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前傳:作業系統簡史(1)鴻蒙原本不是「B計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與蘋果、安卓相比,我們的(鴻蒙)缺點是沒有生態……」

2019年6月18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法國《觀點》周刊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

在被問及鴻蒙是不是備胎計劃(B計劃)時,任正非回答說不是,稱這個系統是為了電信網絡而設計的。

他說:「鴻蒙系統並不是像大家想像那樣用在手機中,做這個系統的時候並不是想替代谷歌的。

如果谷歌高端系統不向華為開放,鴻蒙系統會不會轉移做一些生態?現在還沒有完全界定。

此番問答中的鴻蒙的面貌、定位,似乎與5月間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態里的內容,不完全一樣。

下面,我們來捋捋:

2019年5月里,在美國政府炮製出「華為禁令」後,谷歌迅速宣布中止華為更新安卓。

隨後,在本文作者——《銳智號》老薑所在的老友群里,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 「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我們自己的OS(作業系統)將可能面市。

我們願意繼續使用谷歌和微軟,但沒有辦法,被『逼上梁山』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余承東當時表示目前的華為OS已經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等產品,並將其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作業系統。

而且該作業系統還兼容全部的安卓應用和所有的Web應用,相關安卓應用在華為OS上重新編譯後,運行性能提升將超過60%。

當時群里有老友問道:「豈不是和谷歌同步?谷歌也在開發下一代作業系統,改善安卓系統現有的很多問題。

余承東回答:「是的。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

余承東的表態被公布後,在公眾中形成了轟動效應。

有關華為作業系統的相關信息也被大家搜集出來了。

2012年,華為在芬蘭赫爾辛基設立智慧型手機研發中心,在競爭對手諾基亞的根據地,招募手機作業系統架構師等人才。

當時華為的這支團隊只有20名工程師,隨後他們逐步地在赫爾辛基、奧盧、坦佩雷這三個芬蘭城市擴大隊伍。

有媒體形容,這是華為在為「替代安卓」時做準備。

在谷歌承壓變臉之前,2019年3月份,余承東已對一家德國媒體表示:華為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OS,一旦發生了不能再使用這些(來自谷歌和微軟的)作業系統的情況,「我們就會做好啟動B計劃的準備」。

4 月 11 日, 華為在上海發布了 P30 系列手機。

發布會後,華為「方舟編譯器」 很快登上了知乎社區的熱搜榜, IT 從業者、數碼博主、資深碼農們對此予以了熱議。

其中一位網友的評論很有見地:「昨天的華為發布會,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在如今這個年代,會有一家國內消費電子公司把編譯器作為一大亮點來介紹。

華為在基礎研發上的持續高投入,加上手機終端市場占有率向全球第一邁進,使得『自建生態』的夢想,對一家中國公司而言首次成為可能。

「技術變革就其本身而言並不重要,但是如果技術影響了競爭優勢和產業結構,它就顯得舉足輕重了。

」這是管理學家麥可•波特在《競爭優勢》提到的。

2019年5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已於2018年8月24日申請註冊「鴻蒙」商標,專用期限為2019年5月14日 至2029年5月13日,主要用於手機軟體設計、軟體設計和開發等。

有媒體分析:在商品名稱一欄中,「華為鴻蒙」可應用於作業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操作軟體等等,這些信息顯示了華為自有作業系統命名為「鴻蒙」的可能性。

5月28日,外媒報導,華為在歐洲地區註冊了「ARK OS」商標,這可能是華為自研系統的海外版本。

ARK是「方舟」的意思,此前華為已推出了「方舟編譯器」,命名上就已經有一定關聯。

所以大家可以推論:華為的作業系統在國內以「鴻蒙」自稱,而在海外可能被稱作:「ARK OS」。

華為展示了自給自足的潛力,「秀肌肉」後,谷歌開始變得很尷尬,也很焦灼。

英國《金融時報》6月7日報導,谷歌的高管們正在敦促美國政府免除對華為的出口禁令。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由華為開發自己版本的安卓作業系統,那將「更容易受黑客攻擊」,這樣就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理由好奇葩啊!前面認為華為用安卓等美國的技術與產品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而現在認為華為不用了,自己研發一套,也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其實真正的理由很簡單:若華為手機無法更新安卓作業系統,將促使華為自行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

外行覺得開發一套作業系統很難,谷歌心裡有數,這事沒那麼難,真要那麼難,作為後來者的安卓,就不可能成功。

這時,我們再來看余承東、任正非二人分別於5、6月間的表態,就不那麼違和了,因為這裡有谷歌的反覆做了鋪墊。

鴻蒙原來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就像是任正非6月的表態那樣:「我們有數千塊電路板,電路板都要有作業系統。

鴻蒙作業系統是一個面向確定時延系統的作業系統,實現系統端到端處理時延是精確到5毫秒,甚至更低的毫秒級乃至亞毫秒級,控制只有這麼小時延,對物聯網自動生產有用。

比如無人駕駛,齒輪轉過來時延是幾毫秒,如果是不準確的,不然這個齒輪來了,那個齒輪還沒有來,就咬合不上了。

我們是為了萬物互聯、將來走向智能社會所做的一個作業系統。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

