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做作業系統備用,但谷歌其實不敢將Android私有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王新喜

日前關於華為自研作業系統的消息引發了業內熱議,華為余承東在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正式承認,「華為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作業系統,但這套系統是Plan B,是為了預防未來華為不能使用 Android 或 Windows 而做的。

當然,華為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

並表示華為自研作業系統已經有7年時間,但只是作為備用,以防在關鍵時刻被人卡脖子。

早在2014年前後,華為要做作業系統的傳聞就沒有停過,目前華為總算官宣了自研作業系統。

華為官宣自研作業系統,但做成功有多難?

所有人都明白做作業系統有多難。

這個難點不僅僅在於技術。

筆者曾經在《華為若要做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一文中就分析過,作業系統的開發難在其中的內核,系統內核是比較複雜的東西,分成諸多模塊,諸多模塊之間設計要考慮到可擴展性、軟體架構設計、算法、代碼控制等諸多方面。

所以在國內,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的OS都是基於Android上層介面進行修改,如華為的EMUI與小米的miui,基於安卓系統在性能、體驗做些改進,頂多是安卓的馬甲,但在系統底層還是Android的內核。

另外,作業系統需要一整套知識體系框架、編程接口、程式語言等基礎設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建立起有別於他人的有效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從國內的整體現狀來看,軟體產業也是依附於西方的技術體系與頂層標準設計,沒有自己的程式語言與軟體開發工具,軟體產業都在西方技術體系框架內做內容填充與設計開發,軟體產業其本質還是大而不強,因此最終反映到作業系統體系的空缺。

當前移動作業系統,在Android與iOS之外,還沒有成功的先例。

諾基亞Symbian、三星Tizen、黑莓Blackberry、微軟Windows Phone等諸多系統已經兵敗。

華為研發出一套獨立的手機作業系統,最難的其實是搞定BAT頭條等國內網際網路大廠以及眾多的軟體開發者用自己的作業系統。

因為一個新的作業系統的強大依賴於自身的應用生態的豐富性,而頭部網際網路巨頭的參與才有強大的帶動效應,一款作業系統沒有足夠的應用程式,就等同於一個空殼,是沒有價值與意義的。

國內的軟體開發者的規模完全可以支撐一款獨立的作業系統存活,但問題是,軟體開發商們不會這麼義無反顧的支持一款全新的作業系統。

說到底,過去軟體開發商大部分只支持iOS與android,其他移動作業系統基本都失敗了,根源也在於Android與iOS的體驗與生態已經非常成熟。

當前Android的應用生態已經越來越壯大,2017年940億個應用從谷歌應用商店下載,而全球80%以上的智慧型手機都搭載了Android系統。

Android系統已經歷經十多年的使用與優化,已經達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你即便有自己的作業系統,但用戶體驗很難與Android媲美。

某種程度上說,換新的作業系統可能會帶來歷史倒退的用戶體驗。

因此,軟體廠商如果額外花費巨大的時間與資金成本在新的作業系統上開發新的軟體,但帶來的是過時的用戶體驗,必然導致軟體使用口碑與用戶體驗的下滑,這對於軟體開發商來說,是弊大於利的。

另一方面就是說服其他手機廠商加入自己的作業系統基本上不可能。

因為谷歌推出Android開放作業系統,當時並不涉足手機硬體製造行業,與傳統廠商沒有正面的市場衝突,相對更為中立,缺乏作業系統優勢的傳統廠商選擇Android系統顯然順理成章。

諾基亞塞班系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諾基亞本身是手機廠商,跟其他手機廠商產生了競爭關係,它的作業系統自然不會有其他手機廠商願意支持。

若華為做作業系統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它只能去做一款封閉的作業系統,但如何確保系統的優良體驗來說服應用開發商倒向自身,形成軟硬體生態圈是關鍵。

因此,做一個作業系統不難,難在應用生態的繁榮,難在如何確保軟硬體融合的系統體驗,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如何將一個空殼平台吸引更多應用開發者進來開發軟體才是關鍵問題。

當然,對於華為作業系統,也有人談到它未來發展的可行性方向——可以先考慮通過體制內借力,打開特定人群的專用手機市場(比如軍警政市場)或者GPS以及考古終端專用機市場,通過特殊市場打開口碑再慢慢普及大眾市場總比收著備用好。

但華為不會這麼做,一方面是作業系統成熟度與可用性有限,暫時不敢試水;另一方面會影響到與谷歌的合作關係。

說到底,華為開發這款作業系統或許更偏向於戰略姿態,因為它大機率會失敗,取代Android基本沒有可能。

華為考慮的並不是要獨立一套系統來與谷歌蘋果爭雄,華為自知尚無這樣的實力,而更多的是亮出一種姿態與策略,也就是說,Android開始收緊控制權的時候,讓谷歌知道其他廠商依然有備選方案,可以拿自研的作業系統說服谷歌開放控制權的籌碼。

谷歌其實並不敢將Android私有化

但需要明白的一點是,華為做作業系統是避免谷歌將Android私有化,但谷歌其實並不敢將Android私有化或者限制特定廠商使用。

說白了,過去Android的成長壯大並非谷歌一家公司獨立做出來的,而是全球上下游企業合作開發與努力的結果,這也是Android開源的原因——Android其實不能算谷歌一家的私產,不能完全是谷歌說了算,因為即便是Android系統的內核Linux也是全球各大軟硬體廠商一同開發優化與貢獻的結果。

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400家公司的大概15600名開發人員為Linux內核做出了貢獻。

