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行業研究報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挖礦?

挖礦是消耗計算資源來處理交易,確保網絡安全以及保持網絡中每個人的信息同步的過程。

以目前大多基於POW 的幣種來說,挖礦是區塊鏈網絡中參與記帳的節點爭奪記帳權的過程,通過高難度的哈希運算,保證了網絡的中立性,這種挖礦機制使得撤銷一個以往的交易變得極其困難,因為這需要重寫該交易之後的所有區塊,從而保證了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

2008 年,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介紹了介紹了工作量證明的原理:「我們通過反覆嘗試來找到這個隨機數,直到找到為止,這樣我們就構建了一個工作量證明機制。

只要該CPU 耗費的工作量能夠滿足該工作量證明機制,那麼除非重新完成相當的工作量,該區塊的信息就不可更改。

以比特幣為例,通過完成一次哈希運算打包了區塊交易,所打包的區塊獎勵及交易手續費成為了此次記帳行為的激勵,隨著比特幣市值不斷升高,區塊獎勵所對應的法幣價格也水漲船高,由此所帶來的算力競爭也愈發激烈。

根據最近統計表明,前五大加密貨幣(BTC、ETH、BCH、LTC、XMR)因挖礦所消耗的能源與荷蘭整個國家相當,其中BTC 的耗電量相當於奧地利,而BCH 網絡所消耗的電量也介於摩爾多瓦和柬埔寨之間,為了去中心化的實現而消耗的巨額能源也成為了POW 幣種的爭議點之一。

挖礦行業發展

2009 年1 月4 日,比特幣創世區塊的挖出為數字貨幣挖礦生態拉開了序幕。

在開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可以判定是中本聰通過一台CPU 主機進行挖礦行為,隨著比特幣生態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比特幣挖礦的行業中來,比特幣挖礦正式進入CPU 競爭的時代。

2010 年9月,第一個顯卡挖礦軟體發布,一個顯卡相當於幾十個CPU,挖礦性能明顯提升,隨著顯卡挖礦的進一步擴大,普通CPU 的挖礦速度已經無法滿足高難度的挖礦算法,一塊或者多塊較高端的顯卡組裝的挖礦設備就誕生了。

隨著比特幣網絡難度的進一步提升,人們開始走向針對單一算法的高性能低能耗的專業型礦機的研發之路——ASIC 礦機。

2013 年初,南瓜張研發了第一台現貨ASIC 礦機,在此之後礦機進入百花爭鳴的季節,大量ASIC 礦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或宣布研發,或宣布預售,或現貨形式。

如烤貓礦機,鴿子礦機,TMR 礦機,比特兒礦機,蘭德礦局,小蜜蜂礦機,阿瓦隆原廠和各種代工,花園礦機,Smart礦機等等,因此接下來的5 個月,每期算力增長平均達到30%以上。

經過一輪牛熊的交替,由比特大陸研發的螞蟻礦機占據了比特幣挖礦生態大部分市場,成為數字貨幣挖礦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

隨著更多算力的加入,單一ASIC 礦機也無法挖到比特幣,礦工了聯合了起來,形成了礦場和礦池,通過礦池將算力集中到一起挖礦在根據實際算力進行分配成為了現在比特幣挖礦的主流。

礦池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將分散在全球的礦工及礦場的算力進行聯結,一起挖礦。

礦池負責信息打包,接入進來的礦場負責競爭記帳權。

由於集合了很多礦工的算力,所以礦池的算力占比大,挖到比特幣的機率更高。

礦池挖礦所產生的比特幣獎勵會按照每個礦工貢獻算力的占比進行分配。

相較單獨挖礦,加入礦池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收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秘的挖礦力量|PA課堂

整理/張卓 來源/PANews一提到挖礦,腦海中會浮現黝黑的礦工在煤場裡拿著鐵鍬辛勤勞作的場景,或者想起童年的記憶——黃金礦工,坐在電腦前和小夥伴輕輕鬆鬆成為黃金主。

區塊鏈100問

第一問 區塊如何連接成區塊鏈區塊鏈由一串使用密碼學算法產生的區塊連接而成。每一個區塊上寫滿了交易記錄,區塊按順序相連形成鏈狀結構,也就是區塊鏈大帳本。第二問:密碼朋克是什麼?狹義地說,「密碼朋克...