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為鴻蒙作業系統與谷歌的安卓相比為何全面領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OS)。

這個此前被視為「備胎」的移動終端系統,終於走向前台。

整個行業瞬間「沸騰」,中國第一次摘掉了沒有自主作業系統的帽子。

儘管現如今Android仍是全球最好的移動作業系統,但關於它的種種弊端已經顯現,而鴻蒙作業系統正是帶著利劍而來,面向下一個移動十年重新構建了一套全新的秩序。

在美國的各種高壓封鎖下,華為在2018年手機出貨量仍高達2.06億台,位列全球第三。

余承東坦言,「如果沒有美國的封鎖,華為會成為全球第一,但今年恐怕是做不到了」。

言外那份遺憾令人唏噓。

Android系統是美國谷歌公司的財產,在國家利益面前,它曾經選擇斷供華為。

在這樣的白色恐怖下,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一個上的了台面的作業系統,那未來「卡脖子」的鬧劇還將不斷重演。

而鴻蒙的推出,將解決全球移動終端對Android系統的絕對依賴,為人類世界創造更多價值。

為什麼說鴻蒙OS是面向未來十年的作業系統呢?簡單的來說,Android系統更新到現在,其思路依然是以手機端為核心,去控制其他設備達到萬物互聯的願景。

而鴻蒙OS的起點就是萬物都可以是核心,通過分布式軟總線來與萬物智聯。

華為最近一直在強調全場景智慧化體驗,說白了就是要把華為定義的1+8+N的生態打通。

這裡的1是以手機為入口,8是以平板、PC、穿戴、HD、AI音箱、耳機、VR、車機為輔助入口,N則是泛IoT硬體,比如像照明、安防設備。

這些設備在分布式軟總線的定義下,硬體和系統解耦,像顯示、攝像頭、揚聲器、麥克風、通信、傳感器、計算都可以被視為一個個獨立的模塊,在模塊池中任意設備之間均可以耦合關聯。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演示了這種跨設備的互聯,現場使用兩台手機進行視頻通話,開始都使用手機的前置攝像頭。

然後其中一台手機的攝像頭選擇模塊池中的大疆無人機上的攝像頭,此時另一台手機所顯示的畫面就由開發者大會現場,轉而變成了幾千公里外的實時畫面。

簡單的來說,鴻蒙OS就是要打破設備之間的壁壘,實現跨終端之間的智慧互聯。

那麼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單看手機本身鴻蒙系統對比安卓有沒有優勢?軟體能不能兼容?未來其他廠商能不能使用?接下來我們來深入淺出討論一下。

一. 鴻蒙對比安卓有沒有優勢:那優勢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安卓是一個成功的系統,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安卓系統覆蓋了地球上至少4/3的智能移動終端。

但是它的弊病早就已經顯現,經過十幾個版本的疊代,它不僅臃腫不堪,而且很多底層遺留的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

首先,基於linux為底層的安卓系統,目前有4大生態。

電腦用的Chrome OS、手機用的Android、手錶用的Wear OS、物聯網用的Android Things。

這四個生態的軟體彼此不兼容,也就是說如果想打通這四個平台的數據,就需要開發四套獨立的軟體。

暫且不說開發成本,僅版本疊代的維護成本就已經相當驚人了。

而鴻蒙採用分布式系統的設計,上述的這四大平台採用一致的微內核,通過部署不同的驅動實現對不同設備的定義。

搭配華為的統一框架開發工具,不同平台的適配只需要工作一次!

再者,基於Linux為底層的安卓系統最大的問題是代碼臃腫,PC、伺服器時代的模塊被沿用至今。

比如在華為EMUI9.1版本中使用的EROFS,就是取代了Ext4文件管理系統。

因為Ext4是機械硬碟時代制定的標準,但在以快閃記憶體為介質的手機上,不論是讀寫機制還是文件回收機制都存在水土不服。

華為用自研的EROFS替換掉Ext4後,也就奠定了華為手機「天生快一生快」的不卡頓賣點。

總的來說,鴻蒙相對於安卓,它們所處的時代不同,起點高度自然也就不同。

畢竟安卓誕生的時代是PC浪潮洶湧,而鴻蒙出現則是在移動網際網路、IoT萬物互聯階段,由此設計的側重點自然是面向下一個十年。

(篇幅原因,鴻蒙系統下的微內核、時延引擎、IPC的優勢下篇再聊)

