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核心業務指標全面趕超騰訊 阿里雲等新業務增長迅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財經》新媒體 王瑋/文

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大巨頭2016年的業績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而阿里巴巴在核心業務指標的趕超更是讓業界看做「AT」分水嶺時代的到來。

根據阿里巴巴和騰訊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阿里巴巴全年總收入達到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超出騰訊全年總收入(1519.38億元人民幣)4個百分點。

除總收入外,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盈利,阿里相比騰訊優勢明顯,去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團經調整的凈利潤為578.71億元,超出騰訊26%;營運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方面,阿里為803.26億元,超出騰訊23%。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年收入超越騰訊,並同時在核心指標上領先。

業內人士介紹,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財報中,阿里雲等新興業務的數據較為亮眼。

未來,公共雲發展前景廣闊,阿里雲已經到了該發力的時候。

「AT大對比」阿里趕超騰訊

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家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AT」兩巨頭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在近兩天內發布財報,二者也難以避免的在各方面被進行比較。

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同比增長60%,達到385.79億元人民幣;經調整的EBITDA為165.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盈利為10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

全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為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經調整的凈利潤為578.71億元。

中國零售平台年度活躍買家增至4.54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高達5.07億。

騰訊此前宣布,今年1-3月,騰訊收入為496億元人民幣(72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7%至145億元人民幣。

去年全年,騰訊營收151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48%,凈利潤414.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42%。

《財經》新媒體記者統計後發現,近五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72%、52%、45%、33%、56%;騰訊收入同比增速則分別為54%、38%、31%、30%、48%。

2012、2013財年,阿里巴巴集團經調整的凈利潤分別為64.52億元和138.69億元,落後於騰訊的109.62億元和143.39億元,但差距迅速縮小。

從2014財年到2017財年,阿里在凈利潤方面開始進行趕超,阿里經調整的凈利潤分別為282.74億元、349.81億元、427.40億元、578.71億元,而騰訊則為170.66億元、243.02億元、325.63億元、457.72億元。

從業務方面看,阿里巴巴已由當年的B2B業務擴張成為橫跨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大數據、全球化等業務的生態體系。

騰訊則更加專注於遊戲市場。

馬化騰曾表示:「過去大家都以為騰訊什麼都會做,我們也走了一段彎路。

這兩年我們變化很大,把越來越多業務都砍掉了......自從進入手游運營後,很多精力都在布局全球手游,這是我們的主業。

在資深金融工作者余豐慧看來,阿里在交易額、營收、利潤、活躍用戶特別是移動端活躍用戶方面,多年能夠持續保持如此高速增長,得益於阿里巴巴的「拳頭」太硬太有力,得益於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與成績固然亮眼,但余豐慧認為,阿里的年報中更應被關注的是無處不在的公益擔當。

數據顯示,2017財年,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平台公益的方式和集團公益基金總共實現捐贈善款7.3億元。

其中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平台用戶累計捐贈5.7億元,阿里巴巴集團公益基金實現捐贈支出1.6億元。

這些善款通過與阿里合作的超過600家公益機構,發放給需要的人。

數據顯示,2017財年,阿里巴巴平台和螞蟻金服平台共推動社會公眾47億人次參與公益;累計3億多用戶、178萬多賣家通過阿里巴巴平台和螞蟻金服平台參與。

最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公益的視野已經面向全球。

旨在為全球中小企業服務的eWTP項目正在落地開花。

阿里在馬來西亞推出了首個eWTP項目下用於貿易清關及物流的「數字中樞」,用以推動中國與東南亞的跨境貿易。

這一數字自由貿易區將推出多種服務以便利跨境貿易,降低市場壁壘,為中小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融資渠道。

余豐慧直言,阿里公益模式超越中國所有企業,代表未來方向。

騰訊專注遊戲 阿里電商轉型拚命布局全生態

從五年前的遠遠落後到現在的反超,阿里巴巴究竟做了什麼?這不免令外界好奇。

仔細研究報表不難發現,阿里巴巴已由當年的B2B業務迅速擴張成為橫跨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大數據、全球化等方方面面的生態體系,早已不再是一家電商公司。

