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驍龍845告訴我們,高通是這樣玩人工智慧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王雲輝

今天,是驍龍技術峰會的第二天。

高通的年度旗艦移動平台——驍龍845,終於正式對外發布了。

這款使用三星第二代10納米FinFET工藝(10LPP)製程生產的移動平台,堪稱迄今為止,全世界性能最強大的移動晶片。

更重要的是,從驍龍845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在這個人工智慧潮湧的時代,高通更理性的布局姿勢:它並沒有在單一晶片上追求人工智慧性能的極致,而是在集成化、生態化的方向上,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徑

作為最受業界關注的晶片,驍龍845的規格、性能和參數已經隨地可查,所以本文會簡單帶過,重點講一些個人的分析判斷

先來看下面的第一張圖。

它概括了驍龍845的總體性能,具體來說,又細分為沉浸感、AI、安全、連接性和性能這五個主要方面。

請注意上面加黑的這5個詞。

高通每一代旗艦處理器產品,都會提前3年做規劃,先了解客戶需求,倒推出架構,再跟運營商、手機、軟/硬體、雲等所有環節的合作夥伴討論,根據搜集的信息設計新的晶片,在此過程中,還會進行多輪測試修改,以確保產品交付時完美可用。

所以,這5個方面,也可以看作過去這3年來,面對市場需求,高通的判斷與應對的關鍵詞。

上圖中,有一個名詞是XR。

這是高通的定義,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的技術統稱。

再來詳細看一下它的特性和規格。

裡面細節太多,就不一一展開了。

下面重點講講我個人的理解:

一、關於連接。

1、多天線、波束賦形、毫米波等技術,都是5G階段的核心技術,也能在千兆LTE階段就提前啟動部署。

它們在驍龍845上都有體現,這既能提升自身性能,也能為5G時代的下一代產品做好技術鋪墊。

比如,它支持4×4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它的WiFi是802.11ad,支持60GHz毫米波頻段,支持高達4.6G的峰值速率。

另外,它也是全球第一個支持5載波聚合的。

2、通信市場的競爭,很多時候勝負都在場外。

比如頻譜的規劃,每個國家都不一樣,而且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無線頻譜越來越稀缺,5G的到來還將進一步加劇可利用頻譜的複雜性,所以,能不能更好地支持頻譜規劃,也相當重要。

在這方面,驍龍845已經有意識地進一步做了強化。

在它的配合下,運營商只需要10M的授權頻譜加上少量非授權頻譜,就可以將網絡升級為千兆級LTE。

3、提供1.2Gbps網絡速率(LTE Cat.18標準),支持雙卡VoLTE。

不需要再分主卡副卡了,相信一年後,這就會成為大批中國手機廠商新的功能噱頭。

二、沉浸感。

1、這個詞很有意思,過去它主要被各家廠商使用於VR領域,但在這裡,其實更應該視為高通對客戶體驗的集中表述。

我個人的理解是,高通是用它來形容,移動設備給用戶的體驗越來越真實,逐漸突破現實與虛擬壁壘,這樣的一個大方向。

而且,這個詞也有更好地包容性,無論是手機、XR還是其他設備。

所以,比如色元從8位到10位、色域從709 SDR到2020 HDR,GPU的性能提升,以及動作補償時域濾波,多幀降噪等音頻、視頻、拍攝功能的優化,也都是包含在了"沉浸感"裡面。

2、按照高通負責人在峰會上的表述,驍龍845能讓手機拍照媲美專業單反,HDR 4K視頻拍攝比肩好萊塢……

這樣的形容,毫無疑問有水分。

但無論如何,以它DXOMark mobile圖像質量基準測評高達100的評分(iPhone X的得分是94),加上增穩、降噪、虛化等高度關聯體驗的技術優化,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比如,在驍龍845上能夠在一秒鐘內,捕獲60張1600萬像素的的照片……

比如,高通甚至用單攝像頭就搞定了人像虛化……

3、這兩年,VR/AR火了一陣,又逐漸消沉,整體市場一直起不來,其中因素有很多,有技術的,有市場的,甚至是技術與市場之外的。

但可以注意到,很多細微的變化都在一步一步累積,總有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爆發之時。

驍龍845不一定會是最後一根的稻草,但它對"沉浸感"的優化,必然會是對這個新興行業的又一次有力推動。

4、驍龍845支持的SLAM(實時定位與地圖構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術,對於機器人、無人機、或其他智能設備的行動和交互能力非常關鍵。

簡單解釋一下,這個技術能做什麼:將一個設備放到未知環境的未知位置時,要讓它一邊確認自己的位置,不斷描繪出環境的完整地圖,一邊實時構建和調整自己的移動計劃(Path Planning)。

在普通人看來,仿佛沒有任何難度,但對機器來說,定位與移動需要使用地圖,但構建地圖又需要機器人的行動來建立,這需要相當複雜的算法和極高的運算量。

自1988年首次提出,全球很多頂尖機構已經在這個問題上研究了接近30年,但在此之前,SLAM大多需要專門定製的傳感器,比如雷射雷達、聲納或立體相機,或是高性能的桌面級GPU支持