二.軟體能不能相互兼容:鴻蒙兼容安卓沒問題

對於廠商和消費者而言,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鴻蒙作業系統是像蘋果那樣封閉起來單獨搞生態,還是像安卓一樣開放大家一起搞。

這裡首先要明確一點,鴻蒙作業系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向下兼容安卓系統上的應用APP。

而且鴻蒙作業系統是完全開源的,開放性不用多說。

其實兼容安卓APP這個操作並不難,簡單的來說所有軟體在運行的時候,都是以機器語言——二進位碼來執行的,不論PC還是手機都是如此,儘管效率很低,但因為處理器只能讀懂這個語言,所以這幾十年來大家都繞不過這個方式。

為了解決效率問題,安卓曾經推出了ART、JIT、AOT、Dalvik等各種技術,就是為了加速代碼到二進位碼這一路徑。

但不論哪一種技術,都需要經過編譯器或虛擬機來將軟體輸出為二進位碼,技術之間的差別是有的在安裝的時候就編譯成二進位碼,有的是在運行的時候翻譯成二進位碼。


此前華為發布了方舟編譯器,其實就是為了兼容安卓生態開發。

簡單的來說,它支持C/C++、Java、JS、Kotlin等程式語言,比如過去我們用Java來編寫安卓軟體,現在依然可以,只是在上傳到華為軟體商店的時候,商店將會把安卓格式轉換成方舟編譯器格式,因為最終執行還是要還原到二進位碼,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鴻蒙只是將安卓的軟體「翻譯」成鴻蒙語言,然後經過效率更高的支持庫,最終轉換成二進位碼。

相比之下,方舟編譯器幹掉了安卓上那個兼容不同程式語言的中間件JNI,也幹掉了虛擬機GC內存回收帶來的應用卡死。

領先不止一點點!

簡單一句話,兼容毫不費力!正如余承東所說的那樣,「如果安卓不能用,可在一夜之間全部替換!」鴻蒙就是華為的底氣。

三、未來其他廠商能不能用:開源!開源!開源!

首先,華為宣布鴻蒙是開源的系統,希望大家一起來構建一個更偉大的生態,而且按照華為被美國「卡脖子」的劇情發展,未來每一個領先的非美國公司都有可能被相同對待。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多數公司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自己造一個備胎,要麼和華為一起把鴻蒙做大,讓安卓成為備胎。

前文提到鴻蒙作業系統是首款分布式的系統,它從規劃初期就考慮到了跨平台使用場景。

所以鴻蒙系統可以橫跨手機、手錶、手環、音箱、車機、IoT類等各種設備。

目前主流的手機廠商具備一定二次開發安卓系統的能力,但對於中小型硬體公司來說,想真正從底層玩轉安卓系統真的是太難了。

索性直接從鴻蒙系統入手,一起構建鴻蒙生態是更好的選擇。

對於更多的品牌來說,他們的隱慮在於鴻蒙是華為開發的,這就好比一個人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最終的成績都是自己說的算。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表示,公平性問題將由開源基金會和開源社區進行監督。

他強調,華為既然選擇了開源,就持續不斷的為開源做貢獻,未來還會向海外市場開源,甚至美國需要的話,也願意開放。

鴻蒙作業系統的出現,終結了中國人沒有自主作業系統的尷尬。

儘管鴻蒙還沒有那麼快來到我們的身邊,但筆者相信這條自主化的道路是不會輕易動搖的。

就像人民銳評說的那樣,鴻蒙一開天地寬,中華有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逐鹿物聯網時代的鴻蒙與Fuchsia

隨著美國進一步打壓華為,谷歌「中止」與華為合作的消息也讓所有人為之震驚。要知道全球市場上華為數億部手機可都是安卓的江湖,儘管谷歌稱「服務可在現有華為設備上繼續運行」,然後陸續又釋放出在努力做美...

華為:方舟編譯器8月正式開源

今年年初,華為發布華為P30系列的時候,正式推出了「方舟編譯器」,其能夠大幅度提升移動應用性能,顯著提高手機運行速度。一時間,受到了用戶和廠商的「方舟編譯器」極大關注。

華為作業系統:你期待嗎?

手機作業系統長期被安卓和iOS系統壟斷,其他的手機作業系統逐漸被淘汰,微軟已經正式宣布Windows phone系統退出,三星的Tizen系統變成了電視系統,阿里的作業系統轉移到車載等終端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