目前,經濟體的生態效應已初現,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極具價值和潛力。

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支付和金融、物流、大文娛、農村淘寶等一系列布局,阿里初步具備了向整個商業社會提供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並持續升級的能力,更給自身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目前,螞蟻金服領跑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在一年前估值已經達到600億美元,這個超級獨角獸已有取代百度、將BAT變為ATM的趨勢。

菜鳥網絡作為大數據平台,實現了幾何級數增長;阿里雲已連續第7個季度保持三位數營收增幅;「新零售」的布局將將線上、線下及現代物流緊密契合。

此外,作為全球品牌轉型升級的主陣地,天貓正成為品牌新品上市、消費者運營和商業洞察的首選和領先平台。

截至2017年3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價值消費品牌中,有超過75%的品牌已入駐天貓開展銷售。

天貓得益於阿里巴巴重構中國商業模式的新零售戰略,和業已成形的「經濟體效應」,高達十萬的APASS會員和海量高端消費人群,更是品牌觸達消費者、贏得市場的保障。

從營銷、售後、供應鏈到物流的數字化全鏈路,天貓為品牌打通中國市場、實現新零售鋪平了道路。

而與騰訊在大文娛布局相同的是,阿里在文化娛樂生態的發力更是前所未有。

2016年,阿里生態又孕育繁衍出文化娛樂生態,「3+X」的業務矩陣包括大優酷事業群、大UC事業群、土豆事業群三大用戶平台引擎,以及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文學、阿里遊戲、大麥網在內的多個垂直業務縱隊,讓整個阿里生態體系更加豐滿。

與阿里五年來的狂飆突進不同,騰訊已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於自己「最好的時光」之中。

與馬雲不停的折騰、尋找新邊界不同,馬化騰在專注於持續吞噬遊戲市場這塊大蛋糕。

根據騰訊發布的年報業績顯示,去年全年營收為1519.38億,騰訊網路遊戲收入708.44億元,占總收入的47%。

2016年第4季度,騰訊網路遊戲收入184.69 億元(手游收入約107億元,同比增長51%),手游約占遊戲業務總收入的58%。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遊戲仍然是騰訊的主要收入。

事實上,早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中騰訊也表示:「在網路遊戲方面,公司將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由PC擴大至移動端。

」而就在此前的2014年兩會期間,馬化騰向媒體明確表示的騰訊主業將是布局全球手游。

如果說阿里的目標不再成為一家單純的電商公司,騰訊則是把所有的好鋼都用在最為鋒利的刀刃上,越來越成為一家最為龐大、賺錢和不可挑戰的遊戲公司。

美國《財富》雜誌甚至斷言:「騰訊將不再以社交媒體巨頭的形象示人。

」與阿里苦心下注未來不同,對於騰訊來說,最好的時光就是現在。

在出海策略上,目前阿里以大數據云計算、物流網絡、支付和金融構築基礎服務,同時帶動電商業務進行海外拓展。

而反觀騰訊,儘管如微信支付也有布局,但主力仍然是專注於遊戲。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十年中,騰訊在全球範圍內共併購了32家遊戲公司,包括16家PC遊戲公司、16家移動遊戲公司,其中25家為海外遊戲公司。

此外,騰訊還分別投資了1家主機遊戲公司、1家網頁遊戲公司,以及1家遊戲出版公司。

累計投入超過100億美元。

毫無疑問騰訊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穩坐全球遊戲業霸主的寶座,但問題也同樣明顯:如果要與google、亞馬遜、facebook這網際網路「國際三座大山」對標甚至競爭,單憑遊戲是否足夠?遊戲顯然是最為賺錢的行業,但縱觀網際網路歷史,從來沒有一家遊戲公司能夠與google這樣提供網際網路基礎技術或者亞馬遜這樣提供網際網路商業基礎服務的公司競爭。

騰訊在遊戲領域的輕鬆收割,以及伴隨收割習慣而形成的公司戰略,其基礎是中國特色(經濟、政治和社會分層結構等多方面因素構成)的年輕人群亞文化,以及隨之而來的遊戲文化和遊戲市場的爆發。

