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探討:未來最可能超越華為和BAT三大巨頭的業態和企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說,阿里巴巴是領導電商領域的龍頭,馬雲是電商領域的霸主,在當前商界領袖級人物中,相信沒有誰會有質疑。

但現在,小編的信念卻開始鬆動了。

如果說,騰訊是領導網際網路企業的龍頭,馬化騰是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霸主,在當前商界領袖級人物中,相信也沒有誰會有質疑。

但現在,小編的信念開始動搖了。

如果說,華為是個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產業帝國,任正非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相信更沒有誰會有質疑。

但現在,小編的信念卻開始慢慢坍塌了。

信念基於認知,正確的信念基於真知!

一些高端論壇,一直在就「未來最能超越華為和BAT三大巨頭的業態和企業」等企業戰略及趨勢性問題,爭論得非常激烈。

有觀點說,未來最具擴張性的業態是大健康,裡面最有可能出現超越BAT三大巨頭的企業。

原因有三:一是說中國人富裕了,提升生活品質,注重身體保健是必然;二是說老齡化趨勢,年齡越大越注重保健養生;三是有機食品、營養品、高端藥品屬易耗品,易循環消費,易宣傳造勢,具巨大市場和運營空間。

更多認為,網際網路技術的突破,比如雲計算、量子通信、5G運營、區塊鏈技術應用等領域,還有萬物互連的物聯網、虛擬現實、加強現實等黑科技最可能誕生偉大企業。

當然最具共識的則首推人工智慧帶來的偉大變革,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等造就的龐大市場空間,認為最具誕生二十一世紀最偉大企業的條件。

原以為上面幾家是最能代表中國商業帝國的實力企業,實在想不出超越它們的可能性邏輯。

因為我們一般的思路和判斷,多囿於眼前價值,多限於顯露的冰山,對於水面之下的冰山認知甚少。

但超凡之人往往源於超常的洞察和見地,其對事物的真相和未來趨勢的把握,其前瞻性和預測力總是要超乎尋常。

很有幸,最近在《智獵會》平台的合作洽談會上碰到了平台系統的總設計師劉碩斌董事長,對上述問題有過一次探討,很受啟發,幾乎顛覆了小編對上面那些商業帝國的認知,可謂是山外有山,忽然覺得當前這些商業帝國似乎還當不得「偉大」二字。

(按原話記錄)

小編:劉總,你是融通智慧學學問體系的開創者,既有很多年的企業經管經驗,還是國學融通大家,從你學問融通的角度,你對當前如人工智慧、雲計算、量子通信、5G運營、區塊鏈技術、物聯網、虛擬現實、加強現實等這些新科技產業化怎麼看?有沒有可能爆發出超級企業?

劉碩斌:

當前新技術日新月異,更新換代非常快,著實讓人有點眼花繚亂。

但從人類科技文明體系的發展來看,並不複雜。

工業化時代更多是生命機器化,這個過程是基於專業細分的分析還原思維,所以專業學科眾多。

到達一個節點後,開始系統組裝,這個過程則是機器的生命化過程。

從機電一體化到機器自動化,再到智能化、高智能化的人工智慧。

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人類學問體系價值評估標準及未來文明趨勢圖》,有興趣可以網上搜看一下。

雲計算、量子通信、5G運營、區塊鏈技術、物聯網、虛擬現實、加強現實等等所謂的新技術,本質均是機器生命化過程必然會產生的,產業化過程必然會產生高科技公司。

但其發展空間有限,一是技術換代太快,二是其市場量有限,因為不是人性的根本需求,人性的根本需求會造就最大的市場空間。

可以說,以上那些技術性公司總體都超不過人工智慧公司的市場規模,但人工智慧又細分很多領域,內部橫向縱向的競爭都會消耗掉產業規模。

個人認為,未來最偉大的企業,應該不是純技術型、產品型公司,應該是解決人性根本性需求的平台型公司,更多應該在國內的文化教育領域產生。

這裡既有人類文明運勢,更有中國國運使然。

國運昌盛之時,必然是文化教育業最為顯達發展之時。

文化的根在教育,最看好能統領當前人類教育變革的大道文化教育。

小編:你對華為這個企業未來怎麼看,您覺得未來有商業模式能超越得了華為這樣的實業帝國嗎?

劉碩斌:

華為確實是個非常有創新力的商業帝國,有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收益就達6000億,首款5G商用晶片也即將發布,正在搶占5G商用高地,光這個領域,業績空間就難以估量,再加上在石墨烯方面的最新技術發展空間,要超越它似乎難以想像。

但華為亦有它哲學思考透不過去的境界和思維盲點留下的隱患,傳統文化也可叫命數了,並非不可超越。

一是華為雖說組織已向分權制衡變革,但本質是高度集權的一個企業,最終權力還是集中在華為的精神領袖任正非身上。

但任正非畢竟年紀大了,接續者是否還能掌控得了這個帝國,表示懷疑,自古能人聚集的地方最容易分裂。

分裂必然意味著其命數衰落。

二是華為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其實就是任正非個人價值觀的企業化,是一種「聚義分錢」的捨得文化,系剛性有餘的半軍事化文化。

