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咖啡對談美國思想家:美國封鎖是愚蠢的自殺式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智東西6月17日消息,剛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與美國兩大數字時代著名思想家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以及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進行了一場100分鐘的對話訪談,由CGTN主持人田薇主持。

自從今年5月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後,任正非便一改低調作風,頻頻在公眾面前發聲。

▲任正非

在訪談中,任正非坦言華為將在今明兩年面臨營收壓力,預計減產300億美元,營收在1000億美元左右,華為手機今年海外銷量也將下降40%。

不過,華為將在2021年重回發展快車道。

同時,任正非也表示,在未來20-30年里,人類社會最偉大的推動力量將是人工智慧。

華為今明兩年收入預計減少300億美元

喬治·吉爾德、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馬歇爾·麥克盧漢(已逝)一起被譽為「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他們都是90年首批網際網路浪潮的積極擁躉者,其中喬治·吉爾德更是曾熱切鼓吹90年代中期的通訊技術革命。

事關華為,最受人關注的自然是美國對華為的封鎖禁令。

針對這一禁令,性格直爽的喬治·吉爾德直斥其為美國一項「愚蠢的、糟糕的、自殺式的行為」。

▲喬治·吉爾德

喬治表示,從歷史角度來看,這種禁令是美國科技權威被後來者挑戰以後,試圖反扑打壓的行為。

但是客觀來說,美國目前已經不再是半導體的全球領導者,無法靠這種領先優勢打壓其他公司。

現在台灣才是半導體產業的全球領導者,連蘋果最新的7nm晶片都需要在台灣(台積電)代工生產。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也認為,美國這樣欺負(picking)一個公司是不對的。

他與喬治認識了40年,雖然彼此很多理念不相同,但是在這一點上他們都認為美國是錯誤的。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與中國淵源頗深,他不僅曾多次造訪中國,還是張朝陽創辦搜狐網時拿到的第一步風險投資。

同時,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也是賈伯斯的老師。

據主持人表示,任正非也剛剛成為了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的學生,任正非笑言,「我現在是賈伯斯的同學了。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尼古拉斯說——中國在經歷一個「日本時刻」——在1980年代,日本曾經經歷過一次技術經濟雙騰飛,而美國也開始在經濟、貿易、技術上對日本進行打壓。

現在發生在中美間的貿易摩擦與美日之間的十分類似。

而美國總統川普也曾公開表示,如果中美雙方可以達成貿易協議,他會重新考慮華為的禁令。

其實,早從上世紀50-60年代開始,美國便開始對日本實行貿易保護措施,期間經歷了五大階段,涉及紡織品、鋼鐵、彩電、汽車、半導體等行業(詳情可參見智東西此前報導《日美5次貿易摩擦啟示:橫跨40年,涉及鋼鐵/汽車/半導體》)

尼古拉斯堅持,開放的信息交流、開放的科學研究、關注全球合作,這才是真正的方向。

關於美國禁令,任正非坦率承認,在接下來兩年里,華為將會面臨一定的營收壓力,未來兩年公司會減產,估計會減產300億美元,今年和明年營業收入都會在1000億美元左右(2018年華為營收為7212億元,約1041億美元)。

但是到了2021年,華為將會重回發展快車道。

任正非說,自己沒有想到美國打擊華為的決心如此之大、打擊面如此之廣泛,不僅是限制了華為的零部件供應,還限制了華為參加國際組織,不能跟大學加強合作,不能去使用美國成分的任何東西。

不過任正非也表示,「當我們走完這一步,我們會變得更堅強。

我們變得更堅強之後,就不會再害怕美國的封鎖與隔離。

任正非補充道,華為依舊願意與美國開放合作,也會繼續採用美國供應商的技術與零部件。

但是此番封鎖之後,也許會有其他的企業開始擔心(供應鏈穩定問題),而不敢再用美國企業的零部件 。

▲陳黎芳

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則表示,「(美國禁令)這不是華為最艱難的時刻」。

華為最艱難的時候是任正非剛剛創辦華為時,那時候華為「沒錢、沒人、一無所有」。

30年以來,華為面對所有困難、問題,都會一往無前地去應對。

任正非:華為手機海外銷量下降40%,但不會降低研發收入

針對外媒報導的「華為手機海外銷量今年預計降低40-60%」新聞,任正非坦言——華為手機海外銷量今年確實將下降40%,但是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增長非常快。

至於針對華為日前出售海底光纜業務部分股權的新聞,任正非表示,這一舉措不是因為華為營收承壓,而是一個很久以前就決定了的事情。

海底光纜業務華為很成功,但是它不是華為的核心業務,所以最後決定賣掉。

任正非說,華為未來不會拆分剝離,也不會大規模裁員,但是華為的人員整合一直在進行。

2年前,華為將2萬名軟體員工疏導至了消費者業務、雲業務部門。

而且,雖然接下來兩年華為將面臨營收壓力,但任正非強調——華為不會降低在技術研發上的收入。

在接下來5年里,華為將投入1000億美金研發更簡單、更快、更安全的網絡架構。

目前華為有8萬名研究人員,和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個科研機構都進行了合作。

相依相存:美國是技術上游,中國是下游

跟任正非在很多其他採訪中透露的信息一致,關於研發創新方面,任正非再次強調了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的方面的缺失。

任正非表示,創新創造有三類,理論創新、工程創新、市場創新。

中國在工程創新方面很強大,但是在基礎理論上還有很多需要向西方學習的地方,中國依舊缺少在基礎理論上的創造與貢獻。

美國在很多科學技術方面還是領先於世界。

不過,任正非也打了個比方:美國就像上游,源源不斷地為世界提供基礎科學創新;中國就像下游,為這些基礎科學創新提供工程應用和市場空間。

如果上游沒有水,下游會幹涸;但如果上游沒有了下游,則會缺少市場。

就像移動通訊、信息科學、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這些都不是中國發明的,但是中國在這些技術的應用上反而做得更好。