Linux簡單來說就是Android系統的母體,Android的內核就是Linux。

基於2017年的報告顯示,來自500多家公司的4300多名開發商對內核做出了貢獻,在2017年Linux內核部分的貢獻情況的名單中,英特爾穩居第一名,其次是紅帽、Linaro、IBM、consultants、三星、SUSE、谷歌、AMD......華為僅次於Oracle。

在2017年,Linux內核代碼,谷歌貢獻度是3%,而華為占1.5%。

也就是說,Android系統是谷歌通過和大量的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建立一種開源聯盟與許可、授權機制搞出來的,是通過不斷更新優化Linux內核來升級系統發展而來的。

因此,Android其實是具備公有性質,只要遵循Android的開源協議與開源機制,其他廠商完全可以在已經開源的 Android 之上發展自己的 Android 系統——只要遵循已經開源的 Android 的許可證約束即可。

而根據業內專業人士的說法是:Android 系統主要使用的開源軟體許可證有 GPL(Linux 內核)、LGPL(各種運行時函數庫)、Apache(Dalvik 虛擬機及 Java 類庫)。

當初是谷歌聯合了許多廠商一起把Android做起來並做大的,如果限制某些廠商不能用Andriod,顯然也難以避免讓其他OMD廠商、晶片廠商甚至軟體開發商的利益以及上下游企業的利益受損,基於各自未來前景與利益考量,上下游參與開源聯盟的企業也會抵制谷歌破壞開源協議的行為並作出一定的反制措施。

至少,在對Linux內核代碼的優化與貢獻上的動力會降下來。

也就是說,廠商們會人人自危,全球的手機廠商可能再也不敢用Andriod,那麼結果就是各自搞自己的系統或者重新扶持一個開源系統。

這可能會導致Android逐步走向衰落。

簡單來說,Google如果把Android私有化,那麼一方面會遭遇到來自開源聯盟內廠商的極大阻力,一方面牽涉到上下游利益相關的廠商也會考慮合力推出一個真正公有、開放、有合理、開放授權機制的新系統出來替代它。

另一方面,隨著Android生態一路壯大,谷歌雖然是Android陣營的盟主,但卻無力獨自完成整個新Android系統的開發、適配,和分發工作,並且越來越依賴合作夥伴。

比如,基於即將發布的新版Android Q,負責谷歌Project Treble的主管Illiyan Malchev透露,目前正計劃與更多OEM廠商合作來優化開發系統。

也就是說,隨著Android生態壯大以及深入發展,它需要集合越來越多的晶片供應商、運營商以及OEM廠商共同努力來突破瓶頸,三星與華為等巨頭廠商的貢獻非常重要,因為二者一直以來,已經深入參與到了整個Android系統從基礎代碼到最終成型的過程之中。

因此,谷歌如果對特定廠商尤其是三星華為這種頭部大廠實行限制,本身就是分化自身的陣營,影響Android的優化進度與新系統開發,也降低自身陣營的實力與市場份額。

而Android的穩定性以及市場份額對谷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Android陣營分化,蘋果一家獨大,蘋果如果基於競爭,在iOS上封鎖或者限制谷歌搜索等業務,那谷歌的核心腹地與盈利能力會遭受重創。

簡單的來說,Android的市場份額壯大保護了谷歌的搜索、地圖等核心業務,谷歌核心腹地的安全性也是依賴Android手機大廠的不斷圈占市場份額換來的。

Android陣營的穩定性確保了谷歌搜索、地圖業務的安全性——Android相當於是谷歌搜索等核心業務的護城河,Android的陣營分化會導致谷歌的核心腹地搜索、地圖等業務遭受危機。

因此,Android系統與手機廠商尤其是大廠是一榮俱榮,互相依賴的。

因此,華為自研作業系統並亮出它的戰略目的,可能還是在於希望谷歌在對Android動心思之時能夠謹慎。

早在去年,谷歌已經在歐洲針對Android系統徵收授權費,在歐洲,谷歌向預安裝如谷歌郵箱、Youtube、谷歌地圖,Gmail等並在歐洲市場出售的安卓手機製造商收取費用,谷歌授權費是否會波及到中國市場暫時未知。

畢竟,當前谷歌的主要營收來源——廣告營收天花板已現、Facebook與亞馬遜又在不斷蠶食廣告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急於開拓多種營收模式的谷歌在當前對Android動的每一種商業變現的心思,極大可能會傷到Android手機廠商或者其他開發商、上下游合作企業的利益。

綜上所述,Android是眾多上下游企業長年累月合力推動優化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公有性質,上下游合作企業如果擔心谷歌將Android私有化,不如通過國際協議的形式將Android的開源進一步固化,避免受到大國博弈的影響。

當然,谷歌也不敢這麼做,畢竟,谷歌如果針對特定廠商禁用,傷害的是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傷敵一千自傷八百,也是拿自身前途冒險。

但某種程度上說,過去人們一直擔心的作業系統主導權缺失帶來的隱患,現在開始有了一些苗頭,谷歌未來基於營收壓力,如何最大化開發Android這個潛在的營收寶盒,還是未知之數,這對於國產手機而言,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儘管谷歌對特定手機廠商禁止使用Android系統的機率接近於0,但華為做作業系統備用,也算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畢竟,技術的進步是螺旋式上升的,在研發作業系統的過程中,也是一種技術與經驗的積累。

技術是有延續性的,在下一代作業系統與下一個風口來臨之前,你此前所做的技術儲備,它並非全無用處。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