其次它目前還只支持英特爾晶片(要到2017年上半年才開始正式支持ARM晶片),而英特爾晶片價格相對較高。

成本敏感型企業自然更青睞「開源物聯網OS+ARM晶片」組合。

除了上述商業公司,國外物聯網市場還活躍著各種開源物聯網OS項目,如FreeRTOS(智能手錶鼻祖Pebble就使用了FreeRTOS)、TinyOS,等等。

儘管科技巨頭們在力推各自的物聯網OS, 但何小慶認為開源物聯網OS在未來還將活躍較長一段時間。

「物聯網系統需求不明確、商業模式不成熟,加上物聯網OS技術還在發展之中,部分用戶會傾向於選擇開源軟體去定製適合自己的作業系統。

」何小慶說。

中國公司的機會窗口

過去七年,中國物聯網產業飛速增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底,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躍升至7500億元,公眾網絡機器到機器(M2M)連接數則突破1億,占全球總量31%,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隨著技術和產業視野的集體增強,這一輪競賽中,中國公司幾乎與國際巨頭同時起跑。

國內第一位正式「宣戰」的是一家不太為行業外人士所知的公司——上海慶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慶科」)。

慶科實際上做嵌入式無線模塊起家,其產品應用於白色家電、遠程醫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領域,全球範圍內服務的客戶多達800多家。

在與設備廠商合作中,慶科敏銳感知到物聯網OS需求所在,便於2014年7月率先推出物聯網OS MICO,比ARM發布mbed OS還要早三個月。

有MICO之後,慶科在生產的每個無線接入模塊里都裝載了自家的作業系統,供用戶免費使用。

慶科CEO王永虹告訴筆者,截至目前,該公司共售出1000多萬個搭載MICO的無線接入模塊,實際激活在線的則有幾百萬個。

所謂「激活在線」,意味著設備廠商已經啟用了慶科無線接入模塊里的MICO,作業系統被真正用了起來。

除了上述推廣模式,慶科還與MARVELL、REALTEK和CYPRESS等晶片公司合作,為大客戶定製預裝載了MICO的晶片。

王永虹表示,這種合作有望讓慶科從MICO里獲得實際營收。

與慶科一樣同樣定位於輕量級物聯網OS的還有華為。

2015年5月,華為正式發布開源物聯網OS LiteOS。

該系統最大亮點是內核超輕,小於10kb,是世界上最輕量級的物聯網OS。

LiteOS只是華為物聯網戰略的一部分。

華為物聯網戰略簡稱為「1+2+1」:即「1」個開源物聯網作業系統(指Huawei LiteOS);「2」種連接方式,分別是有線連接(家庭網關、工業網關)和無線連接(2G/3G/4G/NB-IoT);以及「1」個物聯網平台(指華為IoT連接管理平台OceanConnect)。

一位華為物聯網從業人士告訴筆者,華為將依據該公司在網絡設備和晶片,尤其是NB-IoT(窄帶物聯網)上的技術積累,幫助運營商完成從4G到5G的大跨越。

同時,華為亦瞄準智慧家居、智慧城市、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

例如華為與美的已宣布在智慧家居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該人士還透露,目前華為過半數的物聯網項目來自海外,國內的項目反而相對較少。

「我們與運營商的關係沒過去那麼單純了,運營商也有所顧忌,他們更希望構建自己主導的物聯網平台生態。

」該人士解釋說。

阿里YunOS是國內物聯網OS戰場上的另一支生力軍。

阿里YunOS最初主要應用在智慧型手機領域。

從2014年開始,YunOS開始應用網際網路電視、智慧家居、網際網路汽車、機器人等IoT(物聯網)領域。

僅僅兩年時間,阿里YunOS在汽車領域取得突破:2016年8月,該公司與上汽榮威合作生產的網際網路汽車榮威RX5成功上市,到12月中旬,此車銷量便已超過9萬輛。

這個數字相當不錯。

乘聯會2016年中國SUV市場汽車銷量數據統計,上市不到半年的榮威RX5,其銷量在全國164款SUV車型中排名第31位。

多位受訪者認為,榮威RX5的成功量產代表阿里YunOS走通了網際網路汽車整個產業鏈。

埃森哲數據顯示,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77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216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5%。

阿里YunOS搶在車聯網爆發前夕完成了關鍵項目落地。

「阿里將來在國內車聯網市場可能會拿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中科創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CEO耿增強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業務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主任工程師羅松表示,阿里YunOS還在積極參與物聯網相關標準的制定。

如今,由阿里YunOS主導的ID2(Internet Device ID)在ITU-T(國際電信聯盟通信標準化組織)成功立項。

ID2將由阿里YunOS發行,固化在晶片中,成為IoT設備里的身份標識。

除了阿里、華為和慶科,國內有特色的物聯網OS玩家還包括Ruff和中科創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創達」)。