但這個基礎是一個特例,而並非普適。

騰訊在海外的攻城略地,目的在於從生態鏈上控制整個遊戲行業,但最終變現最大的落腳點還得回到中國市場。

而商業基礎設施的提供則是普適的,也意味著遠比遊戲領域長袖善舞來得艱難。

反觀阿里,電商本身也並非可以短時間內收割的行業,這好比修建商場,大樓無法憑空而起,道路、水電煤必須先行。

這註定阿里只能以商業基礎服務為先導出海,既為電商搭橋修路,其本身將成為更大的生意。

資本看好生態布局 阿里雲等新興業務全面發力

「與美國那些網際網路大公司相比,我們相信沒有什麼比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更強大了。

」國際投行MKM Partners的分析師在最新報告中指出,阿里強勁的GMV 增勢以及持續增長的貨幣轉化率都將支撐業績提速,因此上調目標股價至每股155美元。

投行摩根大通則將阿里目標價調高至每股140美元。

該行看好其核心電商業務的實力以及阿里雲等新興業務的積極勢頭,並預計未來三年在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上500億的投資將推動收入增長。

事實上,核心新業務快速發展成為帶動阿里巴巴集團增長的「火車頭」之一。

在魯振旺看來,阿里雲近期增長速度較快,已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本次財報的亮點之一。

阿里巴巴集團在財報中指出,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的高速增長,受益於中國零售平台、阿里雲收入的普遍強勁增長,以及併入了優酷土豆及Lazada經濟體的多樣化生態效應初步顯現出強大推動作用。

阿里巴巴集團財務長武衛表示:「集團本季度繼續表現出色,收入增長加速至60%水平,這是我們自IPO以來最高的增長幅度。

整個財政年度的收入亦強勁增長56%,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自由現金流達100億美元。

我們強勁的業績表明了核心業務的實力以及新興業務的積極勢頭,包括雲計算方面持續的強勁增長和市場領先地位。

數據顯示,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里雲收入為21.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自2016財年第一季度以來創下三位數增速「八連冠」記錄。

整個財年收入規模達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長121%,連續兩年實現三位數增長。

截止2017年3月底,阿里云云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達到87.4萬,較上一季度增加10.9萬。

魯振旺介紹,此前,阿里雲主要以內部服務為主,隨後對外開放成為公共雲,包括政務雲、醫療雲等等。

在他看來,公共雲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有可能未來國內醫院都通過阿里系統操作。

直接採用第三方的雲服務更快、更方便也更模塊化,阿里雲已經到了該發力的時候。

」他認為,阿里雲目前已是國內最領先的雲服務平台。

「阿里雲卡位較好。

此前,雲服務並未得到騰訊和百度的重視,僅發力個人云市場,騰訊雲去年才作為主要業務之一,而阿里雲則提前四年對市場『動手』,進行布局。

IDC統計顯示,阿里雲已成為2016年中國最大的公共雲服務提供商,涵蓋消費品牌、能源、金融機構、健康醫療、製造業、媒體和零售等多元產業和企業。

阿里雲未來的首要工作是繼續擴張市場領先地位。

事實上,阿里雲已成為中國乃至國際知名公司的「重點目標」之一。

義大利知名咖啡機生產商德龍中國區負責人宗延平此前在接受《財經》新媒體採訪時直言,與天貓國際合作的背後是對阿里雲的看好,德龍希望能實現與阿里雲的合作。

對於正在從事人工智慧研發的德龍來說,人工智慧將實現一台機器全球通用,並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定製,這樣人工智慧、判斷力和定製都需要雲計算支持。

阿里生態系統也越發被資本市場看好。

2017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上漲40%,領漲美國中概股,過去12個月更是上漲了56%。

美國專業財經媒體The Street將阿里股價表現評價為「如同脫韁的野獸」。

美國商業期刊《福布斯》雜誌上個月則評選出2016年最有投資價值的10大公司,阿里巴巴位居榜首。

阿里巴巴、騰訊年報數據對比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