甚至直到現在,低成本、高性能的SLAM也還是一些人工智慧產品主打的核心技術優勢之一,比如華碩的機器人小布(Zenbo)。

而現在,驍龍845實現了晶片級的SLAM支持,對於那些需要移動和避障的移動智能設備來說,都稱得上一場春夜喜雨。

三、安全

加入獨立的安全處理單元(SPU),獨立保存 指紋、虹膜、語音、人臉等生物識別信息及其他敏感信息,這是大勢所趨,不用多說了。

唯一的問題是,高通內置了安全加密晶片,就意味著所有品牌的旗艦手機,都內置安全加密片了。

所以,不管金立怎麼想,但確實是時候想想新的廣告詞了……

四、AI + 性能

終於說到重點了。

1、最近兩年,人工智慧是整個科技行業最熱的概念,沒有之一。

在一片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大環境下,它已經給很多行業帶來了巨變,也帶來了不少行業困惑。

比如,晶片廠商怎麼去吃人工智慧蛋糕?或者說,怎樣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變革洗牌?

依靠深度學習紅利,Nvidia的GPU一夜翻身農奴把歌唱,這讓大家看到了機會,也看到了威脅。

到現在,幾乎所有晶片廠商都在人工智慧方向拿出了自己的思路與產品。

當然,CPU、GPU、NPU、DSP到底哪個更適合人工智慧,各家廠商屁股坐的位置不同,實力基礎不同,想法自然也都不同。

作為移動通信行業的老大,高通自然也不會缺席。

此前,高通對外曾表示,會有專用的硬體架構來支持人工智慧。

2、而現在,在驍龍845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基於矢量計算的硬體架構。

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高通高級副總裁兼移動業務總經理Alex Katouzian表示,高通晶片的AI運算從驍龍820就已經開始,而驍龍845已經算是第三代,其處理能力則達到了前代的3倍。

3、不過,要更深刻地理解高通的人工智慧戰略,不能僅僅看DSP的架構提升。

而是要看下面這一張圖:

以NPE(Neural Processing Engine, 驍龍神經處理引擎)為核心,將CPU、GPU、DSP組成一個異構AI平台,再與合作夥伴的應用形成協同,共同構建起來的一個人工智慧業務生態,才是高通人工戰略的全景。

所以,與麟麟970這類通過授權IP,依靠NPU集中執行人工智慧任務的SoC不同,驍龍845採用異構AI平台,對人工智慧的運算進行了分布式調度。

比如,對浮點運算能力(floating point capability)需求較高的算法,主要在GPU運行;主要需要定點運算能力(fixed point capability)的算法,則放在DSP上完成。

"如果僅僅去看每顆獨立內核的規格,它們都各有所長,但人工智慧時刻都在發生變化,市場在迅速變化,算法也在不斷變化,與單一的定製硬體相比,更加多樣的、靈活的人工智慧硬體,在目前是更優選擇。

"Alex Katouzian表示,根據高通分析,結合DSP與GPU的效果是最好的搭配,而且還需要優化庫(libraries)、SDK和框架的配合,才能確保AI高效運行。

此外,還會充分調度CPU和其他各個單元的資源與能力,對不同的電壓域和頻率域進行匹配,最終實現最佳的性能/體驗與最低的功耗/發熱量的平衡。

比如,下面兩張圖片,就是在不同任務場景下,驍龍845單元的不同點亮情況(紅色代表任務負載,深紅色代表主任務負載)。

(拍照場景,以ISP單元為核心,其他單元協同)

(XR場景,以GPU為核心,其他單元協同)

"點亮的單元越多,功耗和性能的均衡效果越充分

"高通管理產品總監Gary Brotman說。

另外,驍龍神經處理引擎SDK也會幫助軟體開發者和OEM廠商,把驍龍845的硬體優勢直接部署到應用當中,利用硬體加速AI運行,從而進一步降低功耗。

4、降低功耗,增加續航這麼重要嗎?

是的。

相當重要。

以當前的晶片、電池及相關技術現狀,在極端情況下,如果人工智慧運算火力全開,甚至可以在半小時內耗光一部普通智慧型手機的全部電量。

顯然,這是用戶實際使用體驗不可能接受的。

高通此前在中國和美國的消費者調研顯示,美國有65%的受訪者希望能隨時上網,51%的人需要更強的續航;中國剛好相反,51%的用戶希望連網,60%消費者更注重續航。

不論如何,反正連接性和續航力都是用戶最主要的訴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未來手機行業下一個風口 AI技術哪家強?

早在幾年之前,人工智慧就逐步火熱起來,迄今為止也是十分有潛力的朝陽產業,隨著人工智慧的大方向,應用方向也越來越廣,涉及到各行各業,今年下半年更是在手機行業迅速火熱起來,甚至逐漸轉變為廠商高端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