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限購清單看半導體大基金的風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出台了針對14領域關鍵技術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定位導航,微處理器技術等多領域,並公示以徵求意見,公示期一個月。

公示期滿後,凡是在管制清單上擁有出口管制分類編碼且未得到豁免的商品出口均受出口管制。

具體受到出口管制的清單如下圖所示:

之前不少媒體對此做了深入的報導,我就不重複表面的內容了。

這些管制的領域,一看就是針對中國,我把它們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IT核心技術:包括AI、CPU、SoC、存儲邏輯、大數據、腦機接口等;

2、生物及材料技術:基因、神經、納米、先進材料;

3、高端製造技術:物流、移動電力、增材製造、機器人;

4、軍用裝備及安全技術:定位導航、量子傳感、超音速飛控、高端監控技術(面印和聲紋);

這其中任何一樁核心技術,都是我國夢寐以求的寶貝。

這個消息一出來,就引起了中國政府和科技界的關注和憤怒,大家又開始反覆念叨以下的箴言: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顯然,這對中國的自主創新科技企業是利好,國家勢必會加大對國產替代企業的支持。

目前,這份全新的出口管制框架還處於意見徵詢階段,要到12月19日才截止。

一旦出台,這些技術能不能賣,這把鑰匙掌握在美國相關政府部門手中,企業之間就不能自己說了算了。

因此這兩天,美股科技板塊全線下跌,這完全是「殺敵一千自傷五百」的大損招,美國政府是寧願要安全,也不要賺錢了。

美國是世界的科技中心,聯合所有已開發國家掌握著最完整的科技樹,中國通過改革開放40年的進步,掌握了部分科技樹的技術,但是局限於單點突破,還無法在整個科技樹形成自主體系,在很多關鍵節點被美歐等國卡死。

比如在半導體領域,我國在90年代就下決心砸鍋賣鐵也要搞出半導體,但是經過近20年的發展,依然和歐美存在極大的差距。

製造領域國內最先進的中芯科技,也就是剛剛把28納米的產線穩定下來,而對岸的台積電已經投產了7納米工藝,並且在計劃進展到3/5納米的生產工藝中;

設備領域,國內僅有中微半導體在其中的部分細分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核心器件方面,我國在CPU、GPU、DRAM、FPGA上依然代差嚴重;

從2014年開始,中國半導體產業投資已經進入「政府引導和民間資本並舉」的新階段。

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持晶圓代工廠、存儲器等重點項目;另一方面,大基金及相關產業基金組成航空母艦集群,帶動民間資本、海外併購、風險投資等全面開花。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各級地方基金加上民間基金,帶動了大概有4000到5000億元的投資規模。

之前有很多項目,是通過海歸回國創業引進的技術,但是今後就很難操作了,美國已經嚴重盯緊「千人計劃」,而且根據新出爐的改革法,非美國公民從事上述管制領域,必須從美國商務部獲得授權。

美國從併購和就業方面封死技術泄露路徑,從根本上斷了我國從美國獲取高端核心技術的路。

對於中國的決策層來說,目前需要做艱難的抉擇。

最近美光和晉江的爭端越燒越大,雙方對抗在升級,已經殃及合肥長鑫了。

是繼續高調硬上,還是先退一退以時間換空間?

不過對於國內某些利益集團來說,美國的限購可能是個好消息。





光是在半導體領域,各路投資有幾千億的規模,這是多麼大的蛋糕啊!筆者見過太多打著「自主創新」旗號的「明星」團隊,靠著政府的扶持政策風生水起,中央的錢拿不到可以去各個地方政府談,只要祭出「自主創新」這杆大旗,政府就奉為上賓,給錢給地,各種扶持。

比如科大訊飛圈地的事兒都上了焦點訪談,令公眾譁然。

很多機構拿著現成下載的開原始碼,申請著一個個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項目,大量的項目驗收會肯定是百分百的通過,參與各方都滿意地達成默契,瓜分著國家好不容易擠出來的稅收,而項目結束後在市場上有沒有競爭力,根本沒有人關心。

有人說我國90%的專利都是垃圾,也有人說我國大學90%的科研項目都是浪費資金。

而我國的科研項目沒有什麼懲罰機制,「漢芯」事件不斷在以不同的面目在重演,天量的科研資金有的是給了錯誤的人,有的則變成了一幢幢樓,有的則純粹被各種會議、專家、評審給消耗掉了。

回顧我國之前推進的01專項、02專項,即核高基項目,也是累計投入了幾千億的支持資金,不知道有沒有審計署去看看歷年拿到項目的驗收後情況,這些項目是否產出了多少有價值的核心技術?

為什麼在這麼多年投了這麼多錢後,我國依然搞不出有競爭力的CPU、DRAM、作業系統?

對於那些根本沒有技術騙取國家資金的公司和個人,有沒有什麼懲罰措施?

如果不能解決市場導向的問題,換了個面目出現的大基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依然會走向失敗的結局,如果導致這樣的結局,意味著我國付出巨大的代價進行的科技追趕將面臨完全的失敗,而因此我國將被美國徹底封死在低端科技樹上。

所以很多業內人士覺得,政府大基金應該退出晶片設計領域,既然政府無法鑑別哪個技術能成功,不如讓他們在市場上自由競爭,而不是盲目押注一方,造成人為的市場扭曲和不公平競爭。

大基金也許應該效仿當年韓國的產業基金,集中資源只投入在代工、封測、EDA等平台領域,降低晶片設計企業的投片和運營成本,而鼓勵社會化資本和風險投資來孵化晶片設計團隊,而不是作為裁判來判定哪個企業要扶持。

當年展訊、RDA、華為海思的崛起,都不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是靠市場競爭,不但收穫了核心技術而且達到了世界同步。

反觀展訊、RDA被紫光收購後的市場退步表現,業內甚至有人評論:「凡是大基金投的企業一定成不了,而且會拖累同領域別的市場化公司。

而大基金投資的企業,也可能會成為美國定點打擊的對象,「中興事件」陰影籠罩下,有些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甚至會儘量避免大基金和政府國資的介入。

對於所有依靠政府基金的「高科技」公司來說,11月底G20會議的結果將至關重要,美國對於中國的產業補貼和製造2025計劃如芒刺在背,必定欲以除之為後快,大家也許沒有想像過一個最壞的結果,那就是:

中美談判之後,大基金計劃會不會在美國的壓力下停止運作?

如果不幸言中,那麼這個行業將面臨的是最大的變局和洗牌,但對於真正的自主創新企業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如何在國際晶片產業中實現技術趕超?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晶片/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當前,世界各國特別是已開發國家爭相搶占集成電路產業的戰略制高點。在此背景下,中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