這跟任正非軍人生涯經歷是一致的。

任正非對人性的理解超乎尋常,但總體是以人慾控制人性,哲學意境還未領悟透徹,與大道還有違背,為企業未來命數的衰落埋下隱患。

這類文化殺氣有餘柔性不足,要按國學五行原理來論屬金,正合國運開疆拓土階段,與華為名字寓意「中華有為」也是一致的。

到了中國國運昌盛階段,這種金性文化必將受到抑制,也許不用二十年。

三是華為總體是「非平台型」實體,即產品型實體,而且還是技術型公司。

「非平台型」實體財富的累積效應相對較慢,這也是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容易迅速暴富的緣由。

你看才幾年時間,這兩天胡潤2018富豪榜公布,馬化騰以2950億個人資產登頂全球華人首富,最為實業代表的李嘉誠跌落到第六位。

維持這類實體企業高速發展的關鍵在技術創新能力。

為成為行業領導者,研發投入必須很大,還有就是未來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不得不找到取代人性更好體驗的產品。

華為研發投入占整體收益的約15%是非常高的了,工業文明時代的中後期,研發投入與產出效益幾乎是成正比的。

但到了人工智慧的集大成階段,必然是高投入低產出,即研發投入很多,產出的效益不會太明顯。

平台型企業研發投入相對小很多,聚合效應往往贏家通吃,一旦形成一定的壟斷地位,壟斷收益將常態化。

所以,未來能超越華為的企業,最可能的是以某領域聚合平台為核心進行產業布局的企業生態體系。

至於落在哪個領域,可以從人性的根本需求洞察端倪,因為人性的根本需求代表了最大市場所在。

小編:是的,需求即是市場,你的意思是人性的根本大需求必然會對應產生大的企業麼?《智獵會》平台商業模式非常先進,未來成長空間確實非常大,對應的是哪類人性大需求呢?

劉碩斌:

是的,市場是由需求決定的,根本的需求對應的恰恰是人性的根本慾望。

企業是一個組織,一個組織的行為都是由思想的目標意識主導的。

組織行為學研究都離不開對人性的探究,這是根源性的。

馬斯洛五層次需求論揭示了人性的五大根本需求,凡是能解決這些大需求的,必定對應的是大成功企業,現代一些超大型的成功商業實體恰恰可以作為印證。

比如,安全的需求,對應了奇虎360安全防護系統,借殼回歸中國主板後,目前3000億市值。

生理的需求最為龐雜,有很多垂直和細分領域,最依賴的就是商品交易機制。

電商高效地解決了各領域的高效交易瓶頸,所以成就以阿里巴巴、京東為首的一大批電商巨頭。

三是社交需求,社交最依賴溝通交流,溝通交流最高效的工具目前首推QQ和微信,成就了騰訊這個超大型企業。

四是被尊重的需求,一個人在社會能否被尊重其實不決定於其財富,真正決定於其做人的水平,越有學問就會越有頭腦,對應的是百度這個網際網路企業。

百度平台最核心業務是搜索,這是精準高效掌握信息的利器,最利於高效學習成就學問的,人人都有這個需求。

前面四大需求基本都是基於肉體的較低端需求,最高端需求更偏重於精神層面,叫自我實現的需求。

目前唯獨自我實現的需求,還沒有發現大成功的平台企業。

很多人或許還理不清什麼叫「自我實現」,用社會通常的話說就是事業成功。

要想事業成功,首先是職業成功,所以一個人的職業歷程很重要。

因為幹事業除了要有頭腦,最重要的還有機遇。

機遇就源自職業歷程,也包括創業。

世道的成功不外乎名和利,創業畢竟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都是以高薪的方式求利,以升職的方式求名以獲得社會的尊重。

確切地說,誰能掌控了人才的職業歷程,誰掌控了人才事業的名利機遇,誰將是人類最大最高端需求的掌控者和受益者,將具無以倫比的影響力和巨大財富回報。

這其實正是我們《智獵會》平台在打造的,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會試運行。

小編:從商業規模和市場空間來說,《智獵會》平台還會比BAT三大網際網路巨頭更大嗎?騰訊微信的用戶數已經9億多,這可以說是全球最龐大的社群,《智獵會》平台用戶數應該沒可能超過吧?

劉碩斌:

嗯,籠統地看,BAT三大巨頭確實很難有機會超越。

不過,深入進去做一些對比可以發現,他們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以馬云為代表的電商平台,交易流通的是各類商品,《智獵會》平台交易流通的是人才。

打造的是全球最大的,可以為各類用人機構精準匹配人才的大數據系統。

整合了整個人力資源行業,在全球目前都是空白,市場空間難以想像。

請注意啊,企業千差萬別,數量千千萬萬,但所有企業都需人才,人才是所有企業最共性的資源。

而且越到未來,人才越是重要。

未來企業能否發展起來均受限於人才,人才是未來時代最為重要的資源已是共識。

這意味著平台的關注度會很高,只要系統運行體驗達到設計要求,平台會形成極強的自傳播,幾乎不用燒錢。

相比於滴滴打車項目前期的燒錢模式要優越很多倍。

另外,電商垂直細分領域很多,每一類電商競爭激烈,而《智獵會》平台則是贏家通吃,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因為《智獵會》是同時兼具管理應用型和工具型的平台。

