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海力士正尋求半導體材料代替品,以緩解日本出口限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韋世瑋

導語:近日,韓國晶片製造商和供應商們正在努力規避日本政府的出口限制政策,以尋求代替品的方式將影響降低。

智東西7月9日消息,有韓國行業高管表示,由於韓國和日本雙邊外交糾紛的突然升級,韓國晶片製造商和日本化工供應商目前正忙於規避日本政府收緊的出口管制政策,以減輕該政策帶來的影響。

自日本於7月1日宣布,將加強對出口到韓國用於製作晶片和智慧型手機等半導體材料的限制以來,日本與韓國之間的貿易糾紛持續引起了全球半導體等行業的關注。

目前,日韓兩國的貿易糾紛仍在持續升級。

一、向日本之外尋求材料儲備

上周,日本表示,將停止向韓國出口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和含氟聚醯亞胺三種原材料的優待,並要求出口商每次出貨時都需向政府獲取許可,其中獲取許可時長大約需要90天。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種材料在日本半導體材料市場中占主導地位。

其中,光刻膠主要用於將電路圖案轉移到半導體晶片上;高純度氟化氫是晶片製造過程中的蝕刻氣體;含氟聚醯亞胺則用於智慧型手機等顯示屏的製造。

面對日本的這些限制,韓國半導體與顯示技術協會負責人Park Jea-gun表示,三星和海力士正在尋求從中國內地或台灣等地,購買更多此類材料。

他還表示,這兩個公司也將嘗試尋找除了日本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國家公司的原材料有多餘庫存。

此外,SK證券(SK Securities)的分析師金永佑(Kim Young-woo)也表示,韓國晶片製造商已經向日本以外的工廠,以及供應商經營的合資企業派出銷售團隊,以保證原材料庫存充足。

公司內部方面,三星目前正在評估一系列應急措施,以將日本限制措施對公司的影響降到最低。

據悉,三星母集團繼承人、副董事長李在鎔(Jay Y. Lee)將在這周日前往東京,但他將採取何種措施以及具體細節尚未得知。

目前,海力士拒絕置評。

二、短期內難以獲取代替品

有專家分析稱,其中一些材料,韓國最多僅擁有四個月的儲備量。

另外,在這三種材料中,高純度氟化氫的毒性較高,光刻膠容易變質,這兩類材料都十分不易儲存。

雖然韓國的晶片製造商會從中國採購氫氟化物,可他們的大部份材料都依賴於日本進口。

儘管,目前尚未清楚日本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減緩出口審批流程,以及是否會頒布全面禁令,但韓國晶片製造商們擔心,這一局面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全面爆發的危機。

面對這一事實,一位韓國晶片製造商的內部人士表示,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從其他商店找到日本所限制的半導體材料,也很難獲取購買渠道。

他還表示,即使他們找到了材料的代替品,也必須對代替品進行測試,以確保它的質量能夠讓晶片進行大量生產。

三、日本材料供應商的應急措施

上周,日本發出威脅,表示要將韓國從最低貿易限制國家」白名單「上除名,該舉措可能會讓韓國適用於晶片和智慧型手機等生產的材料受到限制。

在日本供應商中,JSR公司發言人表示,他認為公司可以從自己的比利時工廠中供應部分光刻膠。

東京Tokyo Ohka Kogyo的發言人表示,他們在韓國設有一家工廠,可以暫時向韓國客戶供應光刻膠,但該工廠也必須從日本採購一些材料以生產光刻膠。

因此,一旦該工廠目前的庫存耗盡,出口限制的措施也將減緩它的供應。

此外,日本Stella Chemifa公司在韓國有一家合資工廠,能夠向韓國客戶提供高純度氟化氫,但該公司在工廠能夠滿足多少客戶需求的問題上拒絕置評。

該公司估計,它目前控制著70%的高純度氟化氫市場。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生產的含氟聚醯亞胺約占世界總產量的90%。

日本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日本生產的光刻膠也占據了全球光刻膠產量的90%。

韓國工業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韓國從日本總共進口了1.44億美元的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和含氟聚醯亞胺。

四、先進晶片生產技術將受到阻礙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光刻膠的出口限制只針對一種高端光刻膠,它是極紫外光刻(EUV光刻)技術生產晶片時所需的。

對此,有分析師表示,這可能會阻礙三星利用這項晶片生產技術在製成工藝方面追趕它的競爭對手台積電。

韓國方面,該國正計劃投資本國工業,實現自行開發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和含氟聚醯亞胺三種材料。

但顯而易見的是,在短期內除了日本的供應,韓國並沒有那麼容易找到其他的代替品。

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Shigeki Ozaki表示,對於這些高科技材料,韓國需要積累如何選擇原材料,以適當的方式組合材料、控制溫度等方面的知識。

結語:一場持久而深刻的供應鏈陣痛

日本此次針對半導體材料的出口限制,無疑會給韓國的半導體材料、晶片和智慧型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供應鏈帶來不小打擊。

在韓國公司和大多數供應商對這項限制措施採取各種緩解手段的同時,對韓國來說,這是一場持久而深刻的供應鏈陣痛,但也許也會為韓國國內工業生態的轉向帶來新的思考。

文章來源:路透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