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事件啟示:可貴的危機意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惶者生存,危機意識的存在,可以讓企業預防失敗,保持持久而旺盛的戰鬥力。

過去一個月,華為事件引起全球關切。

說真的,企業真是太無辜了,全球化時代,產業鏈上的國際協作非常普遍,所以很多企業都成為了國際產業鏈上的一環,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今,美國政府臉一翻,就要把產業鏈剪斷,受重創的絕不僅僅是華為!

中國有句老話,「一根繩上的螞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他」。

華為手機已經在全球占有近30%的市場份額,對於那些斷供的美國企業來說,失去這樣一個優質大客戶,無疑是一筆巨大損失。

在危機發生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應對態度贏得了輿論的讚許。

他傳遞出層次豐富的信息,既對打贏這場戰爭富有自信,又不失分寸感,帶著「君子絕交,不出惡言」的風度,更給他日雙方修復關係留下了餘地。

但高超的公關技巧絕不是華為核心的戰鬥力,這家公司就像一座深礦,蘊藏著巨大的能力。

已知的信息是,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在內部公開信里說,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

「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出於好奇,我查了一下海思半導體的歷史,這家公司2004年便已經成立,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手機晶片,2012年又推出了第一款自用的手機晶片。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段呢?有本書相信大家還記得,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正在那時風靡國際。

也就是說,當人們還在熱火朝天地討論全球化時,華為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

正如任正非所說:「晶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在別人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這是我今年第二次注意到備份這個詞,超脫了它物理學的定義。

上一次是聽萬科董事長郁亮提到。

郁亮認為,大企業最重要的是保證安全,一定要有備份,就像飛機永遠需要兩套航電系統,一旦一個失靈,另一個馬上可以投入使用。

通過企業家的這些觀點,一種相似的危機意識便被感知了。

順著它,我們還能找到更多的成功企業,例如平安集團CHO蔡方方告訴我,危機感是平安的底層文化。

無論是華為、萬科還是平安,都已經有30多年歷史,是具有相當成熟度的企業,在漫長的時間裡,他們都曾經歷過周期的轉換、外部環境的變化,甚至是生存的挑戰,可以說,危機意識是他們在經驗上的共識。

讓我們回到2001年,在這之前的6年里,華為投入了1/3研發力量終於攻克了3G技術,但國內的3G牌照卻遲遲不發,沒有市場,巨額的投資無法回本,華為曾站在崩潰的邊緣。

當年,任正非寫下《華為的冬天》,袒露了他由來已久的危機感:「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10年。

寫到這裡,我想起近年來一句受到廣泛認可的話,「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其實,對於企業來說,在長期經營過程中,保持危機感也很重要。

如任正非所說,惶者生存。

本文源自中國企業家雜誌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案例分析:高明的戰略極限生存假設華為做對了

01很多企業對戰略很重視,但是不知道如何做,我們今天講一個戰略的經典案例,叫極限生存假設。最近我們大家都知道,美國政府發布了一條禁令,禁止美國企業購買對美國具有安全威脅的企業產品。有關人士解讀,...

危機感無礙我們對華為應對「斷供」充滿信心

自美國政府5月15日禁止華為與美國企業進行交易後,連日來,美國企業接連表示對華為「斷供」,在此背景下,華為如何維繫其供應網頗受關注。有分析認為,儘管在華為的供應網中美國企業占據重要地位,但對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