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需要全新商業模式 力爭2020年實現商用目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年初,中國移動發布了5G商用規劃:2017年將啟動5G外場試驗,2018年啟動5G網絡預商用試驗,2019年進行商用化規模試驗,力爭在2020年實現5G網絡規模商用的目標。

面向目標網絡的NovoNet試驗網,預計2018年啟動規模商用,2020年實現主要網元的網絡功能虛擬化。

中國移動相關人士認為,5G時代需要提前把握怎樣根據需求定製網絡切片、參數設置,確保5G網絡是可運營、可管理。

同時,對於融合創新,要強化跟垂直行業的合作,不僅僅研究新的業務,還要研究新的商業模式。

目前,在北京懷柔規劃的全球最大的5G試驗外場,完成了30個站的站址規劃,可滿足6家系統廠商的外場單站及組網性能測試需求。

同時,展訊、MTK等晶片企業,是德科技、羅德與施瓦茨、大唐聯儀、星河亮點等儀表企業也參與測試。

在上海浦東,中國移動通過5G C-Band 5站密集城區連續組網,C-Band峰值速率可達4Gbps,拉遠覆蓋可達1.5公里,平均吞吐率達到1.7Gbps。

在廣州番禹,中國移動初步選出7個站點作為備選測試區域,主測站點為廣東工業大學教學五號樓站點。

此外,中國移動成立了5G聯合創新中心,推進5G通信技術成熟,孵化創新應用,構建共贏生態為目標,開展涉及基礎通信能力、物聯網、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雲端機器人、虛擬/增強現實等6大領域工作,啟動了30+個聯合創新項目。

與此同時,在擔任3GPP RAN全會副主席和RAN2副主席的同時,中國移動牽頭了5G相關立項,並申請5G相關專利450+項。

中國電信根據自身網絡特徵,主導了移動大視頻、多網融合等多項5G相關的3GPP國際標準,並構建了5G技術仿真評估體系。

中國聯通也面向5G成立了開放實驗室,對基礎網絡與能力、物聯網、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展開研究合作。

國產晶片5G時代將不再落後

面向2020年的500億連接將產生海量數據,只有5G網絡能夠實現新的信息形態、提升業務效率,並帶來數據增值。

在英特爾院士、通信與設備事業部無線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看來,從設備端、無線技術到網絡端、雲端,英特爾是唯一一家能夠提供5G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公司。

此前,英特爾收購Mobileye顯然是為發力自動駕駛做鋪墊。

在MWC2017上,英特爾發布了千兆級LTE Modem XMM 7560,同時面對移動邊緣計算,英特爾提供了凌動C3000、至強D-1500、25 GbE乙太網適配器XXV710等產品組合。

高通也是在MWC2017前夕發布了5G Modem驍龍 X50,通過單晶片實現2G/3G/4G/5G多模功能,以支持在6GHz以下和多頻段毫米波。

2017年下半年,中國移動、高通和中興將開展5G新空口試驗,基於符合3GPP規範的試驗和互操作性試驗勢必會加速5G的大規模部署。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認為,智能化、自主化、網絡化及互聯化是移動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未來的5G網絡將會為「大連接時代」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以及連接提供一個一體化的分布式平台。

英特爾的盟友——中國晶片商展訊基於Rel.15將在2019年推出第一顆5G晶片,2020年推出真正意義上的5G(Rel.16)晶片。

展訊CEO李力游表示,2G時代展訊落後高通10年,3G時代展訊落後高通5年,LTE時代展訊落後高通1~2年,5G時代「我們落後高通1~2個月或者是1~2天,」甚至有可能超過1~2秒。

這不光是展訊的進步,也是我們國家半導體設計水平的進步,包括最近航母下水,差距也越來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華為、中興等傳統通信大廠展開了5G研發,包括vivo這類終端廠商也展開了5G的研究部署,同時通過HPUE提升TD-LTE終端的上行體驗。

基於TDD,軟銀在美國維吉尼亞進行Band41 HPUE外場測試,小區容量提升11%,覆蓋範圍提升16%;Sprint聯合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通過驍龍 X16 Modem進行千兆級LTE測試,下行網速達到705Mbps……這一切雖是4G終端的性能提升,但實質是為5G打下基礎。

5G時代:網隨雲動

基於上述所構建的北京懷柔外場測試環境,華為、大唐等開展了3.5GHz 5G新空口下外場性能測試。

在外場性能測試中, 華為基於統一空口的解決方案完成了連續廣域覆蓋、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和混合場景的外場性能測試,分別實現了10Gbps峰值速率、小於1ms的空口時延和大於100萬連接的5G關鍵性能指標需求。

為驗證華為5G新空口技術方案,華為5G原型系統與羅德與施瓦茨、是德科技和大唐聯儀等儀表企業開展了互通對接測試,基於第三方測試儀表驗證了華為新空口技術方案中的參數集、幀結構和新波形等技術。

在華為相關人士眼中,運營商的網絡轉型驅動力在於:用戶需求決定網隨雲動,以及運營商自身希望降本增效。

5G網絡對基礎設施的可視化、容災、彈性,以及業務應用上線交付的生命周期提出了新的需求,當時還要具備低時延、高可靠等特性。

因此,不難理解華為通過Cloud Edge+Cloud RAN+Cloud Air是希望構建一張全面雲化的網絡。

上個月,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開通國內首個5G試點,合作夥伴愛立信在現網中實現了基於雙頻段無線點系統1Gbps現網傳輸測試與演示。

此前,愛立信與中國移動完成了運營商網絡控制的5G原型系統無人機外場測試;合作開啟針對Cloud RAN合作研發項目;完成了全新場景下的5G高頻階段性測試;與兩家國際運營商展開了5G聯合網絡切片「漫遊」試驗。

在2016年通信展上展示了5G無線原型機,峰值吞吐量可超過25 Gbps。

在嘉興,中國移動與中興完成了3D-MIMO(即Pre5G Massive MIMO)商用部署及多場景測試驗證。

中興在嘉興部署的新一代寬頻3D-MIMO,針對高校大話務場景、居民高樓立體深度覆蓋等多個場景展開驗證。

同樣是在懷柔外場,大唐啟動了3.5GHz 頻段5G外場速率與覆蓋能力測試、宏基站和密集覆蓋小基站之間的切換,以及針對未來融合組網的覆蓋對比驗證。

目前,已完成室外定點速率、移動拉遠及4G/5G覆蓋對比、宏微基站切換等測試場景。

測試中,核心網採用統一的虛擬化雲平台,可以滿足5G的多樣化場景,支持核心網功能及本地化業務的部署,平均延遲僅2-5微秒。

在5G基站覆蓋能力測試中,通過大規模天線技術,在3.5GHz頻段下測試保持100Mbps下載速率的環境中,覆蓋距離超過2km,達到與2.6GHz頻段4G基站相近的覆蓋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