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成功背後,陳氏親兄弟開放創新攜手創造世界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5年,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寒武紀晶片首次成功流片。
2016年,寒武紀科技於北京中關村和上海臨港註冊成立,成立伊始就成為中國身價最高的智能晶片創業公司,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關懷,這一年裡,寒武紀科技還面向產業界發布了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面向學術界發布了全球首個智能指令集寒武紀指令集Cambricon
ISA。
2017年,集成了寒武紀技術的華為Kirin970手機晶片和mate10手機全球發布,實測結果表明寒武紀科技與華為的聯合研發成果在圖片識別速度上超越了搭載A11晶片的iPhone
X。
這一成功合作已成為全球手機和智能晶片發展史中的標誌性事件,吹響了手機進入智慧時代的號角,為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商業合作樹立了典範。
也是在這一年,寒武紀科技完成了A輪融資,成為全球智能晶片領域誕生的第一個獨角獸公司。
做研究是個「百川到海」的過程,閉門造車只有死路一條
「寒武紀」團隊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活力,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是晶片設計開發和人工智慧研究的「老兵」了。
「很多骨幹成員在校期間已開始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
」陳天石不無驕傲地說。
作為我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中科院計算所成功研製了我國首枚通用中央處理器晶片——「龍芯一號」。
而當時作為計算所研究員的陳雲霽就曾是「龍芯」團隊的成員。
陳雲霽喜歡用「瑞士軍刀和菜刀」來比喻通用處理器和深度學習處理器的關係:「瑞士軍刀雖然功能多,但是做菜的時候,還是菜刀得心應手,在智能處理方面,『寒武紀』就是一把好用的菜刀。
」
團隊自組建伊始就堅持晶片和人工智慧「兩條腿走路」。
陳天石認為,找方向也不能全靠運氣:「從2009年開始,我們先後做了兩件事,一是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輔助設計通用處理器,二是設計人工智慧的專用處理器。
」
研究方向雖然很超前,但閉門造車也只有死路一條。
「寒武紀」團隊從一開始就把眼界放得很寬,他們先後與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等多家國內外科研機構展開合作。
團隊的一些早期科研成果也是和一些國內外研究機構共同合作完成的,合作的學術論文也多次榮獲計算機體系機構頂級會議的最佳論文獎。
「做研究是個『百川到海』的過程,所以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一直保持開放的態度。
」陳天石表示。
陳氏親兄弟攜手創造世界第一
「我的研究方向是晶片,陳天石主要是做人工智慧,所以當年我們思考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時,很自然就決定『合體』做人工智慧晶片。
」陳雲霽用「一起找點事做」來解釋兩兄弟最早涉足深度學習處理器的緣起:「一開始有些巧合,人工智慧晶片確實能把我們的研究方向結合起來,後來我們發現,這個方向找對了。
」
查閱陳雲霽和陳天石兄弟倆的履歷,會發現他們的成長軌跡驚人相似。
陳雲霽1983年出生於江西南昌,父親是一名電力工程師,母親則是一名中學歷史老師。
1992年,9歲的陳雲霽進入南昌市第十中學,5年後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並在2002年進入了中科院計算所。
比陳雲霽小兩歲的陳天石几乎是重走了一遍哥哥走過的路,從中科大少年班一步步踏入計算所。
「我們兩個成長軌跡這麼接近,有必然性,也有巧合」。
陳雲霽笑著說,「陳天石對我從來是不服氣的。
覺得我們天天玩在一起,你也不比我聰明,你能上少年班,我也能上,後面的每一步也是一樣」。
在「寒武紀」晶片推出引發轟動的同時,這對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的親兄弟也被許多人冠以「天才」的頭銜。
但兄弟倆都不承認這一點,認為自己頂多算是「早慧」,而將取得的成績歸功於父母從小嚴格的教育。
「小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志向要遠大一些,希望我們能做出對人類進步有貢獻的研究」。
陳雲霽說,父母對他們採取的是正面鼓勵與強迫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他說「你這麼小不可能看得懂」的激將法,讓他埋頭研究起了《十萬個為什麼》;而一旦貪玩不學習就是一頓暴打,幾乎每天都會挨揍。
對相對更乖一些的陳天石則有所區別,以鼓勵為主。
如今,兩兄弟間還多了一層關係———創業合伙人。
哥哥陳雲霽仍在計算所擔任研究員,但此前的研究更注重學術界的認可和評價,現在則完全以市場技術需求為重。
而弟弟陳天石則全心全意當起了「寒武紀」公司的CEO。
陳雲霽坦言,如果不是有血緣紐帶的親兄弟,以他們的爭執頻率和激烈程度,可能早就分道揚鑣了。
「我的性格比較大膽,原意去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而陳天石就比較小心謹慎。
」陳雲霽將這樣的互補看作是他們巨大的優勢。
「很多成功的公司,都是兩個人共同建立的,例如蘋果、微軟、惠普、谷歌等等。
因為一個人要擁有所有全面的素質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成功需要的素質是截然相反的。
」陳雲霽坦言,由於性格截然不同,加上關係特別親近,兩人的爭吵往往直白到能令他們「直面慘澹的人生」。
而爭執過後最終所做出的決定,往往就是既能規避掉風險,也有一定開創性的最佳選擇。
「如果我們創業能夠成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陳雲霽說。
獲1億美元融資,拿華為1億訂單,為什麼巨頭都看好它
「全球首款AI晶片」麒麟970的發布著實讓中國網民狂歡了一把,「中國製造」、「技術領先」「吊打矽谷」,一時間華為收穫了眾多溢滿之詞,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領頭羊。但這背後的功臣是另一個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