搞信息應用系統開發的人士都清楚,管理應用型平台如ERP等各類軟體系統,與工具型平台有很大差異。

BAT三巨頭、亞馬遜、Facebook等等均是屬於工具型平台,系統開發起來難度不大,只要找准一個應用介面,更多是在造勢和運營上。

一般剛從大學出來的技術人員就可開發,所以,很多剛大學畢業就開始創業者一旦找准一個應用空白點,很容易暴富。

但管理信息應用系統的開發則需要各領域的經驗累積,對相關領域要有很專業的行業管理經驗,還要會梳理最優化流程等,運營管理的難度也相對要高。

至於平台的社群經濟,騰訊的QQ、微信作為溝通工具本身不賺錢,只是為形成聚合的平台效應,靠開放平台的社群商務贏利,目前遊戲的營收占比達70%。

要說明的是,騰訊這個社群粉絲最大特點是「雜」,絕大部分遊戲依賴的是催發人性慾望的共性。

雖然短期經濟效益不錯,但廣為社會詬病,從社會意義上說有損德之嫌,國家政策性收緊是必然,並非長久之道。

《智獵會》平台打造的是全球高薪職位和事業成功的機遇平台,將是所有進入社會人士職業生涯離不開的平台。

第三年將全球布局展開,幾年下來,用戶數量達到十幾億應是有可能的。

平台含八大資料庫:一是推薦人大數據,主要來自各大企業的HR經理和高管;二是一般人才大資料庫;三是精選人才大數據;四是優選人才大數據;五是用人單位大數據;六是中心會員數據;七是熱門職位與精準培訓需求資料庫;八是線下服務終端——獵聘中心資料庫。

未來《智獵會》平台社群聚集的均是精英群體,其財富占比和購買力巨大,按經濟學二八原則,20%的精英層控制著全球80%的財富。

由於《智獵會》系統掌握了人才最真實和精準的數據,如個人的外在形貌、內在素養及社會狀態數據,包括職業、職位、收入、婚姻、情趣、愛好、信用、所在地等等。

數據是未來越來越虛擬社會最大的金礦,全球不會再有比《智獵會》平台更精準的人的數據了。

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其應用開發產生的價值將是天量。

將來可直接對接商務、交友、購物、學習、娛樂等專業平台,開發增值產品,形成平台的功能生態圈。

這個的效益可參考小米社群,小米最初靠優質平價智慧型手機形成聚合平台,前期以社群經濟為核心,以資本運作固化影響力和預期,三年市值達450億美金。

所以說,平台經營一旦成功,價值倍增效應是很明顯的,傳統產品型的產業是難以比擬的。

《智獵會》平台不論是從項目架構、商業邏輯,還是先進理念、盈利模式均遠優於小米生態圈,效益肯定會遠超小米。

小編:當前的招聘網站很多,大的平台也不少,《智獵會》究竟有哪些獨到優勢,真能統領整個人才市場,統領全球精英人才嗎?

劉碩斌:

當前人力資源市場主要是大眾的招聘市場和小眾的獵頭市場組成。

中國企業眾多,不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還是剛創業的企業,每日各地市都有單位或機構在招人或獵人。

這個市場國內每年大概在600多億人民幣。

瓜分這個市場的,目前主要有四類機構。

第一類是以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為代表的大而全的平台模式;第二類是以獵聘、智聯卓聘、獵上網為代表的主要是獵頭模式;第三類是以拉勾網、內推網、boss直聘為代表的垂直模式;第四類是以LinkedIn領英、大街網、脈脈為代表的社交切入模式。

這些網際網路招聘平台有幾個瓶頸始終沒有突破:一是總體只解決了人才與用人單位相對區域信息對稱問題,所以招聘成效有限,招聘周期過長;二是人才信息缺乏一套可靠的薦評標準,虛假簡歷過時信息充斥各類平台;三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當前平台難以高效解決國際化、跨國化人才交流問題;四是獵頭費用較高,高端人才用人成本直線上升;五是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失業潮將席捲世界,失業群體將急需一個有足夠大數據支持的就業平台,以便給自我提升以正確指導。

而《智獵會》平台則是以全球人才大數據和資信評價系統為核心的一個人才精準匹配系統,更是人才職業生涯規劃、自我高效提升,及實現自我的事業平台機遇平台,圓滿解決了業界以上核心痛點。

總之,《智獵會》平台可以說是人才交易的超級電商,人才獵聘的滴滴打車,人才社群的QQ和微信,還是未來傳統教育變革的引爆和顛覆者。

它所構建的精英社群圈將統御全球80%的財富,將具無以倫比的購買力和社會影響力!

小編:非常受益,學到很多。

你們的項目確實很霸氣,整合了很多社會資源,理念也很先進,或許真會超越那些巨頭,我們將拭目以待。

2018/2/28 小編(整理)

PS:轉載於財經網,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