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不「單飛」 但在去華為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榮耀從華為體系中「單飛」的傳聞不斷,但目前看來,華為仍不會選擇讓榮耀脫離整體體系,而是讓雙品牌分開運作。

至於何時「單飛」,還是個未知數。

否認獨立

日前業內有傳聞稱,華為旗下網際網路子品牌榮耀,將從華為體系脫離,成立獨立公司。

不過該消息很快被華為方面給否認。

先是榮耀總裁趙明發微博表示:「榮耀手機成立四年多,用青春加速度在蛻變、成長。

無論是榮耀年輕科技潮品的定位還是堅持華為、榮耀雙品牌戰略都得到市場充分驗證,未來,榮耀將會更加堅定地與華為品牌一起,雙劍合璧,共圖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奪冠大業。

隨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同樣強調雙劍合璧。

新金融觀察記者了解到,榮耀是華為於2013年推出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

彼時由小米開創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模式風頭正盛,華為推出榮耀,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標小米。

一開始,榮耀作為華為的附屬品牌而存在,而後在品牌和渠道上慢慢獨立,並借著網際網路的東風站穩了腳跟,雖說近幾年榮耀在逐步加強自身品牌形象,產品也逐漸去掉了華為LOGO,但目前仍隸屬於華為消費者業務。

根據華為方面的口徑,榮耀將繼續是華為公司的一部分。

業內普遍有觀點認為,榮耀之所以不會從華為體系分離,在於其使命還沒有完成。

「目前華為有衝刺出貨量第一的目標,全球市場仍然是三星居首,華為要想完成這一目標,還需要合併榮耀的銷量。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

一個事實是在2016年余承東便曾對外放出豪言,華為有信心在3年內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並在5年內華為手機將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5%,也就是拿下第一的位置。

當時全球排名第一的三星市場份額也不過24.5%。

而根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發布的2018年全球二季度手機報告顯示:三星銷量7160萬台排名第一,華為銷量5420萬台排名第二,蘋果銷量4130萬台排名第三,小米銷量3300萬台排名第四,OPPO銷量2960萬台排名第五。

華為距離三星,還有不小的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的5420萬台出貨量中是包含榮耀的,從各個機構給出的數據來看,後者占比基本上徘徊在五成上下。

「榮耀一直以來都是華為手機業務的重要支撐點所在。

尤其是當華為手機在全力衝刺高端市場,而榮耀品牌的出貨量則為其總體的出貨量做出了有力的保障。

」上述業內人士說道,相比較選擇將榮耀成立公司從華為體系分離,華為更樂意選擇雙品牌策略,來布局手機市場,拿下更多市場份額。

趙明也曾表示,雙品牌運作帶來市場份額的增加是顯而易見的。

「雙品牌運作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全面滿足消費者的優勢,過去7年,華為+榮耀雙品牌銷量增長了51倍。

」趙明說道。

不過,他也指出,榮耀與華為的確有一部分產品的用戶可能會有重疊,也有一些產品會在價格、配置上有重疊,原因在於雙品牌都是獨立面向市場,各自有完整的產品序列再正常不過。

在趙明看來,榮耀定位極其鮮明,就是專注打造面向年輕人的科技潮品,而且並不擔心榮耀與華為定位會越來越雷同,「從市場和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的品牌調性、品牌區隔也越來越明顯。

去華為化

雖說榮耀仍會納入華為整體體系,但品牌獨立運作去華為化,已成事實。

今年初,華為總裁辦簽發的一號文件,重申了華為與榮耀雙品牌分開運作的戰略,華為品牌走向高端,榮耀面向年輕人市場,形成「雙犄角」,各自應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和市場。

事實上早在2013年榮耀從華為內部孵化出後,便有意打造成為一個獨立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

彼時余承東在微博上便曾表態:榮耀將成為獨立網際網路手機品牌,理由是避免華為品牌帶來的影響、兩大手機系列左右手互搏的情況,可省去30%的渠道成本。

且隨著網際網路手機紅利逐漸消失,2015年榮耀開始選擇用「有朋友、有未來」的輕資產模式來做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以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來支撐一個獨立品牌的發展。

該年3月,榮耀宣布和手機國代商愛施德、天音達成合作;7月,榮耀官方數據顯示已入駐200家蘇寧易購線下門店。

在進入今年以來,在品牌上、渠道上,榮耀又進一步加速了去華為化。

9月3日晚,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MO 張曉雲在微博發文稱,根據公司的最新安排,自己將回歸榮耀手機,擔任榮耀首席戰略和品牌發展官。

「將榮耀品牌獨立運作,一方面能區隔品牌形象,避免內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出海考慮。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目前出海是國產手機的主旋律,而子品牌又是出海的慣用手法。

況且華為本身因為一些原因,在美國等市場遭遇不小難題。

此外在俄羅斯、歐洲、印度、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榮耀品牌也將獨立運作,拼殺出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

今年一季度,榮耀海外增速超過100%,海外占整體收入比例已從去年的15%提升至20%。

按照榮耀規劃,三年內將在海外再造一個榮耀,海外與國內市場各占50%。

不難看出,榮耀雖然尚不能「單飛」,但其實已經是在品牌獨立運營。

至於何時「單飛」,還要看華為的戰略是否調整,以及市場如何變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