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的手機樣本:探秘金立手機生產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的手機製造在中國,中國的手機製造在珠三角。

十多年來,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基地,珠三角地區也形成了從設計、模具、主板、生產到銷售一體的完整手機產業鏈,手機製造業也成為廣東製造和中國製造的靚麗名片。

7月4日,21世紀經濟報導「觸摸智造·2017中國製造業價值發現之旅」調研團走訪了亞洲最大的單體智能終端製造中心金立東莞工業園,參觀了其SMT生產車間、成品組裝車間、OQC出貨品質檢驗區、自動化測試車間、可靠性實驗室等地。

走訪中,金立集團執行副總裁、金銘公司總經理李三保介紹,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基本實現了半成品的自動化生產,從元器件的設計貼片、成品的封裝測試到最終包裝各個環節,整個產業鏈仍在不斷推進自動化程度。

手機「智造」

李三保介紹,金立手機創辦的2002年,手機市場仍是國際大品牌的天下,創辦初期基本上都是組裝;隨著手機牌照的放開,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金立成立了自己的研發院,首先做產品的設計,第二年成立了自己的工廠,開始自己製造。

這時候手機的貼片很多是外包來做,生產線也是依靠大量的人力,僅手機的測試就需要幾十人;當聯發科帶著「交鑰匙方案」加入手機行業,手機製造變得更簡單,隨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速度更快,產品構造也越來越複雜。

相應的,晶片越來越小,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的自動化設備被引入。

也是在這個階段,金立東莞智能終端製造中心開始投資建設。

該工業園於2011年投入使用,擁有50多條全自動貼片生產線,110條成品組裝測試線,年產能一億台手機。

據了解,目前,手機的SMT(表面貼裝技術)生產、出貨檢測等環節自動化程度已經相當高,而一些機器做不到的柔性動作比如成品的組裝還需要人來完成。

不過據介紹目,前還需要很多人力的包裝環節相關自動化生產線正在引入。

從設備上來看,目前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核心設備依然來自德國、日本、美國,其他周邊配套部分已經實現了國內生產,並且質量也達到很高的水平。

在李三保看來,「機器換人」帶來了生產效率和產能大幅提升,也在促使工人往多方面發展,帶來了他們知識結構的優化。

產業鏈之爭

在珠三角,方圓100公里以內,能夠找到所有的手機零部件廠商——這是珠三角完善的手機供應鏈形象的描述。

李三保指出,智慧型手機是很多創新集成的產品,無論是技術的提升還是生產的自動化都需要上游供應商一起來推動。

「產業的發展中,關鍵是看我們能不能跟上游供應商合作好,能不能拿到第一手配套資源,包括創新的功能、製造水平、供貨狀況等。

目前,隨著手機市場的日漸飽和和珠三角人力、土地等成本的不斷提升,內地的重慶、貴州、江蘇等地也在通過土地、稅收等方面的補貼政策的吸引手機製造業進行轉移。

此前,深圳手機協會會長孫文平曾向記者介紹,內地的手機製造大部分是後到組裝,主板、顯示屏、攝像頭做好以後進行最後的組裝工序。

如果把所有環節都放到內地,是沒有配套的,目前體量依然十分有限。

「在研發和生產的協調方面,如果在一個小時範圍內,我們所看到的解決速度快,效率也高,各個方面也方便。

很多地方目前引進手機產業,需要挖走一個產業鏈,或者讓品牌過去讓產業鏈跟著,僅僅一家兩家很難。

手機製造業是產業鏈的競爭。

」李三保說。

根據IDC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為3.349億部,與去年同期的3.343億部相比僅增長0.2%,創下歷年來最小同比增幅。

在激烈的競爭下,金立如今試圖主打兩條產品線,即瞄準中高端市場的M系列和瞄準年輕人市場的S系列,以此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據介紹,金立研發的重點是將全面屏與續航、安全和四攝的結合,今年下半年將推出多款全面屏手機。

(「觸摸智造-2017中國製造業價值發現之旅」由上汽大通全程助力支持)

更多內容請下載21世紀經濟報導AP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