Ruff是一家創業公司,2014年才成立。

Ruff CEO及創始人厲晹表示,Ruff看到的是物聯網應用開發者的痛苦。

厲晹說,懂網際網路開發的人很多,但是懂物聯網應用開發的人很少,因為物聯網開發要懂硬體、驅動、嵌入式開發等太多東西。

Ruff讓物聯網開發者只要關注應用層,無需擔心底層實現,從而讓大量網際網路開發者流向新興的物聯網。

Ruff在2016年5月推出支持JavaScript開發應用的物聯網OS。

到2016年12月,Ruff OS開發者已經超過7000人。

據厲晹估計,2017年該公司凈營收有望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

嚴格意義上,中科創達並不是一家物聯網OS廠商,因為該公司並沒有開發自己的物聯網OS,而是將開源的物聯網OS拿過來,封裝成模塊化的物聯網平台提供給物聯網應用與設備開發商。

耿增強說,他看到物聯網產業鏈存在銜接不暢的環節。

「物聯網太碎片化了,導致上游晶片廠商很難有精力去服務下游幾千家五花八門的設備廠商,所以,我們想做替晶片公司服務各種設備廠商的那個人,做銜接者。

目前,中科創達已經與高通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服務物聯網用戶。

「高通把旗下排名第二第三的大客戶都交給我們(合資公司)去做了。

」耿增強告訴筆者。

「總之,國內企業很多走的是『由硬至軟』的道路,即利用我國在硬體製造上的優勢,帶動作業系統軟體發展。

」羅松評價道。

關注嵌入式作業系統20年的何小慶向記者表示,中國迄今為止鮮有做嵌入作業系統特別出色的廠商,「但在物聯網OS領域,我想到了五家公司,其中兩家是華為和慶科,另外三家是谷歌、ARM和微軟」。

生態運營任重道遠

「諾基亞在塞班上砸了200億美元,最終依然失敗。

做作業系統不僅要拼技術,還要拼運營。

」厲晹對筆者說。

曾擔任諾基亞OVI技術總監、負責運營塞班平台的他經歷了諾基亞在塞班上的努力和失敗。

何小慶認為,中國物聯網OS廠商尤其要過運營關:「做應用產品和做作業系統的玩法其實不一樣,中國公司比較熟悉做應用產品,但缺乏運營一個作業系統的經驗,畢竟國內還沒有公司或組織推出過一個特別成功的作業系統。

與PC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相比,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的生態運營既有舊關卡也有新挑戰。

所謂舊關卡,第一道就是要與各底層硬體廠商合作,一起共同規範硬體驅動程序接口和API接口。

不過,開發物聯網OS顯然更痛苦,因為要面對太多不同種類的設備。

「物聯網看似是一個大市場,但其實由無數小市場組成,每家只能『打』裡面的幾類設備,並不能夠馬上覆蓋整個市場。

所以大家都有機會,但也都很難迅速長大。

」耿增強感嘆。

第二道關卡是要爭取開發者的支持,壯大開發者隊伍。

作業系統做得再好,沒有開發者的支持,沒有人用就是死路一條。

不像谷歌和阿里有來自手機作業系統生態的支持,ARM、慶科和華為都需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培育開發者人群。

目前,ARM mbed OS全球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20萬。

華為、慶科並未透露此方面的數據,但王永虹表示,2017年該公司將大力培養MICO開發者隊伍,華為也已著手不斷壯大其LiteOS開源社區,這將帶來巨大變數。

新挑戰在於,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之間的生態較量從「端」擴展到了「雲」。

多位受訪者表示,不像電腦或手機作業系統需要承載很多應用,大多數物聯網終端只要完成數據的收集與傳輸,數據的分析與處理主要在雲端,所以雲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像谷歌、微軟與阿里擁有「雲+端」完整組合的物聯網OS廠商在鍛造綜合能力上顯然有先天優勢。

「阿里擁有出色的雲計算和大數據能力,我們YunOS希望做一個雲端一體化的協同智能平台,以用戶為中心,將人、物、服務三張網同時打造成為一張網。

」阿里YunOS事業部負責人張春暉告訴筆者。

雲或端的能力缺失勢必促成企業間的各種合縱連橫。

例如,IBM與ARM結盟、慶科與阿里雲和AWS等均有合作;華為相關人士透露,華為將來可能與國際雲服務提供商合作,因為華為意在全球市場。

簡言之,物聯網時代作業系統的生態運營更加考驗廠商的戰略視野和產業整合能力。

誰將成為未來物聯網作業系統巨頭?目前沒人能夠給出預測,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本文首刊於2017年1月23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你了解多少?

導讀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是目前IT業界的熱門詞彙,也正是這三個詞彙構成了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那麼,對於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你了解有多少呢?我們今天帶大家一起走近物聯網作業系統,同時介紹10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