顯然,鴻蒙是華為為未來藍圖所準備的,但要被谷歌「斷供」這種現實所逼,把它拿來做手機、電腦的作業系統,也是可以的。

那種背景下,就有「缺點」(困難)也要上了。

詩人泰戈爾曾寫到:「生活不是一條人造的運河,不能把它禁錮在幾條規定好的河道之中。

但既然谷歌已做了妥協,現實就沒那麼急迫了。

鴻蒙完全可以按照原來的規劃發展了。

關於任正非所說的鴻蒙的「缺點」——沒有生態,其實那是自謙之詞,鴻蒙還沒面世,當然沒有生態可言。

和任正非所說的鴻蒙的「缺點」不同,很多人鸚鵡學舌地說:打造一個新的作業系統很難,更難的是建立一個以之為核心的生態系統。

《銳智號》作者老薑認為,打造一個新的作業系統當然有難度,但也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難。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我們今天就不會用到Windows,不會用到Linux,不會用到蘋果的iOS,也不會用到安卓。

因為這些統統是後來者。

既然是這樣,那麼今天再來一個更新的後來者——鴻蒙,雖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接著說生態系統的建設,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Unix生態已建成時,微軟還沒影兒呢;Windows生態已完備時,谷歌還沒誕生;諾基亞的生態已日臻完善時,谷歌的安卓、蘋果的iOS還八字沒一撇,或頂多剛起了個頭。

所以,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發展的今天,在有海量級用戶支撐的背景下,再有一家新的作業系統面世,並打造出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雖然有難度,但還是可以完成的任務。

而本專欄《鴻蒙前傳:作業系統簡史》就是要理清這一段歷史。

歌手鮑勃•迪倫在《時代在轉變》一詩中寫到:「動筆預言世事的作家與評論家們,張大你們的雙眼,機會不會再來第二遍,輪盤還在旋轉,先別言之過先,看不出來誰會被選,因為目前的輸家未來會領先,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讓歷史告訴未來。

本文作者姜洪軍,著有《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賈伯斯和他的對手們》、《雷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微軟王朝危機》、《中國網際網路商業英雄列傳》、《對話新銳CEO》等圖書 。

《鴻蒙前傳:作業系統簡史》專欄參考文獻:

《從海盜船到黑色直升機:一部技術的財富史》 作者:德波拉•L•斯帕,譯者:倪正東,中信出版社,2003年

《矽谷熱》 作者:埃弗雷特•M•羅傑斯、朱迪斯•K•拉森,譯者:范國鷹、劉西漢、崔工、陳曉玲、黃方毅、張彤、高鐵生,經濟科學出版社,1985年

《矽谷之火(第2版)》 作者:保羅•弗賴伯格、麥可•斯韋因,譯者:王建華,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年

《矽谷108將——150年來矽谷英雄史詩》 作者:大衛•卡普倫,譯者:陳建成、陳信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IT創業瘋魔史》 作者:傑瑞•卡普蘭,譯者:劉駿傑, 鳳凰出版社, 2012年

《蘋果傳奇》 作者:Owen W. Linzmayer,譯者:毛堯飛,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蘋果公司興衰內幕》 作者:吉姆•卡爾頓,譯者:朱貴東、楊芳,新華出版社,1999年

《重返小王國》 作者:麥可•莫里茨,譯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我是沃茲》 作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吉娜•史密斯,譯者:賀麗琴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

《蘋果往事:開發麥金托什的非凡歲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爾德,譯者:洪慧芳,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

《史蒂夫•賈伯斯傳》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譯者:管延圻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甜蘋果?酸蘋果?》 作者:吉爾•阿梅里奧、威廉•西蒙,譯者:孟祥成,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撬開蘋果》 作者:利安德•卡尼 ,譯者:邱緒萍、王進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活著就為改變世界》 作者:傑弗里•揚、威廉•西蒙,譯者:蔣永軍,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微軟的秘密》 作者:麥可.科索馬羅、理察.塞爾比,譯者:章顯洲、賈菡、楊文俊,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

《我用微軟改變世界》 作者:保羅•艾倫,譯者:吳果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比爾•蓋茨的遺產》 作者:西坡拉•納奧米,譯者:栗克玲,古吳軒出版社,2011年

《比爾•蓋茨的野蠻兵團》 作者:珍妮弗•艾斯瓊、馬林•埃勒,譯者:趙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重啟微軟》 作者:羅伯特•斯萊特,譯者:屈陸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微軟營銷秘笈》 作者:約翰•查古拉、董家駿,陳敘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微軟壞小子鮑爾默》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倫•馬克斯韋爾,譯者:王瑜,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

《觀止-微軟創建NT和未來的奪命狂奔》 作者:G.Pascal Zachary ,譯者:張銀奎、王毅鵬、李妍 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IT大敗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譯者:周良忠,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年

《編程大師訪談錄》 作者:Susan Lammers ,譯者:李琳驍、張菁、吳詠煒,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年

《樂者為王》 作者:李納斯•托沃茲、大衛•戴蒙, 譯者:王秋海等,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搜》作者:約翰•巴特爾, 譯者:張岩、魏平,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 作者:丹尼爾•伊克比亞 ,譯者:李軍 , 東方出版社,2008年

《被谷歌》 作者:肯•奧萊塔,譯者:薛紅衛、 譚曉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谷歌小子》 作者:理察•勃蘭特,譯者:譚永樂,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Google將帶來什麼?》 作者:傑夫•賈維斯,譯者:陳慶新、趙艷峰、胡延平,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9年

《永無止境:Google傳》 作者:道格拉斯•愛德華茲,譯者:劉純毅,中信出版社,2012年

《任正非接受法國<觀點>周刊採訪實錄》,來源於 2019年7月9日搜狐科技頻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