對此,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也表示了贊同。

他說,在過去30年里,美國曾經發明創造了多種技術——比如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錄像磁帶(video tap)、通訊等技術,都沒有好好地將它們作為工業應用發展,而是被日本或其他國家奪取了產業龍頭地位。

華為不會把5G智慧財產權作為武器,也絕對不會留產品後門

關於華為,最受人關注的話題還有兩個——一個是5G、一個是華為產品安全。

在5G方面,目前華為擁有全球最多的5G智慧財產權。

任正非也表示,華為的確擁有眾多5G智慧財產權,但是華為不會將其作為武器、阻礙人類科技進步。

目前世界上很多公司每年給華為付很多專利費。

任正非說,雖然也有其他公司在用我們的技術,但前些年我們在專注擴大營業收入,並沒有去打智慧財產權官司。

也許我們未來會把這項提上日程,不過「我們不會像高通一樣激進」。

至於在網絡安全方面,任正非和陳黎芳都強調,華為的產品100%沒有「後門」。

暢想未來三大主題: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區塊鏈

本次討論中自然少不了未來技術暢想話題。

對於未來哪項技術將會帶來最大社會變革,喬治、尼古拉斯、任正非分別給出了三個不同答案——區塊鏈、生物科技、人工智慧。

任正非認為,在未來20-30年里,人類社會最偉大的推動力量將是人工智慧。

任正非說,隨著當前信息科技發展得越來越迅速、網絡越來越複雜,當前大數據的龐大信息已經接近人類智能無法處理的地步。

未來,有些確定性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來替代,AI能幫我們在本地處理大量基礎信息,向決策者給出參考性結論,而不需要通過網絡傳輸海量基礎數據。

人工智慧人類智能的延伸,它的作用不是替代人類,而是協助人來更好地完成任務。

人工智慧會為人類創造巨大財富。

現在我們大可不必對AI抱有太過悲觀的態度,反而需要對AI具有一定程度的包容 ,才能更好迎接一個偉大的新時代。

畢竟,作為人類,不管你能夠學得多快、學得多久,你都無法學得比機器更快、更久。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作為MIT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三位創辦人之一,提到了目前該實驗室正在進行的「人造老鼠」實驗。

他認為,未來生物科技將會是未來最大的科技革命力量之一。

而著有《後谷歌時代:大數據的沒落與區塊鏈經濟的崛起》一書的喬治·吉爾德則把關注點放在了區塊鏈上。

他認為,全球的3D、VR、智能城市等技術創新,都需要建立在一個可靠、安全的信息土壤上——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去報這一點。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網際網路聖經著作者,張朝陽領路人

喬治·吉爾德今年80歲、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今年76歲、任正非今年75歲,三位都是在科技戰場上飽經風霜的知名老將。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1943年出生於紐約,他是美國計算機科學家,他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三位創辦人之一。

1992年,他以少數投資者的身份參與美國著名科技媒體《連線》的創刊。

尼葛洛龐帝也是多家公司的董事,如摩托羅拉、Ambient Devices等。

1995年,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出版《數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書,書中也包含他的知名推測:互動世界、娛樂世界、資訊世界終將合而為一。

此書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1997年進入中國,被稱為網際網路聖經。

不過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後,此書快速過時。

尼葛洛龐帝也投資超過眾多創業公司。

1996年,留學MIT的張朝陽意欲回國創業,卻在資金籌措方面多次碰壁,是尼葛洛龐帝首先投給他了22.5萬美元創業基金。

隨後,張朝陽回國創辦搜狐。

此外,從1982年開始,尼葛洛龐帝便開始了一項名為「百元筆記本」的公益項目,力圖推廣電腦在世界發展中國家邊遠村落的普及。

喬治·吉爾德:通信革命倡導者,科技股票金手指

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1939年出生於紐約,他是當今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經濟學家,曾經是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分析師。

1990年,喬治·吉爾德出版了其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本著作——《通信革命:無限帶寬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Life After Television),書中熱切闡述了各類通信產業新技術將帶來的變革與市場機遇,引起科技界極大轟動。

隨後,從90年代中期開始,喬治·吉爾德開始在其個人月刊中分析技術趨勢、推薦潛力股票,進入他的推薦名單的股票會在1小時內上漲50%以上,高通、博通、AMCC等皆在其列,一時洛陽紙貴。

喬治·吉爾德也被稱為鼓吹「電信泡沫」的第一旗手。

然而到了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開始破滅,股市瀕臨崩潰,通信科技股票大幅跳水,投資人與喬治·吉爾德都損失慘重。

2018年,喬治·吉爾德出版新書《後谷歌時代:大數據的沒落與區塊鏈經濟的崛起》(Life After Google),書中認為,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與新架構有望顛覆以谷歌為代表的世界網絡體系。

結語:江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自從今年5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後,華為一時被推到了輿論漩渦之中,圍繞其5G技術、晶片斷供、自研作業系統等眾多爆炸性新聞層出不窮。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一改低調作風,頻頻在公眾面前發聲,並曾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晶片,華為也』沒問題』」。

正好就在今天,美國路透社發文透露,包括高通、英特爾在內在的多家美國晶片企業正向美國政府遊說,請求其放寬對華為的銷售禁令。

與此同時,本周末,西班牙宣布正式啟動該國首個5G商用行動網路,首批覆蓋15個城市,華為是其核心設備供應商。

截止至6月初,華為已在全球30個國家拿下至少46份5G合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